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旭 《满族研究》2005,(1):42-46
清王朝作为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其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利用宗教化为自己的政治服务是其基本手段之一。清朝历代帝王对宗教均十分重视,并有着一以贯之的宗教思想,形成了比之以往朝代更具特色的宗教观,这一宗教观客观上既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华大帝国的最终形成以及长期稳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化基础,同时也对现代国家正确处理政治与宗教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说过:"我以为如果外国人来灭中国","孔子也还要更加崇奉"。(《报〈奇哉所谓……〉》)事实正是这样。被旧中国反动派尊为"万世人伦之表"和"万古不变之常经"的孔老二及其一整套维护没落的剥削制度的反动思想体系,到了近代,又受到了帝国主义的狂热推崇,成为它们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今天,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继承老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反动衣钵,在莫斯科大演尊孔反华的闹剧,又把孔  相似文献   

3.
苏州三元坊原孔庙内有两块明代的碑石。一块是嘉靖四年(1525年)镌刻的《古圣贤赞》碑(原碑无碑名,这是根据它的内容来定的),碑高207厘米,宽99厘米;一块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镌刻的《苏州府重修儒学记》碑,碑高269厘米,宽123厘米。这两块碑是明朝反动统治阶级鼓吹尊孔读经的历史见证。所谓"赞圣贤",就是"尊孔",所谓"修儒学",就是"读经"。剖析这两块碑文,对当前批林批孔的斗争,或许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4.
仪真 《文物》1973,(10)
生活于春秋后期的孔子,是当时正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代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都是为了维护奴隶社会的反动统治秩序,是顽固地反对革命的。正因为如此,一切剥削阶级没落时期的顽固的统治者,无不鼓吹尊孔,奉孔子为"至圣先师",以孔子的反动思想作为加强对人民剥削压迫的精神武器。剥削阶级的尊孔活动总是和当时的阶级斗争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邹县孟轲的老巢"亚圣府"内有一批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吹捧孔孟和孟府勾结日本侵略者、卖身投靠的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尊孔与侵略、尊孔与卖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辛亥后尊孔思潮评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来论者莫不以为辛亥革命之后的尊孔思潮与袁世凯的帝制复辟有着重大关联,甚至认为尊孔思潮是政治上出现的帝制复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其实,上述判断大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论民国初年陈焕章的尊孔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波 《史学月刊》2002,1(4):57-61
陈焕章在民国初年提倡尊孔,主要是为了保存和发扬国魂、国性和国粹,进而重建国民道德。他用现代西方人主义学说重新解释孔子的一些思想,也是为r实现孔子学说的现代转型,使孔子之道适应现代生活。从陈氏尊孔的实际效果来看,他是个失败。这种失败应主要归因于他对时代大势的错误判断,同时也与他对孔子学说的误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贯穿着尊法反孔和尊孔反法两种思潮的激烈斗争。斗争的历史证明:尊孔反法思潮代表着反动、黑暗的政治势力的利益;而尊法反孔则是革命阶级和进步思想家反对复古倒退的思想武器。在两千多年儒法斗争的历史中,明代末年被反动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异端之尤"的李贽,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尊法反孔倾向的进步思想家。当时,维护孔学正统地位的道学家奏劾李贽,说他"以李斯为才力,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  相似文献   

9.
孔孟的忠实信徒朱熹(1130—1200),是宋朝反动理学的集大成者。七百多年来,一切没落腐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总是借助于他的唯心主义理学,从中寻求"治国平天下"的灵丹妙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搞复辟,开历史倒车,也拜倒在朱熹的脚下,叫嚷"要象朱子那样去待人",把朱熹的唯心主义理学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汉口的日租界,是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又于1898年7月16日签订了《汉口日本专管租界条款》而形成的。划定“汉口镇德国租界北首起,量得东界沿长江100丈,南界紧靠德国租界,东抵江滨,西至铁道地界为止”,面积为247.5亩。另有两条特别规定:1、所有外国租界将来设有开拓设施事宜,如有优处,日本当一体均沾;2、此次所订日本租界,以界址过于窄狭,将来商户盈满,则临时酌妥情形,仍在丹水池迤下之地,由日本领事官随时与江汉关监督商酌,购买妥宜地基,以便尔后设立工厂。  相似文献   

