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0年3月,在阜阳老城区文昌阁基建工地发现一处汉代建筑遗址,并出土一件汉代瓦当,现藏于阜阳博物馆。兹介绍如下。瓦当泥质,青灰色,当面为模制成型,平整细腻。直径17 3、厚1厘米,边轮宽1 3、厚1 6厘米。瓦当中心饰一个半球形圆乳丁,周围饰2圈凸弦纹,弦纹内有18个小乳丁。弦纹外出双线“十”字弦纹,将瓦面均分成4个扇形格,弦纹顶端旁出卷云纹。扇形区域内各有一字,篆书,顺时针读为“女(汝)阴宫当”(图一、二)。汝阴即今阜阳。据《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条:“女阴,故胡国。都尉治。”又据《汉书·夏侯婴传》、《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汉高祖…  相似文献   

2.
砖头瓦块,本来是极其寻常的建筑材料,然而就在我国,经过匠师的勤劳智慧的创造,却列入艺林,成为陶器工艺门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中国瓦当,起源于战国,汉代达到鼎盛时期。中国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四川等省。瓦当分为画像瓦当、文字瓦当、文字兼画像瓦当三种。近几十年来,四川陆续出土、收集了一批汉代瓦当。四川汉代画像瓦当  相似文献   

3.
1978年冬,陕西省淳化县关庄镇整修农田时,在地表以下约70厘米处,发现一件汉代铜釜。这件铜釜口径略呈半椭圆形,腹部三方鼓起,一方平直,两附耳紧贴口沿外,三短足略向外撇。通高20、腹纵14.4、腹横9.6、腹深14.4、足高3.2厘米。铜釜通体素  相似文献   

4.
5.
城固县文化馆收藏的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固县文化馆藏青铜器中,除了有窖藏出土的外,也有零散征集的。这些属零散征集的文物来源于近几年农田水利建设。这为我们研究城固青铜器的分布、发展和变化等提供了新资料。现选择几件典型的器物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邯郸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瓦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邯郸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瓦当张俊英邯郸市博物馆收藏及展品中的瓦当,多出自邯郸古城,它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现存城址分城廓(称大北城,即邯郸古城)、王城(称赵王城,即王宫所在地)两大部分。前者已淤埋于地表下6-11米深处.且地面多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四年八月,陕西省蓝田县文管会进行文物普查时,于焦岱镇南侧的汉鼎胡延寿宫遗址上采集到一批文物:有铺地砖、五角形下水道、筒瓦、瓦当等。现将瓦当介绍如下: (一)“鼎胡延寿宫”瓦当共七件,分四式Ⅰ式一件。当面直径为17、厚3.7厘米;边轮深达1.1厘米,宽1.3厘米。瓦色浅灰。当面中心有一直径5.8厘米的单线圆形空间,中有一阳文篆书“宫”字,其外,由双线栏界分割的四个扇形区间中,分置“鼎胡延寿”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文字瓦当受长安的影响发展而来,其当面文字内容可分三类,分别是与官职地名有关的内容、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以及与个人富贵、升迁有关的市井流行吉语。不同类型的文字瓦当出现和流行的年代各有不同,第一类与官职地名相关的文字瓦当最早出现于西汉早中期;第二类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文字瓦当主要为西汉中期之后产生;第三类祈祷个人富贵、升迁相关的吉语文字瓦当延续时间最长,从西汉中期偏晚至蜀汉时期甚至更晚可能都在使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瓦当是该区的“汉化”产物之一.西汉时期,受长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该区瓦当吸收了中原瓦当的各种因素,总体风格简洁,种类单一;王莽至东汉时期,该区瓦当发展出造型多样的变体种类,并向西南夷地区扩散.四川地区汉代瓦当的发展脉络,从侧面也反映了汉文化影响下四川地区的文化变迁进程.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即墨市博物馆收藏有4件玉舞人,为1958年11月在即墨市移风店镇北古城村出土。玉舞人以白玉雕琢而成,做工精细。均高4.5、厚0.2厘米。身着低领束腰长袖宽摆长裙,  相似文献   

11.
杨玉彬  杨钢锋 《文物》2011,(5):91-93
1968年3月,在阜阳县颍南红旗中学院内,一座汉代砖室墓(编号68FLM2,下文简称M2)被农民取土时挖毁,墓室大部分被拆除,葬具痕迹和随葬器物均被扰乱。文物部门接到报  相似文献   

