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佛经文学里,有释尊出家修道传和须大拏太子本生故事,这本是不同的两个故事.但是,在现存敦煌唐代俗讲和俗曲文献里,出现了新的倾向,即这两个故事已经明显发生互相渗透了.这种新倾向不仅影响了后来宋元僧人对释尊出家修道传的接受,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杂剧作家对须大拏太子本生故事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四川梓潼汉末摇钱树小记--兼考梓潼摇钱树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梓潼汉末摇钱树佛像表现了释迦太子出家和成佛的经变故事,它不仅是摇钱树佛像中的第一例,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佛教经变故事,比我国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同类题材要早近百年。  相似文献   

3.
吴越阿育王塔四面各饰一幅本生故事图,图像内容基本固定,其图像志的识别最初依赖文献《唐大和上东征传》(779年)和2008年南京长干寺(大报恩寺)遗址塔基出土的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带有本生图铭文的"七宝阿育王塔",然而塔上铭文与文献记录并不一致,导致对两幅图的辨认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图式,佛经文本,龟兹、敦煌壁画的一系列比较,排除了文献和塔铭分别提到的"快目王施眼""须大拏太子施子"故事与四本生图的联系,判断有分歧的两幅图分别表现的是待考题材和"萨埵太子饲虎"故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庆阳北石窟寺第165窟窟顶西披“舍身饲虎”浮雕的释读存在争议,虽大部分学者认同“萨埵太子本生说”,但也有学者提出“睒子本生说”等观点.此文结合西域、敦煌及中原地区的相关资料,并将图像与文献记载进行比勘,对现有的观点进行了辨析,认为该铺浮雕的内容并非常见的萨埵太子本生,而是栴檀摩提太子本生.  相似文献   

5.
正此图是《善友太子本生》故事中的一个场面。图中反映的是太子巡游途中看到农夫们辛苦劳作的场景。农民驱牛扶犁耕地,翻出虫子,鸦雀飞来啄食,使释迦太子顿生众生悲苦之感。  相似文献   

6.
刘娥,京剧《狸猫换太子》里的刘太后的原型.但她的历史事迹与戏曲中的故事相去甚远. 一 京剧《狸猫换太子》影响甚大,其剧名甚至成了“调包”的代名词.此剧的故事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后来又被明代安遇时写进短篇小说集《包公案》卷七《桑林镇》,再后来便进入清代石玉昆所写的长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敦煌变文《前汉刘家太子传》主体内容,“刘家太子复国故事”与史书出入颇多,是在“复兴”主题的历史框架下为注解“南阳白水张,见王不下床”而诞生的再创作。故事所使用的框架构建与嵌套叙事手法巧妙地为归义军张氏政权提供支持,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后者“忠诚王室,藩屏中原”的自我定位。此外,故事在内容上折射出的童子神灵信仰、佛道交融、昆仑与太白星神话等意象,是理解9-10世纪敦煌社会历史记忆、现实构建与文化认同有意义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05,(4):58-59
《大勇太子舍身施虎本生》是中国佛教壁面中绘制最多的故事画之一。仅敦煌奠高窟壁面中就有18幅。在众多同类趣材故事画中.奠高窟北周第428窟东壁南侧所绘的一幅.规模大、画面多、内容量丰富。此故事面中人物的相貌、表饰基本定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反量出现.已具备现代连环脚的特点;画中的建筑、山峦等景物的描给也已不是北魏“人大于山”的面法.人物与量物的比例趣于合理:面中景物的描绘只追求意像。不追求实像。体现了北周后期的一种新面风。  相似文献   

9.
建怀 《文史天地》2012,(11):54-56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元代有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代有小说《七侠五义》,历代传说绵延不绝,故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0.
尸毗王本生故事是佛教舍身救世类本生故事的重要代表。它不仅有文本散见于众多佛教经典里,还以雕刻、壁画图像的形式在古印度、中国新疆及敦煌石窟等地区广泛流传。尸毗王本生图像依据佛经文本所绘制,而图像与佛经文本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考古学角度出发,通过对14部涉及尸毗王本生故事佛教经典进行梳理,并对各地区尸毗王本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图像与佛经文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S2440_7号卷子背面第二件文书,内容略叙释迦牟尼之出生及出家修行,基本为七言韵文。此件文学作品属何种体裁,尚无定论,亦未经学界充分研讨。王重民先生遗稿中有1938—1939年赴英时的此号全卷录文,原拟题目作《八相押座文》,复有《佛本生经?》的旁注。后来饶宗颐先生《敦煌曲》中复有校录,但未拟题定性。日本金冈照光先生《敦煌出土文学文献分类目录附解说》中拟题为《悉达太子赞》。任半塘先生《唐戏弄》也收录此文,虽题为《太子成道经》,但又明言其性质为“关于剧本之资料”。另外,近年我国音乐舞蹈史的  相似文献   

