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温廷敬于1915年前后编纂《潮州诗萃》,采信逾百种潮人诗歌文献及相关方志、杂记,收唐至晚清潮籍诗人436位、诗作6530多首,网罗放佚,灿然大备,可视为潮汕千年诗史和选学史的一个总结。这种过于专门化的文献工作既能集地方文学文献之大成,又易产生文献缺失与曲解的弊端。同时,由于岭东素乏善本,可资校雠的文本很少,且《潮州诗萃》篇帙过大,温廷敬以一人之力爬梳文献,不可避免出现阙收、失察、夺衍的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此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1993年,饶宗颐教授在《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一文中说:"中国文化史上,内地移民史和海外拓殖史,潮人在这二方面的活动的记录一向占极重要的篇幅,这是大家所熟悉的。潮人若干年来在海外拓殖成果和丰厚的经济高度发展的各种表现,在中国以外各个地区孕育出无数繁荣美丽的奇葩,为中外经济史写下新页,久已引起专家们的重视而且成为近代史家崭新的研究对象。因此,潮州地区人文现象的探讨,更使多数人发生热烈而广泛的兴趣。"~([1])  相似文献   

3.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52岁时,因谏迎佛骨,触犯圣颜,被贬为潮州刺史。这一贬,虽只短短的七八个月,却使潮州教育文化因此而走上了发展的轨道,韩愈也因此而为潮人所永志,正如明代林熙春所言,此后潮州“山川草木尽蒙曰韩”。 韩愈刺潮,为发展潮州教育文化,采取了既有别于其数位前任,又不同于其治阳山时的两项重要举措,从而奠定了潮州教育文化发展的基础,取得了令世人钦仰的兴学效果。 一、撰《请置乡校牒》,为潮州教育文化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刺潮伊始,韩愈即撰《请置乡校牒》,对潮州的教育文化现状及其形成原  相似文献   

4.
潮州文化的形成是由原居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经过长时期的互相影响,互相吸引融合而成的,在自成体系之后。随着潮人的迁徙,潮州文化在向海外传播的同时也吸收其他文化因素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动态的开放型的文化体系。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运用扬弃的哲学观点去研究潮州文化,既要大力弘扬潮州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摒弃潮州文化中的落后的封建的不合现代意识的文化劣根性。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潮州会馆组织滥觞于吴越地域。这组织既与潮州的群体为本位,以家庭为中心,人际关系重伦理,重情谊的传统化有关,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移民有密切的联系。近现代国内外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潮人为求生存,谋发展,向国内、国外各地开拓进取日众,因而海内外的血缘性、地缘性、业缘性的潮州会馆不断涌现。正如《江苏省碑刻》所记载:“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诚为集商经营交易不可缺少之所,”与新加坡1884年《重建应和馆记》所记载:“客旅重洋,互助为先;远适异邦,馆舍为重”。本从潮州会馆的源流、规模、结构、形式、类型,管理和活动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侨批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著名学者、潮州学倡导者饶宗颐博士,是世界上侨批文化研究之首倡者。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他还非常年轻的时代总纂《潮州志》时,便高瞻远瞩、慧眼卓识地别开旧志之生面,特地从《潮州志·实业志·商业》中首辟《侨批业》条目,对侨批的“起源、沿革、业务、同业商号”作了全面的秉述,为后来的研究者辟开~条学术的新路。作为一种行业,侨批是出国谋生的潮人,寄回唐山(家乡)赡养胞亲和事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即所谓“汇款家书联襟”的民间寄汇;作为~种文化,侨批却是一种以金融流变为内核,以人文递播为外象,以心心交感为纽…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海外潮人移民形态的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地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根据有关资料,中国大陆以外的潮汕籍以及持潮州语系的华侨华人及海外同胞(以下简称为“海外潮人”)的数量在一千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印度支那及港澳台等国家与地区,以东南亚为主,现已遍布世界各地。海外潮人的迁徙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打破东南亚原有社会经济格局的长期历史过程中,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经济利益变成经济、文化上的合作,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取得瞩目的成就,为中国海外移民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历史记录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周秀光 《神州》2012,(10):78-82
"惟我潮人,独善烹制,用茶良窳,争奢夺豪,酿成‘工夫茶’三字,驰骋于域中,尤为特别中之特别。"——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  相似文献   

9.
潮人心目中有一个嫉恶如仇、胆识谋略过人的萧端蒙。潮州民间流传着他巡按江西的除暴事迹,民谚有“一锤打死江西王”之说,并将故事编为地方戏剧。作为历史人物的萧端蒙,是一个学识渊博,刚直敢言的官员。明朝从英宗至神宗百余年间,经历了由盛而衰的中落过  相似文献   

