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笔名余捷,柏香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六七岁时随全家由东海迁来扬州,他成长于扬州,弟妹皆生于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他在扬州私塾读书时,得力于一位戴子秋先生,他说:“我的国文是跟他老人家学做通了的。”14岁与扬州名中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钟谦订婚。后来他在《择偶记》中说:“光复那年,父亲生伤寒病,请了许多医师来看,最后请着一位武先生,那便是我后来的岳父。”1912年,朱自清于安徽旅扬公学高等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扬州两淮中学(…  相似文献   

2.
正陆文夫笔下,经常会写到故乡秦兴与靖江。他的童年生活,既饱受战争侵扰,也目睹和感受了独特的地方民俗、家庭的亲情温暖、童年的自由乐趣。这些生活,又常常与美食相伴,培养了陆文夫对食物的兴趣,也是他成为美食家的基础。1986年1月,江苏作协在扬州开会,午宴设在富春茶社。陆文夫为店家题字:"果然家乡风味。"(徐颖宏《"天下名馔集于富春!"》)陆文夫不是扬州人,他出生泰兴。但历史上,泰兴曾为扬州辖区。所以,扬州一直把陆文夫,当成"扬州名人";而陆文夫有时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思想家、学家、史学家,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魏源,从中年时代起寓家扬州府城,直至其谢世的20多年中,他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扬州城中。魏源扬州生活的时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扬州,他曾与当世的明儒硕彦交接往还,以志趣抱负相激励,以章经济相莫逆,留下  相似文献   

4.
无锡市博物馆所藏清华喦山水图册,是一件难得的精品。画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共十六页,其中浅绛五页,水墨十一页。画面纵23.2、横17.6厘米,生宣纸。华喦,字德嵩,又字秋岳;别号甚多,最常见的是新罗山人,此外还有东园生、离垢居士等。福建上杭县人,后定居浙江杭州,有一段时间曾寓居扬州,故有人将他列入"扬州画派"。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博学多才,是雍、乾期间一位具有革新精神、创作上有所突破的画家,还工诗善书,  相似文献   

5.
石涛是我国明末杰出的一个大画家,他在艺术上的造诣是多方面的;不论书画、诗文以及画论,都达到高度的境界,在当时起了革新的作用。在园林建筑的叠山方面,他也很精通,《扬州画舫录》《扬州府志》及《履园丛话》等书都说到他兼工叠石,并且在流寓扬州的时候,还留下了若干的假山作品。  相似文献   

6.
徐光灿 《文史月刊》2005,(10):25-28
洪为法,字式良,早年笔名天戈,曾名洪炳炎。1899年农历除夕生于扬州一个经济比较贫困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籍仪征,世居扬州,他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也是创造社中唯一的扬州人。创造社是当年文坛上最激进的文学团体,郭沫若是这个社的主要组织者。洪为法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赵  相似文献   

7.
<正>号称"扬州第九怪"的季之光先生,因收藏火花和名人字画闻名于国内外。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他给苏联的一位好朋友寄去一个包裹,包裹内除了几本画报之外,还有扬州产的化妆品"鸭蛋型香粉"。一个多月后,这位苏联的好朋友寄来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季  相似文献   

8.
正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代文坛巨匠,诗人、作家、剧作家韩北屏虽已去世,但他的声音、笑貌犹在,他的丰富文学作品依然为人民提供着精神食粮。出生清贫,弃商从文韩北屏原名韩立,后易名。发表文章时用过露珠、宴冲、欧阳梦等笔名。1914年出生于江都(即扬州),住在仁丰里五巷4号,青少年时期常在扬州、镇江两地度过。但他最钟情于古城扬州,他对故乡的一  相似文献   

9.
马保奉 《纵横》2008,(4):11-15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礼宾工作的奠基人,20世纪60年代,他主持了国宾访华礼宾工作的改革,对新中国礼宾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一向严谨细致,在礼宾工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优良作风,深深地影响着外交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  相似文献   

