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恺 《河洛春秋》2001,(2):22-31
李贺,中唐杰出诗人。唐时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市宜阳县三乡)人,公元790年出生于昌谷,816年终老于昌谷,传世诗作243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唐诗坛上,李贺如一道炫目的闪电,划破了诗坛的夜空。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对晚唐及宋金元明清均产生了极大的影  相似文献   

2.
李贺与昌谷     
王恺 《河洛史志》2004,(3):18-23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时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市宜阳县三乡)人。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唐诗坛上,李贺如一道炫目的闪电,划破了诗坛的夜空。作为中唐杰出诗人,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对晚唐及宋金元明清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传世诗作243首中,其一系列名句,如“少健无所就,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在其《谈艺录》中对李贺诗歌创作从诗的构思、练句、用字等方面着眼有着精深评价,其对李贺身世及个人成长的经历虽谈及,但未触及实质,本文仅从李贺的身世及个人遭遇和其独特的性格特质,说明其诗风形成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昌谷(今洛阳市宜阳县)人。他是唐宗室后裔,由于父亲官微早死,家境贫寒。其聪敏好学,七岁就能即席赋诗,才华横谥。相传李贺勤奋、刻苦,说他日出骑弱马,身背破锦囊,偶有所得,记之,投囊中,暮归家中,研墨取纸,挥笔成书。但怀才不遇,  相似文献   

5.
唐诗中充满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呈现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态势。本论文主要以李贺为例,结合唐代一些名诗人的诗作,简要阐述唐代色彩诗歌,进而对唐诗艺术魅力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张固也 《文献》1998,(1):49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存目一著录<续世说>十卷,旧本题唐陇西李重撰,提要谓"其书惟取李延寿南北二史所载碎事,依<世说>门目编之"."别无异闻,可考据,盖即(俞)安期辈依托为之,诡言宋本".  相似文献   

7.
李贺、海子生活在不同时代,时代的差异造就了他们诗歌风格的迥异。但无论是唐朝的李贺还是现代的海子,都曾分别被誉为诗人中的"鬼才",其大量作品都呈现出浓郁的"诗气",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仔细探究,发现二人的诗歌内涵有同源性,两者的诗无论是对生存的焦虑还是语言的使用甚或奇特大胆的想象,都绾纽为一个解不开的结。  相似文献   

8.
正耤水之南,文峰山阴有故堆,长眠天水南山阿,李广也算是魂归故里。中国人说李广,会加一个前缀——"飞将军"。许多人还会想到"龙城飞将"。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成纪,即今甘肃天水一带。当地人无需翻史书,就说李广是"曹(我们)天水人"。天水市区,至今还有"飞将巷"等地名,可见家乡人民对李将军的缅怀和爱戴。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4,(1)
<正>李贺诗集在宋时已有蜀本、姚氏本、上党鲍本、京师本及宣城本,但多淹留不闻。后世流传广泛的是南宋吴正子本,为明清时期多种刻注本的依据,在古代东瀛也多有传衍。笔者曾查阅日本一些大学图书馆汉籍藏书的多种文献资料,偶得室町写本《李长吉歌诗》及王琦汇解《李长吉歌诗》的批点本,对李贺诗集的校勘释义颇有裨益,现对它们作相应的考述。一、室町写本《唐李长吉歌诗》此钞本封皮蓝色,题签为《李贺集》,书长35.5cm,宽26.5cm。一册,共五卷,现藏于京都大学图书馆。从题录及内容看,应是吴正子笺注、刘辰翁评点的合抄本。钞本目录页右上方有"慈照院"、"梅熟轩"朱文长方印各一枚,左上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本市城北乡三星村西庄组发掘了一座小型砖室墓,墓葬规模较小,且早期盗扰严重,随葬品较少。出土"吴故陇西李氏墓志铭"一合,墓主为杨吴时期的李娀,夫君为历经杨吴、南唐的陶敬宣。《徐骑省集》卷十五的陶敬宣墓志《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铭》为南唐徐铉所撰。对李娀墓志及陶敬宣墓志铭的研究,可以复原陶敬宣、李娀夫妇的生平及其家族世系,丰富唐末五代尤其是杨吴、南唐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文峰塔     
位于陇西县东南文峰镇渭河南岸二级台地上的文峰塔直径4米,高34米,为七级八角形楼阁式实心砖塔。其塔八脊攒项,宝刹凌霄,形体秀美,数公里外便可望见。塔身呈灰白色,耸立在座基上,在太阳照耀下,显得极为矫健,顶部八个翘角上各悬一个风铃,清风拂过,清脆悦耳的声音便荡漾在塔的上空。文峰塔不但是陇西古建筑的代表,更重要的,它是陇西人心愿的象征。陇西古代属“雍州”地,周安王十八年、秦献公元年(前384)设“道”,这是境内设县的开始。道县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中国后,当属“三十六郡”之一的陇西郡。宋哲宗元五年(1090)设陇西县,从此,县名县治沿用至今。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设巩昌府和陕西路巩昌总帅府后,陇西成为巩昌府所在地,经元、明、清至民国初, 成为陇右一带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古老的陇西大地上真可谓名家辈出,有三国不降之将庞德,后秦创立者姚苌,还有文才出众的李揆,明代散曲家金銮等等,真是不胜枚举。其中为中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还要数唐代的“陇西三李”。“陇西三李”———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都是著名的传奇作家,...  相似文献   

