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门杂记     
一贞元七年造象在东山万佛沟北崖的西口,并排有三个高而窄的佛龛,都是唐代造象,最西的一龛较其他二龛为浅的就是贞元七年造象龛。龛高2.3米,宽1.23米,深1.1米,内雕观世音菩萨像一躯。龛的东壁  相似文献   

2.
在晋东南沁县城北六十里,南(?)水村的东北土台內,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古代石刻造象出土。1967年秋季山西省文管会协同县里进行了清理。这里石刻的特点,是数量种类多,包含年代长(从北魏到宋代),只是保存上較差,已有部分殘破。石材即用当地的白砂岩块,全部石刻按出土时的块数計算,約近千件(封里图1),茲就清理后初步了解的情况,略叙如下: 1.石塔造象:約五十余座,均为五石迭成,作方柱形,由下而上逐漸收小,通高4米左右,每节均为四面造象,都是北朝时期的作品,其中此較重  相似文献   

3.
文博简讯     
《文物》1972,(5)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保存着四尊北魏石刻造象和两块石碑:"双丈八碑",龙泉寺志碑。大石象高约6米,小石象高约3米。石象造型优美,雕刻技法纯熟,雕刻的衣纹细  相似文献   

4.
1988年5月,西安市建工局在院内施工时,发现一窖藏,出土瓷器、珐(王华)器及铜菩萨像等文物共22件。分别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和西安市文物管理处。窖为口小底大的袋状坑,坑底距今地表2.8米,坑深1.1米,底部直径0.9米,坑口因被破坏,口径无法测量。同时出土的还有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嘉靖通宝等古铜币。现将窖藏文物介绍如下(除注明者外,余均为西安市文物管理处库房收藏)。  相似文献   

5.
仁寿县在四川西南部,县境多大小起伏的山峦和巉崖峭壁,所以对石刻造象是一个有利条件。县境内的造象,计有:望峨台、千佛崖、龙兴寺、蛮子洞及父子寺等地。千佛崖离城四十里,在太乙乡红土村,原来的佛龛造象及千佛浮雕象,几已风化殆尽,惟存大佛一躯,依崖刻成,高约15米,形象  相似文献   

6.
《文物》1958,(11)
麟游县在陕西关中西部,全系山区,著名的唐代九成宫遗址就在县城西面。1958年6月间,陕西文管会派员协助该县进行文物普查,发现了石窟三处,摩崖造象四处,寺庙内的石雕佛象十余尊,北魏延昌二年四面造象碑一通。现将其中三处较完整的、规模较大的石窟和摩崖造象介绍如下:喇嘛帽山摩崖造象据县志载:"喇嘛帽山在县城西南约三十里,  相似文献   

7.
九龙山造象,位于城南二十里武家村东约百米的九龙山北部山角下。该处三面环山,遍坡秋禾,满山果树,为一清静幽美的小盆地。造象共有六龛:第一龛西向,在最南部,方形,上刻垂帐。龛高60、宽60厘米,本尊为卢舍那佛,跌坐于须弥座上,旁为阿难、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湾子村出土5尊大型石质佛立像和4件佛像莲花座。佛像连座均高达2米以上。其中1件佛座前面刻有铭文,记此件释迦佛像雕造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这批造像与约同时期的山东青州龙兴寺造像和四川成都万佛寺造像相比,有其共同特征(如突出表现为大型立佛),也有其独特之处,被视为北周长安佛像的典型样式。这批佛像造型典雅,雕工精细,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研究价值,是我国佛教造像由南北朝向隋唐过渡时期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9.
1983年3月至1984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镐京考古队在长安县斗门镇东北的花园村、普渡村、洛水村一带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钻探,铲探出西周时期的夯土建筑基址十余座。西周五号宫室建筑基址,位于西安市西南25公里的长安县斗门镇以北约700米的花楼子,在镐河故道南岸,东距花园村500米,西北距官庄村400米(图一)。  相似文献   

10.
唐代初期缺铜,铜料尽用以铸钱,除镜子因照面关系,不得已仍用铜質外,其余自六朝以来盛行的铜造象,皆代以泥質。而泥質之细致,花纹之精美,为前此所未有。个人所见唐泥佛象,不下千余品,而以比丘法律、苏常侍、善业泥三种泥象,最为代表作品,兹特彙考如下。一唐比丘法律泥造象唐比丘法律造象,泥色纯青,清代道光末年,即有出上者,曾见叶东卿藏有一品,锦匣上写有题记。1920年左右,又出土一大批,出土地点,在西安城南五十里百塔寺后院废墟中,即唐代至相寺遗址,俗称为多宝佛象。正面为三层佛塔,左右各七佛,背面题记七行,每行七字,共四十八字,内有  相似文献   

