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媛 《沧桑》2008,(5):46-47
道情是一种俗文学和戏曲的重要曲种,渊源久远,在山西的祁县、运城、永济、洪洞、浮山、离石、临县、右玉、大同、神池、阳城、陵川等县市都有传承。列入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洪洞道情则是这些地区道情中颇具特色且最为重要的一种。本文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前提下对洪洞道情的起源及其发展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形势也日益严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程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保护地域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现实参考作用,同时也将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新媒体视角出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为例,探析在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传承与保护的新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潘媚 《丝绸之路》2011,(10):63-64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积淀,展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危机,此问题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严重。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困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必须结合山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赵锦萱 《风景名胜》2020,(2):0015-0015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加,为了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研究从新媒体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究通过分析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通过新媒体实现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并提出了有效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袁洁 《旅游纵览》2022,(13):105-10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旅游作为休闲放松的方式,这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作为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象,其对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却在逐渐加剧。因此,如何解决二者间存在的矛盾,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共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同时实现对其的传承与保护,以期能够为旅游行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莉 《神州》2014,(2):30-31
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及工作制度,全国上下掀起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热潮,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民族文化内涵及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既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归纳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其次阐述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最后在详细分析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良性发展对策,从而为我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归纳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其次阐述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最后在详细分析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良性发展对策,从而为我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辽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加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承载着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特别是对传承保护机制创新研究,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具有深入性和持续性的必然要求.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理论建设、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长效机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19,(6)
青海藏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它们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积累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被藏族人民普遍认可并广为流传的文化遗产,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灵魂所在,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及节奏,传承出现"人亡艺绝"的情形。所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尤显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传承的特征,因此,探讨通过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丹 《神州》2014,(9):34-34
近年来,全国都在开展轰轰轰轰烈烈的申遗活动,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加入和非议的行列。在历史的发展中,河南民众创造了很多灿烂的文化,也拥有很多非遗项目,像马街书会、太康道情等。太康道情戏以起独特的表演力和浓郁的乡土味而成为太康县的一大特色,并一直流传至今。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道情戏现在处境困难,本文通过探讨道情戏的现状,来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3.
马志国  贺秀英 《旅游纵览》2022,(16):122-124
文章首先分析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其次简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2个成功案例,最后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策略,即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平台的搭建速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科学管理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等,希望能够促进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乔秀艳 《满族研究》2013,(1):111-113
蒙古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蒙古族文化的民族聚居区,现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多样性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呼吁要注重全面普查工作、鼓励民间参与、落实和保障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以及加大人才培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红 《神州民俗》2008,(1):21-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今年6月份,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将在今年内修改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的发展呼唤理论的指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五个方面特点: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生动鲜活的传承形态、文化独特的传承土壤、藏量丰厚的传承领域、与时俱进的传承变异。探究这些特点,可以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赵锦萱 《风景名胜》2020,(1):0216-0216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化大国,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遇到的困境,本研究基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瓶颈分析,研究了数字化对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数字化对策可以有效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王兆峰  陈勤昌 《民俗研究》2023,(2):21-28+157-158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根系和脉络。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范例,探寻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成为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通过阐述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并以湖南桑植红色民歌为研究样本,透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文化基因要素,总结桑植民歌活态化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和传承挑战,最后从人格化传承、空间化保护、数字化再现和产业化利用等方面,系统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长效机制,以期为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陈洁茹 《神州》2021,(1):56-5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历史变迁和发展的见证,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民族历史溯源也有重要的价值.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出于文化强国的建设和民族自信的培养,积极的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所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问题讨论有突出的...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应该重视和突出对文化精神的保护和传承,要从静态的档案式保护走向活态的档案式保护,即强调档案"承载"和"传播"人文精神的功能,通过"活态档案"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从静态走向动态,主要包括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档案三部分工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精神渗透整个档案式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