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和殿顶棚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上分别供奉着五块符板,每块符板上镌刻了佛教常见的经咒(陀罗尼)、咒牌和宫宅神王尊名以及道教七十二镇宅灵符,反映出清代宫廷佛道合一、汉藏佛教交融现象的普遍存在。本文在对每块符板上各部分内容作详尽的分析之后发现,五块符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祈寿、镇宅、护国佑民为主旨的供奉思想。  相似文献   

2.
杨凤明 《丝绸之路》2013,(20):34-35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八思巴文铁质银字符牌是一件珍贵的国宝级文物。这件符牌对认识和了解元代符牌制度、八思巴文文体和语言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德惠县大房身乡梨树园村有一处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占地约18万平方米,出土过新石器时期的陶器。1980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块辽金时期的银质符牌。银质符牌扁长条形,四角圆弧,牌面有污锈,呈亮黑色。长21.5、宽6.4、厚0.2厘米,重384克。上部有一突起的圆孔,外径2.2、内径1、深1.4厘米。穿孔之下牌面上有双勾阴刻"(?)"三字(见图)。其形制、文字均与1972年河北承德出土的符牌相同。这种银质符牌上的文字应是女真或契丹族文字。这件符牌可能是宋人周辉和范成大  相似文献   

4.
蒙元帝国从铁木真称汗(1206年)到蒙古族再次进入部族分裂、割据的局面(1399年)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创造了诸多的丰功伟绩。符牌是他们借鉴其他民族的管理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应运而生的一种政治管理手段。蒙元时期的符牌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一种历史文化。本文对已经公开发表的实物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进行等级排序;并对该时期使用符牌的原因及其编号字头的来源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5.
张平一 《文物春秋》2001,(2):24-27,52
符牌是古代皇帝或朝廷传达命令、调动军马的凭证。符牌制度完善于唐,盛行于宋、辽、金、元各代,相袭沿用,成为国家重要典章制度之一。唐代以前以虎形为兵符,故称虎符。朝代更迭,虎符不变,仅是文字和纹饰各有不同,秦代虎符文字错金,汉代虎符多错银,西晋虎符通体有虎斑条纹,刻纹于背、胸前或符阴,东晋则凿款。唐代罢隋代竹使符,启用银菟符,后又改用可以佩带的鱼符。  相似文献   

6.
位于台北市中心的两厅院,黄瓦飞檐、红柱彩梁,仿故宫太和殿的戏剧院与仿保和殿的音乐厅遥相呼应,分据南北向,环抱四座广场,构成台湾最受瞩目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故宫太和殿,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太和殿的结构现状特征。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考虑榫卯节点、斗拱连接等构造,建立了太和殿有限元模型。分别对模型进行自重作用、风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分析及8度常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响应分析,获得了太和殿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分布特征,评价了太和殿的结构安全现状。结果表明:重力及风荷载作用下,太和殿结构的内力、变形均在容许范围内;地震作用下,结构保持稳定状态,且榫卯节点及斗拱构造有利于减震。因此,太和殿结构现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保护故宫太和殿,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太和殿的动力特性及常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采用弹簧单元模拟榫卯节点及斗拱构造,并考虑柱础为铰接,建立了太和殿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得了太和殿基频及主振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时程分析,获得了典型节点的位移、加速度响应曲线,以及典型单元的内力响应曲线,评价了太和殿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太和殿基频为0.9Hz,主振型以平动为主;常遇地震作用下,太和殿能保持稳定振动状态,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均在容许范围内,且斗拱及榫卯节点均能发挥一定的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碧辉煌的太和殿中央有一高2米多的高台,台上设有镂空金漆蟠龙宝座,宝座周围摆放着角端、香筒、仙鹤、鼎式炉等铜胎珐琅制品,更增添了太和殿富丽威严的氛围。 笔者有幸于1992年10月对这些珐琅器进行清洗修复,使其再现当年风采。尤其是那对体态高大秀逸的珐琅仙鹤,脱俗出尘,亭亭玉立,造型极为优美。(图一)这对仙鹤通高1.68米(不含木座),鹤顶椭圆形,暗红色釉,为5毫米宽金环所环绕。黑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太和殿护板灰中所含有机组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太和殿上层护板灰、太和殿上层西南角护板灰进行分析检测。FTIR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护板灰样品含有碳酸盐及油脂或虫胶漆类有机物,Py-GC/MS分析进一步确定两个样品所含有机物是植物油,且可能是生桐油与十字花科植物油脂的混合物;此外,在两个样品中检测到的雪松醇应该是太和殿所用杉木望板的挥发组分,而太和殿上层护板灰中则可能含有淀粉。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还原太和殿古建护板灰的传统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治理空前辽阔的在一统国域,元王朝建立了水陆通道、驿站、递铺、关卡等配套的庞大交通网络。与此相应,又推行一套颇具特色的符节检验制度。甘肃省博物馆所藏国宝级文物--八思巴文三珠虎符圆牌,即为元代符牌制度珍贵的实物史证。  相似文献   

