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部故事     
《风景名胜》2011,(6):14-14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这些红歌最近传唱率很高。虽然红歌发生的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那些红色经典历经岁月的雕琢还是一样光彩夺目。在建党9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单位在五月份组织了一次红歌合唱大赛。  相似文献   

2.
致牧惠先生     
牧惠先生的文章既“老”且“雄”,我读一篇喜欢一篇。所谓“老”,指文笔娴熟。骤看,并无奇言妙语,似不经意而为,实则,这正是功夫到后所显出的“平淡”。他叙事言理,有若对老友话旧,不事雕琢,随口即出。时下许多文章,太“嫩”,写作者没有功夫却想显功夫,于是,雕词琢句、弄姿作态;或花花绿绿,空洞无物;或故作高深,令人不知其妙,或长篇大论,酸气十足。处处雕琢,处处露斧痕,满纸乳臭,非“嫩”而何﹖我喜欢读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虽则他的不少说法,未敢苟同,但那老辣的文笔,却令人叹服纪氏写这“笔记”,本缘于…  相似文献   

3.
Kurt 《世界》2012,(10):124-131
埃塞狡比亚拉斯塔山脉上“一座新的耶路撤冷城”埋藏着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的传奇故事,而那“用一整块岩石建造的教堂”是上帝、经书和信仰雕琢的永恒。  相似文献   

4.
“根雕艺术”是通过把丰富的空间想象转换成确定的艺术形象的主体艺术。它是以“根”的天然形态、自然纹理、断头巴结和自然色彩,采取因势利导、因材施意的表现手法,赋予“树根”以生命,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语言、含蓄魅力、浪漫情趣的艺术。这门奇巧的艺术,千想妙得,它不同于牙雕、木雕和其它雕刻艺术,主要以精细的人工雕琢,向人们展示出有浓烈装饰性的精细的美感,而是以粗犷、大胆和巧妙的构思、以自然美为创作基础、采用编结垒叠、镶嵌雕琢等各种手法,依势造型,在“似与不似”的天地中经过揣摸、构想、创  相似文献   

5.
榆林石窟有个经历了一千四五百年而保存完好的稀世珍宝:一尊举世无双的“象牙佛”。1944年,经由中央研究院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小组夏  、向达、阎文儒先生考证,认定为印度恒河上游键陀罗佛教雕刻珍品,因其以象牙雕琢而成,故命名为“象牙造像”。据此推断,“象牙佛” 可能是唐代僧人从印度犍陀罗携带而至,后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嘉峪关外战祸不止,榆林窟日渐荒废,“象牙佛” 亦被埋藏在洞窟之内,长久不为世人所知。到了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榆林窟重新修复之时(榆林41窟中清代9窟…  相似文献   

6.
室外,砂轮机发出刺耳的尖叫,一块完整的昆仑玉在这刺耳的声音中从石头里分割了出来;屋内,七八个工人挤在一起,在“嗡嗡”作响的电动机旁,手持雕刻刀雕琢着手里的昆仑玉。而无论是在屋外还是在室内,到处都是弥漫的粉尘,进出的人员都捂着一个大口罩。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09,(9):1-1
胸戴大红花的老头儿,身着婚纱的老太太,喜笑颜开的老伙计,此时此刻.幸福就是吱呀作响的“婚车”,是“新娘子”手中扇动着的扇子。褪去了表面的光鲜与浮华,剩下的是久经岁月雕琢的脸上最珍贵的笑容。  相似文献   

8.
迟来的爱     
《湖南文史》2009,(9):1-1
胸戴大红花的老头儿,身着婚纱的老太太,喜笑颜开的老伙计,此时此刻.幸福就是吱呀作响的“婚车”,是“新娘子”手中扇动着的扇子。褪去了表面的光鲜与浮华,剩下的是久经岁月雕琢的脸上最珍贵的笑容。  相似文献   

9.
古玩玉器     
一、玉器的功能和价值 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之说。后世流行的“宝”字就是家与玉的组合,可见玉的价值之高,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对玉器进行价值评估,首先必须了解其原材料——玉的质量和价值,然后判断玉器的文物、艺术和实用价值,三者综合评估才能准确得出玉器的价值。衡量古玉器价值还要看其时代特征,雕琢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万座丹峰拥翠环”,万佛山融峰、林、洞、水于一体,集雄、险、峻、秀于一身,一步一景,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百里侗文化走廊的西北部,有一个芋头侗寨,这里地处山区,远离喧嚣,宛若一颗未曾雕琢的红宝石镶嵌在幽静、原古的茫茫林海中.  相似文献   

11.
“于阗采玉图”玉山,是用新疆和阗所产的青玉琢成的。玉质细腻光润,雕琢精湛,巧夺天工,极富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玉山高12、宽20.1、厚8.2厘米,重2655克。器形整体呈山形,巧妙地雕琢描绘采玉工采得玉石的情景。玉山正面分为三层。顶层为伞形乳石状,底层为阶梯和急涌流水,顶层与底层的中间部位山石卓  相似文献   