10.
由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新加坡历史博物馆联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协办的“海外潮人社会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11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召开。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新加坡、中国两岸四地及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30位主讲学者和当地热心人士共60余人。根据大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0,(12):12-19
跨年之月,或燃放激情的烟花,或去千年古刹拜佛撞钟,或于城市闻,赴几场声音与视觉的盛宴,与潮人一起尽情狂欢。 来吧,一起聆听新年的钟声;来吧,一起辞旧迎新。  相似文献   

12.
<正>潮汕曾名为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在我看来,生意的内在规律其实与潮水有相似之处,往复之间,进退有度。作为潮商的一份子,雅都集团也在创新前行与保守本业之间不断探索,谋求包装行业的发展之路。创新模式,打开市场早在明清时期,独撑红头船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地区经商的潮汕人便已被誉为中国三大商帮之一。潮人四处漂泊善于经商,  相似文献   

13.
潮州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然而潮州生态旅游区的知名度并不高,旅游业仍旧处以待发展的落后地位。近年来,潮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开发建设了许多生态旅游项目,其将当地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资源结合起来,以凸显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本文将以潮州绿太阳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具体分析该景区在生态资源利用上的合理性,并提出潮州旅游生态资源的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得鸿  郑勖溱 《收藏家》2012,(10):63-68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了潮州文化与生活风尚,在艺林中有独特的魅力。 潮州木雕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重要类别,总量达2000多件,常设馆(图1)由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写"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向人们展示了潮州木雕的历史源流:孕育在隋唐时期,萌芽于宋元朝代,成熟至明代晚期,清代乾隆至宣统为鼎盛时期,其中以唐代木鱼历史最为悠久,宋代的木雕造像最为宝贵。  相似文献   

15.
我们四川文物展览先遣考察团于1984年11月30日飞赴日本,进行了历时八天的友好访问。四川文物展览是去年四川、广岛建立友好省县,在协定中规定的一项重要文化交流项目。9月,日方派出了以广岛大学教授潮见浩先生为团长的代表团到四川访问,就文物展出的内容和项目进行了初步协商。10月,日方邀请我国派一代表团赴日,就文物展览有关问题进行谈判并签订议定书。我们除了考察展出场地,了解有关文物展出的具体业务、技术情况外,还负有更高更远的任务和使命,即通过四川文物在广岛的展出,促进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在东邻日本的几天访问中,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考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具有千年历史新近才引起学术界重视的客家土楼文化,蕴含着复杂、多层次的意义,特别表现在对东方哲学的创新理解、民族间文化交流与互动、乡土社会的自然展演、传统土地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的结合、以亲缘/地缘为核心的海外移民等方面都有着发人深省的提示。作者以“田野调查”为依据对以上诸方面进行了主位和客位相兼并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面向大海的东南沿海居民,生活依托海洋而展开,船成为他们与大洋彼岸进行贸易、文化交流的必要工具。先人们利用海洋生活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船只,在千年之中,服务于人们频繁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文化交流,为人们带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默默无闻的海上"功臣"。  相似文献   

18.
千年敦煌     
《丝绸之路》2014,(6):F0002-F0002
“千年敦煌”项目的设计思路是以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基点,以对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为主旨,立足敦煌,着眼世界,将敦煌打造成世界文化的交流、汇集、研讨中心,带动河西走廊由古代丝绸之路而升华成为当今时代的中国文化传承创新之路、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9.
纽西兰中华文化中心成立于1993年。中心会址在奥克兰,现任主席为孔东太平坤士。中心以推广中华文化,促进中新文化交流和增进族群和谐为宗旨。中心活动经费概由孔东家族基金支持。中华文化中心主要有广东省属社团奥克兰柬埔寨华裔康乐互助会、前屋侖中山同乡会奥克兰东增同乡会、新西兰广州郊区侨联会、纽西兰潮州联谊会、纽西兰南番顺乡亲联谊会和广东华侨主事社团纽西兰华人妇女联合会、新西兰华人饮食商会、纽西兰中国书画艺术协会等。  相似文献   

20.
郭创永 《神州》2012,(24):34-35
潮州歌册发源于唐代潮州、成熟于明清时期。源自潮州民歌中的“七字歌”。体裁上有两种:一种是“歌行体”,由“变文”演变成“弹词”,再演变成“歌册”。一种是“传奇体”,大多改编自“宝卷”、“陶真”、“话本”及“鼓词”等。潮州歌册主要分布于潮州、闽南和海外潮州人居住地,内容以佛经故事、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在清代有一家专门印刷潮州歌册的商家叫“李万利商行”,印制、发行了大量的潮州歌册。潮州歌册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受到当时的潮汕人(特别是妇女)的欢迎。在潮州文化史上占据一席相当重要的位置,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潮州歌册面临濒危,需要各级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