11.
本认为在中朝宗藩关系中化思想交流活动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这种化交流活动是朝鲜使团的重要任务,并进而对朝鲜使团的交流活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乐朋 《钟山风雨》2014,(6):59-60
正名人身后是非多。胡适亦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头顶的帽子就又多又重。其中一个叫"新尊孔复古派"。之所以冠上"新",一来,有别于五四前的老尊孔复古派;二则因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后向右转,坠入尊孔复古泥淖,带些嘲笑味。那么,胡适果真是尊孔复古派吗?指胡适尊孔复古,依据大抵有二。其一,1923年前后,胡适曾为青年学子开过"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且倡言"整理国故";其二,他作于1934年、并于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为缓解中国的反日情绪、营造亲善表象,日本利用尊孔手段大肆开展对华文化侵略。1932—1935年,斯文会负责整修东京汤岛孔庙,并召集中国儒者与圣裔参加儒道大会,成为全面抗战前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一个高潮。日本的文化侵略是促使国民政府走向全面尊孔的直接外因:出于加强文化上之国防、防止日本挟持圣裔的需要,国民政府克服内部分歧,于1934年恢复祀孔,大修孔庙并优待圣裔。与此同时,为改善中日关系,国民政府以中央名义派员参加孔庙落成典礼暨儒道大会,配合了1935年的中日邦交调整。凡此举动,均在国民党尊孔史和对日关系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卫波 《安徽史学》2005,2(1):58-61
在民国初期的新旧思潮冲突中,在华西人的态度引人注目.他们提倡中西文化调和,主张尊崇孔教,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推动了孔教运动的发展.尽管他们与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的尊孔思想在总体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毕竟是以西方人的身份来看待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的,因此,也有其独特性.他们主张尊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战爆发后西方世界对中西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殷商、西周奴隶制时代,贵族统治者死后,实行残忍的殉葬。后来进入封建社会,仍然在一定时期、某些情况下遗留殉葬人的残余。到了明代,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殉葬的风气,依然存在。明朝前期,有五个皇帝在死时惨无人道地殉葬年青的妃嫔。明初非但帝王如此,诸王大臣亦循此风,迨至英宗遗诏,禁止殉葬妃嫔,才终止了这种暴虐的制度。虽然帝王废除了,但此风仍未停止,明宪宗再次下诏令,严禁王府贵族殉葬,明《礼部志稿》记载了这次诏令的内容。此后,这种风气才渐渐煞住,然而在很少数或  相似文献   

16.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除了唐代前后的佛教造像外,有少数为道教与世俗内容者,其雕造时代与佛教遗像有别。本文所要提出讨论的是摩崖中三尊最大的石刻造像。 这三尊大型大刻,曾有数文进行过论证,但由于考察方法不同,对其内容尚未统一认识。《文物》一九八一年第七期《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调查报告》只是笼统地将其与周围佛教造像混为一淡;同期发表的《孔望山摩崖造像年代考察》一文,俞伟超、信力祥同志根据《东海庙碑》认为是道教造像;步连生同志在《文物》第九期《孔望山东汉摩崖佛教造像初探》中又认为是佛教造像;同期上,李洪甫问志在《孔望山造像中部分题材的考订》中,则论为世俗内容,并进而考证为“西王母”等。  相似文献   

17.
1944年10月,我在山西省临汾县城内的日军临汾陆军病院担任理疗科、放射线科服勤的卫生上等兵.月末的一天,从理疗科加班回来,刚刚躺在床上,又被叫起来回到放射线室.室内,工作灯的红色灯光反射在金属制的医疗器械上发出了微微的金色光,在操作台的暗处突然出现了身材高大、但有些驼背的神纲光次郎军医中尉,他正站在那里,摆弄着器械上面的盖罩.他是大阪帝国大学的毕业生,一副神经质的面容.“拍照几张癫痫病病状的材料,拍好之后,要送往大阪帝大医学部的小泽教室.”他半朝着我说,同时将通知单递给了我.他离开了放射线室.  相似文献   

18.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古代社会也是在此终结,它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王朝,后人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清朝的出现使世界的进程倒退,其存续的两百余年,在科技、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方面没有任何的进步,另一些人则认为清朝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清朝的历史,根据一些具体史实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清朝的官俸     
《文史博览》2007,(4):32-32
清朝的官俸水平相当低。人们常说“升官发财”,那时候升官其实并不能发财,除非做贪官。《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两,三品  相似文献   

20.
清朝的官俸     
《文史天地》2009,(5):69-69
清朝的官俸(也就是那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是相当低的。人们常说“升官发财”,那时候升官其实并不能发财,除非做贪官。《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零五两,五品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正九品三十三两有奇,从九品、未人流三十一两有奇。”此为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中央机关和京城地方官员)倒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称“恩俸”,此外“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称“俸米”;三者相加,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