12.
太和门     
故宫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门叫太和门,是随着三大殿头一座大殿——太和殿而命名的。明朝,三大殿初名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后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清朝建都北京之初,改易宫殿名号,皇极改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斥资百万建“镇妖塔” 近日,一则斥资百万兴建镇妖塔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湖南怀新高速公路管理处旁竖起一座“镇妖塔”。宝塔座北朝南,蔚为壮观,取名“真趣楼”,落款为怀新高速一把手。塔内侧有一横柱画有阴阳符,符两边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  相似文献   

14.
《文史天地》2008,(4):70-70
明熹宗,名朱由校(1605—1627年),年号天启。其在位期间,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对国家统治不感兴趣,他的兴趣在于建筑方面。史书记载,他曾亲自在宫廷中设计、施工建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精妙绝伦,巧夺天工。天启帝曾对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修缮工作,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天启帝都亲临现场,称其为“总建筑师”当不为过。他还在皇家花园建造假山、亭台、楼阁多座,布局错落有致,雕琢细致,设计巧妙,堪称当时一绝。明熹宗又是一个出色的木匠,对于木工活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天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对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活,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奠及。  相似文献   

15.
张民权 《文献》2004,(4):161-168
一、符山堂本《五书》版本特点及其差异 符山堂本《音学五书》(下简称《五书》),由当时著名刻书家张弨校刻.顾衍生《元谱》:"(康熙六年)开雕《音学五书》于淮上,张力臣弨父子任校写之役."①  相似文献   

16.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紫禁城内近万间建筑中“独占鳌头”,显示着这一主体建筑的恢弘雄伟。明初建时名奉天殿,后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又改名太和殿。在过去不懂装置防雷设备的情况下,太和殿因殿宇高大而往往被雷击焚毁,或因地震损  相似文献   

17.
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一枚西夏文铜牌,其正面刻有西夏文"残"(防守待命)4字,背面刻有西夏文"砌华"(跋狗契丹)4字,应属于西夏的守御牌。本文依据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该铜牌的形状、尺寸、铭文等做了介绍与考证,以期推动西夏牌符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福建旅游》2005,(8):69-69
同安影视城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仿古人造景观的娱乐城,总占地面积1000亩.首期工程主要选取北京故宫的三大典型建筑即天安门、太和殿、养心殿.还有颐和园的长廊及一条明清风情街作为基本的古建筑群,雕梁画栋,黄瓦红墙,老北京风情十足,是旅游娱乐、拍片摄影、休闲度假的极佳园地。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蒙古史学界,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博里斯·雅科弗列维奇·符拉基米尔佐夫(1884-1931年),犹如一座学术高峰至今仍然难以超越。他的《蒙古社会制度史》一书,自问世以来,被国际蒙古史研究界奉为典籍。为纪念符拉基米尔佐夫逝世  相似文献   

20.
王子林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0):323-331+350
本文根据档案文献的记载,对紫禁城太和殿是否在明代皇极殿的基础上重建作了梳理与厘正,认为清代太和殿经历过两次重建:顺治二年为第一次重建,康熙三十四年为第二次重建。同时,作者结合《太和殿纪事》一书,对第二次重建工程进行归纳,特别分析了康熙三十四年重建与康熙六年修缮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匠师梁九在重建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