12.
来信     
石头也疯狂……“疯狂的石头”风靡一时,但他并不是完美无缺,与尚未雕琢的翡翠一样。我们曾经很严肃,似乎很严肃才有思想。但其实,不同颜色的幽默,尤其是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俨然已是今天中国的不可或缺。“疯狂的石头”就是这样,价廉物美,充满意想不到的荒诞。草根文化的应运而生,通俗文化以“搞怪”和荒诞的方式粉墨登场,这也是风云激荡年代的需求。我们不仅需要石头的疯狂,更需要从疯狂的石头中,忘却现实的荒诞,去寻觅每个人心目中那一块消逝已久的翡翠。比一般石头还精贵的翡翠却让人焦虑。焦虑感倍增,是整个社会失衡之后的必然病症。  相似文献   

13.
一是写人物。记叙文写人易,在于它“熟”,生活中有一个个“熟人”的存在;记叙文写人难,还在于它“熟”,写作时也极易让人物“脸谱化”、“大众化”。所以写作时,我们首先要努力去突现“人物个性”。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去寻觅人物的“个性”:(1)抓外形特征去凸现人物个性。在写作中我们往往通过对人物头、脸、眼、手等外部体征的描写,从而把人物的性格鲜明地表现出来。我曾经让同学试着通过雕琢人物的“脸”去写人,结果一个个鲜活  相似文献   

14.
魏广君《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方向:刀法新境和谱系架构》中提出了“篆刻四美”,认为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异质观念的纠缠和共生,当代篆刻在审美层面存在着较为混乱的局面,所以在印学实践日益偏离传统观念的新语境之中,构建符合学理的美学谱系对于印学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所谓“篆刻四美”包括“隐喻原型的古雅之美”“错金镂彩的雕琢之美”“移情震荡的发抒之美”“奥赜寓言的抽象之美”。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内困外患交相侵逼,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慈禧在发动“祺祥政变”之后,与恭亲王奕诉进一步调整国策,废除“闭关自守”的政策而倡导“外敦信睦”,并下决心借助“肢体之患”的洋人之力,协同攻剿“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起义军。以往的有些论者喜欢把湘军集团的领袖人物雕琢成“借兵助剿”的倡导者或赞助支持者,并因此指责他们是不耻与侵略者为伍、  相似文献   

16.
田子馥 《民俗研究》2002,42(4):173-181
享受着现代化交通、现代化通讯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青年人读着曹保明先生的《乌拉手记》(学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所描写的一二百年前关东大地那些民俗场景,可能会感到特别陌生和惊诧。但是这里没有阿拉伯长老们的“天方夜谭”,没有古籍间辗转雕琢的旧痕,这些“刚健清新”的文字。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只有有问题的父母,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孩子自小就好似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玉不琢,不成器。”一般说来,每个孩子除了在性格、脾气、身体状况上有些差距外,其智商、灵性方面都大同小异,没有很大的差距。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为子女的当然监护人和教育者。奇怪的是,同样身为父母,同样教育子女,有的父母能将子女培育成德才兼备的“龙凤”,有的父母只能把子女培养成一个德才平平的普  相似文献   

18.
李白是诗坛上的仙。杯酒下肚,情感喷涌。笔之所至,赞尽其所喜、所爱,也骂尽天下所恨、所耻。诗句一气呵成,不经雕琢,却极尽瑰丽、华美,气势汹涌。难怪人们只能找出“非人”、“太白金星”之类的解释来诠释李白的存在。可是李白当真是“仙”吗?我一直觉得他是个最活生生的人。  相似文献   

19.
“十字令”一般指以数字一至十开头,组成十句为一组的一种小令。也有第一句一个字,第二句两个字……第十句十个字,类似“宝塔”的“十字令”,因其结构严谨,内容和谐,且含义通俗易懂,因而其现实意义也能得到完美的表现,特别是经过一些文人们的精心雕琢后,更把各个时代的人物形象或社会现实反映得淋漓尽致。一些趣味横生而又读来顺口的“十字令”,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物特定的神态,反映某种社会现象,含有幽默讽刺的教育意义,在广大群众中流传极广。  相似文献   

20.
高州缅茄雕刻是广东省独具一格的雕刻工艺品。茄雕艺人在小小的缅茄蜡头顶部刻出各种古雅的图章,配以花卉鸟兽以及风光名胜,十分小巧精美。清人黄若济有《咏缅茄》诗云:“其蒂宛涂蜜蜡黄,其实酷肖彭亨紫;小姑欣喜缀佩觞,雕琢斫萼成花枝”。 缅茄树产自缅甸,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