12.
新安县文化馆收藏一方金代印章。印章为铜质,钮呈锑形,环肩。通高4.9厘米,重415克。印面为正方形,边长4.5厘米。阳文,九叠篆书。铭文为“麻谷镇商酒务记。”钮两侧刻有“正隆二年五月,内少府监造”(见图)。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麻谷镇,金置,今缺,当在山西代县境内。”“正隆二年”即金海陵王完颜亮的年号(公元一一五七年)。  相似文献   

13.
14.
淅川县博物馆现藏一件汉代陶戏楼,系原文化馆在淅川县李官桥东堂村征集。陶戏楼通体施釉,上饰板瓦,呈黄绿色,高83厘米,分四层。第一层高23厘米,四阿顶,四面明窗通风,第二层为戏台高27厘米,四阿顶,三面明窗通风,戏台左右为两柱,下雕兽头,中雕一半蹲半跪的男童,蹲在兽头之上,男童两手上支斗拱承平檐。台面中有三人演奏,中间似一男子吹笛,高8厘米,左侧似一男子吹笙,高6.5厘米,两人侧面席坐笛笙齐奏,右侧一伎女挥长袖举臂作舞,高6.7厘米。第三层  相似文献   

15.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组汉代壁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克鲁  贺西林 《考古与文物》2004,1(5):74-80,F002
20世纪早期,中国盗墓贼盗掘的一组绘制精美的空心砖,经过从中国到欧洲再到美国的漂泊,于1925年最终落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并对公众展出。这是学者们首次贴近如此高质量的汉代绘画。砖上表现有高尚的妇女、有德行的男子以及凶猛的动物,这些精湛的绘画作品修正了中国中古时期对汉代绘画的偏见,那时视汉代绘画是粗糙、简陋的,正如9世纪张彦远所认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汉代文物。这批文物分为铜器和陶器两类,铜器主要是“五铢”铜币,另有个别铜镜等。器类相对较少。陶器相对较为丰富,类型多样,突出反映了盐池地区汉代时期独特的历史文化面貌。现将这批陶器作以简略摘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996年8月 ,甘泉县博物馆同志在县城北的鳖盖峁采集到形制相同的4块“冢”字云纹瓦当。瓦当为泥质灰陶 ,直径15 6、厚2 4厘米。窄高边轮宽1厘米 ,在边轮内单线弦纹将当面括成一个圆 ,中部为一方格 ,格内篆书一“冢”字。方格四角伸出界隔线与四乳钉相连 ,四分当面 ,每格内各饰一形状相同的蘑菇形卷云纹(封面 ;图一)。当背旋切 ,切痕明显。残筒瓦纹饰相同 ,最长者18 3厘米 ,厚1 8厘米 ,表面饰粗绳纹 ,瓦里面饰麻点纹。鳖盖峁是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汉墓群 ,位于县城北的较高台地上 ,西临洛河 ,地表零星可见表面饰绳纹、里面饰布纹或麻点纹…  相似文献   

18.
泸州博物馆收藏汉代画像石棺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四川南部地区的泸州市博物馆,现藏有汉代陶、木、石棺13具,其中有9具为画像石棺。这些画像石棺多为近几年征集或出土,除少数石棺资料陆续公诸于世外,尚有大部分具有极高价值的画像石棺资料未发表。为了进一步研究探讨丰富多彩的汉代画像石,这里,将部分未发现的精萃之画像石棺,略作考释研究。一、泸1号石棺建国前出土于泸州市郊洞宾亭崖墓内,1985年征集。石棺长2.23米,宽0.83米,高0.80米,无盖。石棺画像内容:  相似文献   

19.
1982年3月,岐山县博物馆在城关废品收购门市部废铜中拣收汉代量器铜鋗一件。直口沿,沿宽1.4厘米。平底。通高12、口径22.3、底径13.3厘米。腹壁外有凸起的带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便形成了一整套文献收藏整理制度。汉代文献收藏和整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当时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给予当时的政治文化以重大影响。本文拟对汉代的文献收藏和整理制度作一初步考察,并探讨它与汉代政治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