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各沦陷区进行了包括文化教育在内的全面接收。本组史料为教育部平津区特派员沈兼士就战后平津地区伪组织所办各级学校之处置、新民印书馆等文化机构之接收等问题与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等的来往文电,反映了战后文化教育的接收问题与国民政府的处理态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开始对日伪产业进行接收,在山西地区,中央和地方均有接收机构。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在太原成立了办公处,经济、财政、交通部等部门在晋亦设立了派出机构,但收效甚微。地方接收机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及接收清理委员会成为接收权力的主导,而西北实业公司又成为工业接收的主体。在对付中央问题上,地方各部门互相配合,不遗余力。西北实业公司的接收资源终为当时地方最高统治者阎锡山再"接收",西北实业公司未能获得正常发展,而沦为地方势力的战争机器。  相似文献   

3.
谈家胜  金晶 《江淮文史》2022,(4):157-168
<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南文化便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吸引着海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领域广阔、成果丰富。学界关注皖江区域文化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文化圈”的学术探讨。自2004年12月安庆师范大学承办首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以来,这种以安徽省社科联主导、皖江流域相关高校轮流承办、每两年一届的皖江地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迄今已举办九届,有力地推动了皖江区域文化研究的深入,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研究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各路接收专员贪赃枉法,与民争财,弄得整个接收工作黑幕重重,民愤极大。在社会各界强烈要求下,国民政府最后不得不责成监察院、参政会等组成接收清查团,到各大地区巡查。1946年8、9月间,华北区接收清查团到达天津。8月底清查团接到密报甚多,其中有许多天津公用局职员检举局长王锡钧等人共同接收舞弊营私。清查团在一些社会公正人士支持下,着手查办此案,清查进展很快,不久就有了线索和证据。8月31日,  相似文献   

5.
吕惠生(1902-1945),安徽无为人,皖江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曾任皖江行政公署主任。在皖江地区,吕惠生与新四军第七师保持密切联系,对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以及团结抗日力量做出了卓越贡献。依据《吕惠生日记》手稿,梳理吕惠生的家世与早年经历,解读吕惠生个人思想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七师在皖中地区以无为县为中心,创立了皖中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领导下的十九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皖中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以后,曾经改称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皖中”是何时改称为“皖江”的,长期以来,在省内外编印的党史资料及有关书刊中,几乎一致认为是一九四三年春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后,皖中根据地、区党委、行政公署、参议会等组织才统一由“皖中”改署为“皖江”的。对此,笔者不  相似文献   

7.
赵映林 《文史精华》2008,(10):29-31
1945年的8月,抗战取得了胜利,国民政府于是月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根据这一办法,国民党向各大城市派山特派员或接收委员,接收敌伪资产,是为"接收大员".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被民众百姓讥之为"劫收大员".一个"劫"字,道尽了抗战胜利后民国官场的腐败!……  相似文献   

8.
朱农 《江淮文史》2001,(4):74-78
今年是新四军第七师成立60周年。活动在皖江两岸的新四军第七师,是在皖南事变的血泊中诞生的,是皖江敌后地区抗日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光复,国民党政府还特地发行了一套“首都光复”纪念邮票,怎奈从重庆大后方回到南京的国民党军政大员忙于接收,搞“五子登科”,接收成为劫收,闹得乌烟瘴气,大失民心。  相似文献   

10.
颜公平 《文史天地》2005,(10):14-17
抗战刚宣布胜利,上海、北平、天津等地就迅速掀起了一股接收敌伪财产的狂潮,滚滚金钱,流进了各色接收大员的私人腰包,接收变成了“劫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由此一发腐败得不可收拾,以致三年后蒋介石面对在大陆的失败时不得不哀叹:“我们的失败,就失败于接收!”  相似文献   

11.
“上海区敌伪产业处理局”是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亲自主持下的敌伪产业接收机构,它是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最高统治集团力图整饬接收秩序的背景下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刚宣布胜利,上海、北平、天津等地就迅速掀 起了一股接收敌伪财产的狂潮,滚滚金钱,流进了各 色接收大员的私人腰包,接收变成了“劫收”。蒋介石 的国民党政权,由此一发腐败得不可收拾,以致三年 后蒋介石面对在大陆的失败时不得不哀叹:“我们的 失败,就失败于接收!”  相似文献   

13.
试论接收中国民党对民族工业的摧残高荣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对敌伪产业进行了全面接收。在此过程中,国民党从本身统治利益出发,对民族工业进行严重摧残,导致民族工业急剧衰落。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民族资产阶级兴奋异常,寄希望于以此为契机,接收沦入敌伪之手的产...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初期,除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以外,对沦陷区日伪资产的接收工作也被提上日程。就南京市而言,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南京市接收委员会、苏浙皖区敢伪产业处理局驻京办事处等机构,专事南京市日伪资产的接收工作。此项工作虽将数量巨大的资产从日伪手中接收了过来,推动了战后南京市经济的恢复及发展,但在此过程中,接收官员贪污腐败,...  相似文献   

15.
正抗战期间,在安徽地区有三块抗日革命根据地,分别是淮南抗日根据地、淮北抗日根据地以及皖江抗日根据地。从地域上说淮南抗日根据地的范围横跨了江苏、安徽两省,淮北抗日根据地则包含了豫、皖、苏、鲁四省的56个县(市),仅有皖江抗日根据地位于安徽境内。新四军第七师的武装即活跃在此,其包含了巢芜、含和、皖南、沿江地区以及巢合庐游击区等五大块。  相似文献   

16.
周振华 《文史天地》2014,(10):20-23
正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组建于抗战烽火之中、国共合作背景之下,在艰难的抗战岁月里,驰骋华中,对敌作战2.46万次,抗击16万侵华日军、23万伪军。其本身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当初组建时的一万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25万多人,先后建立了苏中、苏北、淮北、淮南、皖江、鄂豫皖、苏南、浙东8块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新四军作战的华  相似文献   

17.
皖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党领导的十九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从皖中几个县的游击区开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发展到地跨安徽长江南北,活动范围达三十三个县的皖江抗日根据地。皖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创建、发展、巩固这块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皖中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这一地区的党组织就  相似文献   

18.
赵映林 《文史月刊》2008,(10):35-37
1945年8月,抗战取得了胜利,国民政府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根据这一办法,国民党向各大城市派出特派员或接收委员,接收敌伪资产,被老百姓称为“接收大员”。  相似文献   

19.
1947年1月,蒋介石亲自下令:在北平将一个国民党海军上校执行枪决,一时间轰动全国,他就是当时天津的接收大员刘乃沂。抗战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不下4万亿元的日伪产业,国民党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  相似文献   

20.
刘华 《民国档案》2004,(1):95-98
抗战胜利后的上海中国银行复业,对伪中行、德华银行和正金银行的接收,是日伪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金融统制彻底失败并得到清算、国民政府在上海重新确立金融秩序的重要标志之一。本依据上海档案馆馆藏有关案卷及其他史料,对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战后复员和接收情形作梳理叙述,具体考察了战后上海中行重新复业、接收敌伪银行的基本过程和所接收敌伪银行的资产、负债、库存等项目的情况,以冀丰富和深化。战后金融接收问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