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向蒋介石发动兵谏的“西安事变”,在共产党的努力下和平解决。但在事变之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却被逮捕,东北军群龙无首,杨虎城孤掌难鸣,又一次惊心动魄的事变也就不可避免了。  相似文献   

2.
史鉴 《文史春秋》2014,(1):36-41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一直延续到次年的"七七事变"。其中一些鲜为人知、让人遗憾的秘密内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深深地掩藏在厚重的历史帷幕后面,随着时间的沧桑洗礼,历史的封尘被渐渐拂去,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本文披露的,即是西安事变后在"二四事件"中被诱杀的中共密使高福源"神秘失踪"的内幕隐情……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社会上的各界对此事件的态度极不相同。在史学界长期流行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与南京政府内的讨伐派进行周旋,争取和平谈判的时间。宋美龄派端纳前往西安探明真相,并与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助蒋介石转变其强硬立场,在各方力量博弈下,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宋美龄不仅因其蒋夫人的身份,更因其个人素养和能力,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张学良逼蒋抗日,周恩来飞赴西安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带领他的一些文臣武将来到了西安,他此行的目的是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红军,但张、杨由于受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不愿与红军交战。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8点多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而南京国民政府在当日下午六七点才收到。也就在当天凌晨的寅时(3时至5时),张、杨曾提前向,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它使中共和西北红军转危为安,也使得全民族各党派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是存在着意见分歧的。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在华西方人士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在报刊、论著中对西安事变有大量书写,为观察此次事变提供了独特的“他者”视角。他们对西安事变过程进行了评论,分析了西安事变起因、各界反应及其造成的影响;还对西安事变与国共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肯定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努力。因他们的身份和立场各异,也出现了事中观察、事后认知等不同的书写视角。史沫特莱、斯诺等坚定支持张学良的行动,还有一些西方人士则将事变称为“叛乱”,支持同情蒋介石,部分西方报刊则是秉承中立立场对事变进行报道。他们对西安事变的观察和书写,从不同方面向国外介绍了西安事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外国政府对西安事变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一座古城,两个将领,一场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兵变,西安事变爆发。此次事变促使蒋介石抗日,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成为扭转中国危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同年12月25日,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一般认为张学良羊落虎口,从此就以“待罪”或“获罪”之身,再也见不到蒋介石了。但是,随着蒋介石和张学良日记的解密,才披露出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之后,二人曾有i次会见。  相似文献   

11.
春华 《贵阳文史》2009,(4):24-26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由于中共代表周恩来的着力斡旋,事件终于和平解决。张学良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于1936年12月25日独自决定.释放蒋介石,并陪送蒋介石回南京。离开西安时,他留下手令,由杨虎城代理其西北“剿总”副司令职务,又指令东北军各军、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愤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由"哭谏"而"兵谏",与杨虎城将军合作,毅然决然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这已是家喻户晓。然而,其中还有一事件的发生壮大了"西安事变"的声势,那就是张学良将军与此同时还密令驻兰州的东北军五十一军中他所倚重的中共地下党员解方,发动了与"西安事变"成犄角之势的"兰州事变"。1936年12月12日凌晨,驻扎甘肃省会兰州的东  相似文献   

13.
李莎原名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原籍俄罗斯。1914年3月20日出生,1936年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结婚。1938年苏联肃反扩大化期间,李立三受冤入狱,李莎努力营救。1946年李莎来中国定居。来华后,李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在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执教。1964年她加入中国国籍。"文革"中,李立三被"四人帮"迫害致死,李莎也受到株连,后平反昭雪。李莎编写审订了许多俄语教材、词典、教学参考书,审订了《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俄语版等。1998年国际俄语教师联合会授予李莎教授普希金奖章,1983年起连任4届全国政协委员。在李莎漫长的人生中,她与李立三从偶然相识到历尽磨难,从一个俄罗斯少女到一位中国老太太,她的一生都与中国密不可分。如今,晚年的李莎在女儿李英男、李雅兰的精心照顾下,平静地生活在北京。近日,在李英男的陪同下,本刊作者周海滨来到百岁老人李莎家中,直面她为爱情而远行、为立三而坚守、为中国而留下的坎坷人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斗争几十年,至少有两次完全可以把他控制起来,甚至可以置其于死地。然而,中共出于对大局的考虑,都没有这样做。一次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共产党完全可以从张、杨手中把蒋弄过来,或控制,或处死,为死难的众多烈士报仇。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顾全民族的利益和抗日大局,和平地解决了轰动世界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在《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军事上归张节制,张授杨担任宜川方面"进剿"任务。蒋介石的密嘱内容如下:力子主席兄勋鉴: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文史月刊》2011,(7):68-72
张国焘,字桤荫,又名特立,江西省吉水县人。张国焘1919牟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历任中共中央工农部主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7.
廖承志公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时常浮现在眼前。 大革命时期,我的父母瞿秋白和杨之华就认识廖公的父母。 1928年父亲去莫斯科为召开中共六大做准备工作,开完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当时廖公在欧洲从事海员工作,父亲与他有工作关系和书信来往。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至此,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  相似文献   

19.
费侃如 《文史天地》2011,(12):55-58
不少同志为捍卫遵义会议成果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有的同志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而共产国际最后"批准"了遵义会议,关键还是新的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胜利。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毛泽东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升为政治局常委,进入了领导核心;同时,取消了秦邦宪(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不久,又由张闻天接替秦邦宪在党内负总责(习  相似文献   

20.
康生是一个投机分子,一个通过诬陷迫害他人来谋取个人权益的野心家。提起康生,人人都知道他是党内大奸,但对于其怎样一步步变得让人闻之色变,又怎样"功德圆满"成为"中国贝利亚"的却知之甚少。《解密档案:"中国的贝利亚"在延安》一文将康生政治生涯的一个关键阶段——延安时期——的所作所为进行了精心梳理,以揭露其进身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