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早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五、六月间从东北地区开始了巡边活动。巡边是清政府为保护边境地区安宁而实施的防卫措施,反映了清政府对边境地区控制的加强,同时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巡边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敷衍塞责、巡查间隔时间过长等,但都不能抹煞其在清朝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封建王朝针对贵州地方特点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从而使中央政府对贵州地方的统治进一步加强,在有清一代堪称中央政权强化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统治成功之典范。这是近年来清史研究中重要课题之一。笔者拟就清代前期治黔政策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谈点自己的看法并略加评价。  相似文献   

3.
大清定鼎中原前夕和之后一个半世纪,在满汉文化思想接触、碰撞、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中,清帝出自居安思危、巩固皇权和延缓政权衰落周期的目的,在皇族宗室子孙、八旗子弟及中枢臣僚中开展民族传统教育,强调“力戒汉俗”、“不忘满洲骑射旧俗”,并将其视为“祖宗家法”和与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的基本教育之法。自太宗至仁宗嬗递六代,其间因各朝政治形势和教育针对性的变化,发生诸多修正,由此反映出社会进步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清入关后 ,八旗分为京师八旗和驻防八旗。乌鲁木齐地处新疆天山北路东部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乾隆年间 ,清统一新疆后 ,甘肃凉州、庄浪的八旗满洲、蒙古官兵携眷移驻乌鲁木齐 ,合编为一营。乌鲁木齐满营的设立 ,对巩固新疆的统一局面 ,加强清中央政权的统治 ,保持当地社会的稳定 ,增强西北边境地区的防务力量 ,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史研究已成为当今学界研究的一个新学术领域,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和史学视野的拓宽,对清代生态环境档案的认识和整理,已经突破了常规的文献资料,更加关注自然地理要素、历史遗迹遗存等非语言类档案。  相似文献   

6.
苏奎俊 《新疆地方志》2011,(4):52-57,62
清代新疆屯田在我国屯田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巴里坤为清代新疆战略要地,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帝对准噶尔部用兵时,为解决前线清军急需的粮草问题,开始派军到巴里坤等地屯田。巴里坤遂成为清代重要的屯田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十八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国力强盛,四海升平,经济、文化,发展鼎盛。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这种历史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中原地区,在遥远的边疆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尤其是清朝政府的移民边疆,屯垦开发,发展经济的边疆开发政策,对边疆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对于十八世纪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意义等,史学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敦煌(沙州)地处嘉峪关西边,西接新疆之哈密,南连青海之柴达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清朝为加强嘉峪关外地区的控制,从雍正初年开始经营敦煌等地.从雍正初年到乾隆中期,清朝在敦煌先后设置了沙州所、沙州卫、敦煌县,并从甘肃各地招募了贫民前来屯垦.  相似文献   

9.
一酿酒业是一门古老的手工业。到清代,酿酒至少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清代,在农产品加工各业中,酿酒业也是重要行业之一。每年有大量粮食耗于酿酒,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酒不是人们生活必需品,却历来是日常重要饮品。按照现代分类法,酒的种类分为白酒、黄酒、果酒、药酒、啤酒五大类。在传统手工酿酒业中,除了啤酒,其它几类都可以生产。古代的酒都是米酒。至少在唐代就有了烧酒(即白酒)。传统医药书籍中记有加工药酒的方法。至于果酒,山楂、柿子、葡萄等都是传统造果酒的原料。如以葡萄造酒,在中国有着很久历史,并产生了“葡萄美…  相似文献   

10.
汪菁华 《安徽史学》2005,1(6):93-96
国家主权意识构成了陈独秀前期国家思想的理论起点.由此,陈独秀阐明了有关现代国家理论,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及其黑暗现实进行批判,并积极探索了在中国实现宪政制度的具体途径,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官员的选举与铨任制度,决定官僚队伍的质量、权力的分配、人才的配备使用、官员的选用数量以及会否产生“冗官”现象等多方面的问题,与王朝的统治、吏治乃至治乱兴衰有直接关系。清代官员的选任制度基本沿袭时代,在某些方面有所损益或发展。另外,清王朝是以满族为主体满汉联合统治的政权,在官员的选任上也体现了这一特色。本文拟对清代官员的选任制度作综合性考察,总结某些特色,并阐述其对清代政治的影响。一、官员的选择途径清代选拨官员主要通过科举和学校,由学校入仕者可不经过科举,国家专设有培养士子直接进入官僚队伍的学校。…  相似文献   