10.
澳门回归,举世瞩目.有一位耄耋老人功不可没.他15岁商海泛舟,22岁就来到澳门打拚,是半个世纪澳门沧桑的见证人;在“关闸事件”、“12·3惨案”等事关祖国尊严与澳门同胞权益的紧急关头,他与一代“华人澳督”毅然挺身而出斗顽敌;在澳门回归的重大问题上,他又长袖善舞、呕心沥血参与了全过程……他就是马万祺先生.  相似文献   

11.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1965年拍完影片《烈火中永生》之后,至1980年逝世,15年中再没有拍过电影,使他万分痛苦。好在他遇上了画苑两位知音:一位名叫富华,是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一位名叫陆俨少,是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五七”干校遇知音赵丹,原名赵凤翱,1915年6月27日出生于江苏扬州。自幼在父亲开设的影剧院中接触电影和戏剧。喜爱绘画和书法,193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研习中国画。多才多艺的赵丹,同时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演出宣传抗日救亡的剧目,还拍摄了不少电影,成为享誉海内的大明星。他与叶露茜相恋,在1936年…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扬州地区曾经活跃过一支艺术“异军”,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八位职业画家,由于他们的思想作风与艺术风格,对于当时的正统文艺具有明显的叛逆性和独创性,大胆地突破了以模拟古人笔墨为能事的形式主义画风的束缚,表现出强烈而独特的个性,故被认为是另出偏师“适赴岐途”的“异端”或“怪物”了。“扬州八怪”,亦即扬州画派。他们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象一股强劲的清风,吹遍大江南北,给中国画坛带来勃勃生机,影响深远。“扬州八怪”包括哪八位画家,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罗聘(1733-1799年)字遯夫,号两峰、自署花之寺僧、金牛山人等。祖藉安徽歙县,世居扬州,是清代“扬州八怪”中年龄最小的一位重要画家,故有“扬州八怪”殿军之称。罗聘是一位早熟的天才画家,他工诗善画,刻印亦属上乘。20余岁就有绘  相似文献   

14.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先生”。他倡导“性灵说”驰骋于乾嘉年间的诗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上,都取得过杰出的成就,开一时风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袁枚的交游极广,在他朋友的行列中,“扬州八怪”与他的交谊甚厚,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扬州八怪”是清前期活跃在经济中心扬州画坛上的八位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从汪士慎到罗聘,经过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历时约一百年。他们倾向个  相似文献   

15.
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在1965年拍完影片《烈火中永生》之后,至1980年逝世,1年中再没有拍过影片,使他万分痛苦。好在他遇上了画苑两位知音一位名叫富华,是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一位名叫陆俨少,是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这给他逆境中的生活涂抹了一丝亮色。“五七”干校遇知音赵丹,原名赵凤翱。祖籍山东肥城,1915年6月27日出生于江苏扬州,后居南通。自幼在父亲开赵丹在作画设的影剧院中接触电影和戏剧。由于他喜爱绘画和书法,193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研习中国画。多才多艺的赵丹,同时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演出宣传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6.
晏阳初与民国时期的平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林 《民国档案》1998,(3):81-85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晏阳初无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他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的平民教育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平民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建设与改造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杨晨 《神州》2011,(6):64-67
郑板桥(1693一1765),清代著名书画家,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清扬州府兴化县人,是清代"扬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书画家。他由官到民,由士变商,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经历,为世人所广泛关注;他诗、书、画"三绝"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而又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崇尚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精神,成为20世纪初中国具有最先进思想的人;以推倒一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影响而又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崇尚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精神,成为20世纪初中国具有最先进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20.
<正>民国年间,扬州商会是沟通政商的桥梁,肩负管理商业的重任,稳定市场运行,约束商家遵章守纪,维护商户合法权益,调解商界内外纠纷,办理各行业商户开业、变更、闭歇事宜,领发证书凭证,参与契约公证等等固然是其份内之事,而参与重大社会事务,保障地方安定,襄助社会公益事业,也当仁不让,活动十分活跃。商会在民国扬州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末至民国年间扬州商会沿革民国年间的扬州商会,系从清末的扬州商务分会衍变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