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观应17岁从中山到上海“学贾”,其后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37岁为北洋大臣李鸿章札委津沪电报局总办,并在上海创设机器织布局、造纸局、船坞、开垦公司、壕利公司等实业。至39岁李鸿章札委为轮招商局会办;45岁为开平矿务粤局总;56岁任汉阳铁厂总办;66岁任粤汉铁路总办。①郑观应先于1869年捐官“员外郎”;1870年捐官“郎中”:1879年捐官“道员”。  相似文献   

2.
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运动时期一个重要的民用企业,是中国近代机器纺织工业的先河。考察它的性质及其演化,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洋务运动与早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探究祥务派创办企业的历史轨迹与特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官办”与“商承” 武昌民生纱厂源于清末洋务产业的湖北省纱、布、丝、麻四局之纱、布二局的官办商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租给粤商承办,辗转招商承租。从北伐之后的1929年至1938年武汉沦陷前,是武昌民生纱厂“官办商承”的最后一个阶段,其间前后历时九年余。 (1)缘起于洋务运动。1878年后补道彭某呈请李鸿章在沪设立机器织布局,1888年筹建,官商合办。1890年正式开车生产,计纱锭35000枚、布机530台。1898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将原拟广东办厂的建议带来武昌,于1891年在武…  相似文献   

4.
庚子年李鸿章于两广总督任上奉召北上,中途在上海期间曾与日本国会议员佐佐友房会晤。此事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颇具意义。综合利用中日文献钩沉这段历史,可知义和团事起后,李鸿章最早向日本做出了外交试探。抵沪后,他又策划派亲信杨崇伊搭乘日舰代行入京,从事秘密联络。他与佐佐友房的会谈,涉及义和团事件善后及日舰护送杨崇伊北上诸多问题。作为人所共知的"亲俄派"人物,李鸿章在对日外交方面多有表现,但是其"亲俄"色彩为日所忌,沪上外交也无奈地附着了浓重的国际政治阴影,仍以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5.
王杰 《岭南文史》2002,(3):6-16
关于郑观应的研究,从1921年到2001年,出版了文集两部,论著3部,发表了论文160余篇(含澳门版《纪念郑观应学术研讨会文集》所收论文,台湾地区及海外未计)。如果说此80年的论作是“厚积薄发”的话,那么,2002年“纪念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讨论会”便可谓是花果琳琅、令人欣悦了。  相似文献   

6.
王文良 《安徽钱币》2005,(3):30-30,32
打先秦半两钱算起,到清末逐步改用机器铸币为止,我国使用浇铸方孔圆钱有25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洋务派大臣张之洞,李鸿章等人奏请引进洋人设备,用机器压制钱币。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将所铸广东“光绪元宝”龙图银元样钱送北京审核,1900年,李鸿章又在广东引入铜元生产线,生产的机制钱币受到百姓欢迎,地方政府也因此获得丰厚利润,遂在全国形成铜元生产高潮。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的妇女观是郑观应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体上包括了"劝戒溺女","禁止缠足"和"兴办女学"三项基本内容.郑观应的妇女观虽然谈不上成熟,但是对于了解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妇女状况和妇女解放的思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郑观应的妇女观的阐析,探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正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轮船招商局则是当时中国航运业的翘楚。本文主要揭示郑观应在轮船招商局任职期间对于外资企业、外国管理与技术的态度与对策。一郑观应在进轮船招商局之前,就已经从外资企业那里积累了不少相关企业管理与商战的经验。1859年,郑观应通过他的姻亲曾寄圃和世交徐钰亭、徐润等人的关系,被介绍到当时第一流大洋行——上海宝顺洋行工作。1873年太古洋行创办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的卒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观应的卒年王学庄郑观应卒年,旧有数说,自夏东元氏《郑观应传》出版,1922年说似成定论。夏氏之说,系采用郑子润。的回忆,但郑氏卒于1922年5月哪一天,郑子亦无法确定。这一情况,对于一位距今不远的著名人物的传记来说,是一缺憾。在文献浩瀚的现代,在文...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社会慈善思想,即社会救助。一方面是郑观应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弱势群体包括流民、女婴、妇女;另一方面是叙述郑观应赈灾救荒的思想,介绍郑观应在对待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方面的看法及其社会慈善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中西社会发生接触,中西的比较便开始了。鸦片战争对,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就是比较中西后得出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还很肤浅,但却是严肃认真的探索,开了一代的风气。此后,如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改良思想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清政府洋务要员,都角度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关于郑观应的阶级属性、民权及经济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对郑氏的法律思想的探讨却暂付阙如。鉴此,本文拟对郑观应的法律思想作一初步探讨,敬请大家指正。(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顷,决定了涉外法律问题具有普遍、复杂、敏感的特点。它是摆在近代爱国思想家面前的一个现实政治问题。早在19世纪60年代,郑观应针  相似文献   