12.
李贺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在他短促的生命中,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他蜗居到自己所建构的阴冷的鬼蜮世界,描鬼说怪,谈坟说墓,同时又幻想着神仙世界的圣洁与美好;他以“皇孙”身份自夸,并积极谋取功名利禄却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同时被压抑的性爱无处宣泄,只有通过香词艳语来表达。其变态心理的根源是:恋母情结、仕途多舛、楚陶文化的熏染。  相似文献   

13.
《高轩过》     
李国文 《文史天地》2002,(12):20-21
据《剧谈录》:“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加延誉,由此声华籍甚。”其实,李贺幼年,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被这位领导古文运动的韩愈赏识。《全唐诗》说李贺“七岁能辞章”,看来他是一个早慧的天才。文坛的领袖人物韩愈,听说长安城内,有这么一位小小年纪的文学神童,诗文辞章,做得十分漂亮,惊喜之余,也有点不大相信,便约了皇甫浞,一起到李贺家去看望,想证实一下这个小孩,是否真如人们传说的那样具有天分。  相似文献   

14.
以往学者多是"静态式"的研究秦陇西郡的始置时间,又因为史料中的不同记载,致使诸家各执一词,难有定论。本文从秦郡动态设置的角度出发,通过钩稽传世及出土文献的内容,提出秦陇西郡是一个动态的设置过程,从而很好地解释了文献中关于秦陇西郡始置时间相关记载间的矛盾,为研究其他早期秦郡的建置沿革过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文史天地》2014,(3):93-93
正十年动乱时期,"牛鬼蛇神"是一个使用率特别高的词语,泛指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但溯其本源,它的原义并非如此。"牛鬼蛇神"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幻荒诞也。"李贺也是唐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他的诗别具一格,常写神仙鬼怪,号称鬼才。  相似文献   

16.
常霞 《丝绸之路》2011,(14):63-64
本文介绍了陇西古城微缩模盘中古代陇西城的地理位置、结构布局、城市功能、文物古迹等。全面展示了陇西古城在历史上的辉煌。陇西古城作为军事重镇,拥有重要战略位置,古城是古代陇西人民勤劳、智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的临洮县是秦国祖上赖以发迹的西垂犬丘所在地,是秦国最西边县治单位。陇西郡是秦国西部门户。这从秦国战国时与统一全国后曾两度修筑长城均首起临洮县可见一斑。历史的本来事实是秦国陇西郡,不论是战国时期的陇西郡,还是统一六国后的陇西郡,其郡治地均在当时的临洮(今岷县),而非当时的狄道(今临洮)。但是在学术界,对当时的临洮县的位置及地望概念、特别是对陇西郡郡治所在地地望概念含混不清,存在严重错误,贻害很大,特别是秦国陇西郡郡治所在地就在当时狄道这一错误结论似乎已经成为了定论,由此会误导很多学术问题的判断,甚至将错就错,一错再错。这是秦汉史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不能马虎,必须厘清,以正学术之音。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06,(8):9-13
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境内山川秀美,风光迷人。古城中心坐落着建于宋代的威远楼,雄伟壮观,凸显千古雄风。天下李民出陇西。陇西还是李氏发祥、发迹、成长、繁衍、迁播之地,是天下李氏的“郡望”故里。陇西堂、李家龙宫等古迹闻名遐迩,是中华人文历史的精粹。  相似文献   

19.
1990年,在河北省任县新市村西北出土了一方唐代墓志,志文记述了墓主李伦生平及其次子仲和"匍匐徒跣"将其遗骨从陇西运回,葬河北昭庆(今河北隆尧)"唐陵东南三里"李氏祖茔的经过,进一步证实了李唐祖籍在河北隆尧之说。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4,(4)
<正>曹彦约(1157—1228),字简甫,号昌谷,江西都昌人。肄业白鹿书院,朱熹门人。宋淳熙八年(118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卒谥文简。黄宗羲评价道:"在朱门,勉斋(黄榦)称为豪杰之士。盖论学统,以勉斋为第一,论经济大略,有以自见,以先生(曹彦约)为第一。"①被吴澄誉为"朱门四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卷八七有《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曹公墓志铭》:"所著《舆地纲目》十五卷,《昌谷类稿》六十卷,《经幄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