11.
造象题记是北朝石刻文字之一大宗,今存世拓本以数千种计。其中又分造象、造塔、造窟、造寺等类别,制作精粗不同。就内容而言,有三言两语,仅发愿祈祷之词,鄙俚不经;有长篇累牍,皆浮靡虚妄之文,  相似文献   

12.
<正>香坛寺位于四川省安岳县石鼓乡双渠村[图一],共有六龛(碑)五十九尊像,主要镌造地藏与十王地藏像[一],全部刻在一块巨石北侧上部[图二]。龛上方有人字形沟槽及榫孔,当为古时防雨之龛檐与引流举措。现今岩外的木构屋殿,是村民二○○○年集资所建,可起防风遮雨的保护作用。此块巨石位于双渠村北一处坡地上,长达十一点五米,最宽处约六米,高约五米,南端较尖,北面较平。龛像都雕凿于北侧,距地面一点八米以上。石位原先较  相似文献   

13.
《中原文物》1981年第2期《郑州市发现两批北朝石刻造象》一文中介绍了六件北魏至北齐的造象。其中三件造象题铭的释文中存在一些问题。现试加补正于下:1.正光二年扈豚造象:原释文:大魏正光二年岁次辛丑,七月丁西二日戊戍。清信士佛弟子扈脲为家口造石象一(土区)(躯),合门大小(,)二生龙天(,)逢遇如来,悟落三途(,)速令解脱,因缘眷属(,)恒会善居,所求如愿愿从心。(括弧内标点系笔者补加,下同。)补正:造象主姓名应作扈豚,汉代至南  相似文献   

14.
明He阳王朱公镗墓.位于西安市南郊瓦胡同村东100米.于1994年5月村民取土时发现。可惜该墓早年被盗.取土时又遭破坏。以致墓葬形制及随葬物品不详。  相似文献   

15.
唐长安城发现坊里道路遗迹赵强,李喜萍,秦建明1992年3月,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施工至雁塔路段,自今西安市和平门始,沿道路东侧人行道,向南开挖管道沟至西安测绘研究所,此段工程共长2200余米,宽3米,深3米。上下穿过唐长安城平康、宣阳、亲仁三坊并永宁坊...  相似文献   

16.
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最大的非洲雄象肩高超过3.5米,体重可达7吨。非洲雄象和雌象均有象牙,雄性象牙重约30~50公斤,长2.5米左右。雌象象牙长约1米左右。非洲象的耳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月,西安市阎良区群众在石川河道内挖沙时发现带铭文的石刻文物。在得知这一线索后,我们派员赴现场察看,后将这件石刻征集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刻发现时横卧于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东丁村槐园组附近的石川河道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4°40′22.92″,东经109°19′16.38″,海拔361米(图一)。本文对石刻  相似文献   

18.
石夫 《文物》1961,(12)
历来出土的佛教造象很多,但是有关道教的造象却较少。现将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两件北朝道教石造象(文化部文物局于1959年拨交),介绍如下: 隆绪元年王阿善造象(页5下图) 隆绪是萧宝夤的年号,萧宝夤是齐明帝萧鸾第六子,字智亮,封鄱阳王。在神龟中,曾出任雍州刺史。后因受朝廷疑阻,遂反。僣号称隆绪,仅二年。按隆绪元年即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三年(公元527年)。由于隆绪只有二年,所以这一时期的石造象,非常少见。这件造象高27.8厘米,宽27.5厘米,青灰色砂石,石质略显粗糙,但尚坚固,制  相似文献   

19.
麦积山石窟10号造像碑●项一峰麦积山石窟万佛洞(第133窟)10号造像碑,是北魏太和十年(486)至太和十八年或景明三年(502)所作,距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是佛教碑刻造像中的艺术精品。造像碑通高136米,宽073米,厚010米,正面造...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54,(4)
編号:第○四○号类型:摩崖龕建造時代:魏内容造象:只存正坐佛一躯,未經后修。按姿态当为垂膝,但今腿部已残缺。两侧壁间所存橛眼,可知原立有造象四躯,今全失。壁画:佛后尚可见圆背光,龛口頂壁有宝盖残痕,余不能辨。编号:第○四一号类型:摩崖龛建造時代:魏内容造象:正坐佛一躯,未经后修。左侧造象無存。右侧只存残座。壁画:全不辨。编號:第○四二号类型:摩崖龕建造時代:魏内容造象:正坐佛一躯,余全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