12.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是仅存于敦煌石窟的一种早期佛本生故事经典,唐代以后国内无传本。经过考察发现,明清宝卷中的《金牛宝卷》也讲述着同样的佛本生故事,二者内容性质、情节结构十分相近。此文依据中、韩所存相关文献与壁画材料,考察了《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与《金牛宝卷》的关系,认为《金牛宝卷》与韩国存《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第七地》都是承接唐代《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而来,是该典籍在中国民间通俗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太子雪山     
是悠悠往古岁月,是渺渺遥远河山。迎着历史的风雨,迎着流逝的云团。一个古老的图腾诞生在西部的莽原……莽莽昆仑,开世界屋脊于横空。绵绵西藏,发华夏沃野之端倪。藏地雪域,发祥了无数高山大川,位于西藏东南一隅的太子雪山,就是藏区无数高山中最富盛名的一座。太子雪山,地处云南西北部滇川藏接合部的德钦县,北枕冰雪之山,南临大冥之水,占去德钦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飞雪千里的群山中,有海拔六千米以上的雪山十余座,称为“太子十三峰”。  相似文献   

14.
是否应为节愍太子平反,史家争论不休。唐睿宗时期,韦凑上《论谥节愍太子疏》,反对赠予李重俊“节愍”谥号,公案肇起。有唐一代,基本上对节愍太子及其谥号保持“接纳”态势。到两宋时期,受义理史学影响,欧阳修、朱熹等学者进一步肯定节愍太子的行为。但是,这一争论至明清时期又再度发生了转变,反对声音成为主流,后因乾嘉学派的兴起而归于沉寂。通过节愍太子平反公案,有助于进一步了解8世纪初唐朝乱局中所蕴含的隐曲及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依据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发现的实物遗存,对梁昭明太子萧统陵墓的几个具体问题作了考证。文章认为昭明太子陵址在建康东北郊,陵号应是安陵,而非安宁陵。今栖霞镇新合村狮子冲一对有角石兽位于梁代陵区范围内,其墓主有可能就是昭明太子萧统。  相似文献   

16.
樊斌 《文史月刊》2010,(10):56-56
<正>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即册立朱标为太子,是年,朱标13岁。朱元璋选定人品正直、儒学功底深厚的宋濂作太子的老师。太子朱标生性仁厚,又受到严格系统的儒家教育,长大后俨然是个儒者,这使朱元璋非常担  相似文献   

17.
舍身饲虎本生是众多佛教本生故事题材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随着中国汉传佛教的流行广泛分布,时代久远,数量众多。新疆、敦煌、麦积山等地的舍身饲虎本生图像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者主要是中国和日本学者,还有一些关于佛教故事的论著中涉及该本生故事,不乏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者,此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回顾和评介。  相似文献   

18.
太和二十年底,太子拓跋恂图谋北奔,孝文帝将其废黜,第二年三月又将其处死。孝文帝很注重对继承人的汉化教育,但太子恂颇为抵触。不过,年仅十多岁的太子恂之所以如此反感迁都洛阳与汉化变革,主要在于代北保守势力企图利用其太子身份以制造武装割据和分裂,这是孝文帝所绝对不能容忍的。与此相关,太子恂之死也与一些汉族人士力图根除鲜卑保守势力复辟隐患的政治态度有关。此外,太子恂被黜也与孝文帝后宫中皇后更易及其斗争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近日我在翻看对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作出重大贡献的《徐霞客游记》时,有幸看到了明末时徐霞客对“太子桥”的记载。在明祟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四月,徐霞客游历贵阳时,他在十四日从贵阳前往广顺的白云山考察过程中写道:他“出司南门(今次南门)度西溪(今市西河)桥,西南向行。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从徐霞客详记的地理方位看,太子桥即今存的太慈桥(老石拱桥),从次南门西南出“五里”便是此桥;“有溪自西谷来”现太慈桥下的小车河是从西流来,“东注入南大溪”小车河就是在今贵阳监狱外向东汇入南明河的。有…  相似文献   

20.
南京现存上坊镇石马冲、栖霞山西南狮子冲两处石兽遗存的墓主问题多有不同意见,就《建康实录》、《元和郡县图志》、《六朝事迹编类》、《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文献有关梁昭明太子陵、陈武帝万安陵、陈文帝永宁陵的地理位置的记载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认识:陈武帝万安陵在上元县东南今方山西北一带,特别是根据《六朝事迹编类》的记载,石马冲石兽为陈武帝万安陵之说有相当的可能性;狮子冲石兽为陈文帝陵的看法,从地理位置和石兽风格两方面看都是符合的;至于昭明太子陵,虽然文献记载的地理位置很不一致,但大致可以从尧化门内数里和栖霞山旁两个位置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