12.
清代佛教史家在继承前代佛教史学批评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佛教特点,在史学批评的形式、语言风格和品评内容上,都有了新变化、新特点,对佛教历史发展、高僧大德史事、寺院山林的盛衰发展以及世俗历史人物、社会变迁等,进行总结和品评,发出了时代声音。其史学批评思想的主要核心是以佛教史观为中心,儒家思想为外沿,将儒释思想融汇为一体,做到"佛教为体,经史为用"的内外统一。  相似文献   

13.
逃人法与剃发、易服、圈地、投充并称为清初五大弊政,其体现了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及入关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民族政策。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逃人法的源头、发展、顶峰及其废止,同时通过各个统治者对逃人法进行的调整,进一步论述各统治者的统治政策以及清代社会逐渐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从康熙十六年(1677)《铁岭县志》问世,到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清代东北地方志修成119种,其中亡佚11种,现存108种。在康熙年间编修《大清一统志》推动下,盛京地区修志事业兴起;乾隆年间成书的两部《钦定盛京通志》,由乾隆皇帝下旨敕修,于军机处方略馆中纂办,体现统治者对发祥重地编修通志的重视,是官方修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东北地区人口剧增,新设一批府厅州县,相应带来规模空前的修志热潮,既对旧有州县志进行了重修,新设州县也开始编修方志,其中乡土志数量尤多。清代东北方志的纂修历程,反映出清代东北边疆内地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谢乐 《清史研究》2022,(5):56-68
雍正帝即位之初借鉴明制,规定将一些才力不及的知县降改为教职,并定为成例。此后,知县改教之例进一步完善,但在制度实施运行的过程中,某些弊端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整饬吏治、慎重铨选、疏通仕途和推行教化的“四难”。乾隆以降的多位皇帝对此例加以限制调整,将作为铨选制度一部分的知县改教延续到清亡。通过皇帝、督抚、读书人及改教者对该例的不同认识,可以窥探其长期运行的原因。而将该例与铨选、科举、学校、治吏等制度或事项联系考察,会发现更加丰富复杂的面相,亦能借此检讨清代国家治理的机制及州县政府职能的平衡与冲突。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国家未来发展影响巨大。而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对该国文化发展又有很大影响。长期以来,史学界高度重视对清代文化政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厘清学术发展脉络,探寻学术发展规律,无疑可以更好地推进相关研究的开展。"文化政策"一词,根据文化的不同定义,学术界有不同认识。本文所涉及的文化政策概念,主要是指与精神生活有关的,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学术发展等一系列规定、原则或要求的总称。就清代而言,文化政策是统治者在兴文教、崇  相似文献   

17.
金朝前期,女真贵族竭力招诱来自辽、宋的汉官加入金朝阵营,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汉官队伍。为了更好地利用汉官,女真贵族一方面保持了笼络汉官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根据他们在政治态度上的差异,实行“扬辽抑宋”政策。这一时期汉官政策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汉官地位的变迁与女真贵族内部的权力之争紧密相连。在开国过程中,汉官集团为巩固刚刚建立的金朝政权、促进女真民族的封建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期竹木运输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木流通在清代前期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在整个商品流通中应当占有一定地位。这从政府专门设立征收竹木的税关,就可以得到证明。本文以长途流通的竹木为主,围绕设立在流通主干线上征收竹木的各税关,利用多角度综合评估比较的方法,粗略估计清代前期的竹木运输量。  相似文献   

19.
清代辽沈地区城镇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距今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现代辽沈地区城镇的发展格局可以说主要是清代奠定的。清代的辽沈地区,曾经是满族崛起的“龙兴之地”、清朝人关后的陪都盛京和日俄战争的主战场,历经风雨沉浮的辽沈城镇,有的应运而兴,有的势穷而衰,命运不尽相同。通过对清代辽沈地区各主要城镇发展变化过程的叙述与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希望对辽宁未来的发展能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清代晋中奢靡之风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晋中奢风甚炽,弥漫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风尚的形成是商人直接导引的结果;同 时,它又进一步驱人于商途,促进了晋中社会区域性商业繁荣和区域商帮--晋商的发展,从而使清代晋中奢 靡之风愈演愈烈,流风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