13.
老迈克,在广州的外国人圈子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其实他并不老,用中国人的说法叫"70后",但他的生活已向老年过渡,并计划再干两年,就正式安享"晚年"。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聚会上。那天,朋友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去参加"轰趴"(家庭宴会,由英文Homeparty而来)。那是我第一次去这种聚会,主办人就是这个叫做"老迈克"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中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的很多思想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极富启示意义,尤其是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的《盛世危言》一书,甚至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它的价值。郑观应的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全面,涉及诸多领域。从中国女性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郑观应对涉及女性的精辟论述毫无疑问使他成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5.
宋凤英 《文史天地》2008,(11):14-21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他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几乎从没停止过与洋人打交道。不但清王朝在对外交往中对他十分倚重,就是当时的西方列强在与中国交涉时,也有“只知李鸿章而不知有清朝廷”的说法。1896年,李鸿章对欧美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李鸿章的死因,解放前后出版的有关中国近代史著述,均沿袭梁启超“忧郁积劳,肝疾增剧,拊心呕血”致死的说法。在整理上海图书馆未刊的盛宣怀档案资料中,我们发现了三十四件有关李鸿章晚年病情的电稿,较全面地记录了李鸿章发病至死亡的全过程。其中关于李鸿章死于何病,与梁启超之说相左。这组电稿是目前研究李鸿章究竟系患何病致死的最有说服力的资料。现将其全部发表。  相似文献   

17.
清末汉阳铁厂厂址定位问题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厂为何定址于汉阳大别山下 ?决策者张之洞当时的说法 (主要着眼于督察管理 )一直为一般学者所接受。本文认为 ,张氏的说法受特定政治环境的影响 ,并未透露其主要动机。张之洞放弃在大冶设厂之主要原因 ,乃是由于同李鸿章、盛宣怀矛盾激化的结果。后又受武汉地区社会文化环境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 ,遂将铁厂设于汉阳大别山下。汉阳铁厂之布局 ,是当时特定的人文、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传统政治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百年风雨“晨光”路■文/李国宝■图/国宝一凡百年撷英大千世界1865年5月,江苏巡抚李鸿章代理两江总督后,就开始积极筹划将苏州洋炮局“移局金陵”事宜。1865年11月,李鸿章将原在苏州的洋炮局迁到南京,成立了金陵机器制造局。1866年8月,以“苏局”...  相似文献   

19.
1876年,李鸿章曾派人设法向德国定购了两艘7300吨级的铁甲舰,分别命名为“定远”和“镇远”。到1883年,二舰先后建造完成,然而却未能及时回国参加中法战争,而是到了战争结束后的1885年7月才启程回华。对此,一种观点认为,这是李鸿章故意不让二舰回国参战,借以保存属于淮系的北洋水师的实力。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笔者拟就此谈点意见。第一、阻止铁舰回华的到底是谁?据笔者掌握的史料看,阻止铁舰回华的不是李鸿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法战争时期李鸿章违旨问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前认为李鸿章在签订李福协定时存在的违旨问题进行了辨析.经过将清延授权和李福协定内容进行比对,认为李鸿章基本是按照授权谈判的.传统说法在藩属、通商问题的理解上存在误解.李福协定中放弃越南的关键原因,是甲申易枢后清廷对越目标发生变化,把保护越南看作是李福协定后的善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