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江陵雨台山21号战国楚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为配合荆(门)沙(市)铁路工程,我们先后在江陵县雨台山清理了数十座古墓葬,其中21号墓出土4支有音律名称的残竹律管。报道如下。墓葬形制21号墓位于江陵县纪南区雨台村的一处台地上,西距纪南城东城垣约1公里,南距1975年发掘的雨台山墓群300余米。是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方向195度。墓口距地表0.8米,口大底小,上口长4.7、宽4米;墓底长3.2、宽2.04米;深5.16米。墓坑上部  相似文献   

2.
竹,袅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有"梅松竹"岁寒三友之美称。我国古今语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大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除观赏外,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美食,可制成笋干或罐头等。  相似文献   

3.
朱秋丽 《收藏家》2015,(3):60-62
写竹,《诗·卫风》中已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美好句子,画竹,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品中已有表现,从竹的品性中抽离出的高尚、气节、君子等象征,尤为士人所推重。王翚画竹,并不为奇,但这两幅画的题跋却暗合王翚及其友人们的几段经历,翩翩青竹,自然成就了当时王翚和他的友人们在相同的境遇和相同思绪下的情感寄托。1.《竹林独坐图》图右上自题:幽人种竹漫多情,一夕春雷看笋成,别有高怀那解识,小窗和雨听秋声。丙子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0,(5)
正查士标的书法立轴,设色纸本,上题五言诗一首"曾住神明宅,於今已十年。丛筠还自翳,乔木故依然。雨离鸣琴淄,云连煮术泉。何时重过此,烂醉得佳眠。"此诗改自倪瓒《题画赠王仲和》"曾住南湖宅,於今已十年。丛筠还自翳,乔木故依然。雨杂鸣渠溜,云连煮术烟。何时重相过?烂醉得佳眠。"落款"竹老道翁查士标",钤白文印"二瞻"、朱文印"梅壑"。诗作右边还有书画鉴赏大师杨仁恺先生的题识:"新安大家查士标五言题画诗读之令人神往况书法清新出自米癫香光  相似文献   

5.
徐白两门各领风骚江南人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赏竹、爱竹。以竹简传递信息始于唐;宋代又有长足的发展。历代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的风雅。到了明清,竹雕竹刻发展到一个高峰,朱松邻、封锡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天顺八年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正德七年致仕,正德十一年七月率,这年他整七十岁。李东阳的诗文、书篆,在明代文学史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种竹诗卷》,纸本净洁,旧装精雅。高一尺一寸余,长四大余。诗凡十四首,行、楷、草、篆,各体具备。诗前铃有"长沙"二字长方印,诗后有"宾之"、"七十二峰深处"二朱文印。诗的标题是:《种竹》、《种竹为墙所覆感而有作》、《谢人乞竹栽次韵》、《雨中种竹次韵》、《漫兴》、《怀竹》、《春兴》、《步日》、《春日感怀回文》、《独坐》、《从孙汤饼后与  相似文献   

7.
引书错乱     
巴蜀书社一九八五年校点本明高濂《燕闲清赏笺》下“竹谱”条有:古云:“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史记》:“竹得风,其体天屈,谓之竹笑.”按《史记·货殖列传》有:“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显见“渭川千亩竹”云云是概括上文而来但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有过一段对画竹的生动描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郑板桥集·题竹》) 郑板桥这段话,正是艺术形象动态的生成过程的总体构图。这个生成过程,要历经三个阶段,造成形象运动的三次变象转化:一是感受生活现象,使客观实体存在的竹变象为“眼中之竹”;二是构思感性映象,使“眼中之竹”变象为“胸中之竹”;三是审美意象的物化凝定,使“胸中之竹”变象为“手中之竹”。  相似文献   

9.
正探秘陕北甘泉雨岔大峡谷,宛若梦境般的丹霞地貌,堪比美国羚羊谷。世界上最贵的650万美元天价照片《幽灵》,就是在美国羚羊谷拍摄的。在和羚羊谷一样奇幻的雨岔大峡谷中,我追寻着炫酷梦幻的光影,宛若走进了大自然精雕细琢的梦境。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延安甘泉县城西北56公里的下寺湾镇雨岔沟,目前发现的雨岔大峡谷有5处,分别是桦树沟、南河牡丹沟、乃崖沟、龙八沟、花豹沟。我此次拍摄的桦树沟峡谷长度约有800米,  相似文献   

10.
竹与诗、画     
竹子是人们喜爱的植物,它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人们爱竹、咏竹、写竹蔚然成风。王之猷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文人喜竹、爱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文人爱竹、咏竹、写竹是有其深刻的心理渊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徐秉方 《收藏家》2007,(7):50-52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爱竹者也历来众多,竹画、竹刻、竹诗、竹编等等,人们在竹子上做了大量的文章。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一语道出竹子在先民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竹自古就受到中国人的偏爱,被奉为"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是气节的代表。苏东坡曾言道:"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又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画中的劲竹,到《红楼梦》潇湘馆窗前的柔竹,同样的超凡脱俗。  相似文献   

13.
白族谚语     
雷响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雷响惊蛰后,低田种芋豆。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芒种火烧天,夏至水连天。有钱难买六月早,谷杆粗又壮。立秋有雨,来年有米。立冬种豆,一颗是一颗。白族谚语@董亮伟~~  相似文献   

14.
悦读     
《旅游》2013,(3):96
《留住手艺》作者:盐野米松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最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篠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  相似文献   

15.
引子:蒙面黑衣人 1937年初冬之夜,南京。 上海失守,南京沦陷在即,豁蒙楼成了防穿空司令 部。沿着山墙小径,拨开丛生的荒竹荆棘,山门后面 台城下,三个蒙面黑衣人在听到轻轻一击掌声之后, 突然从台城的荒竹之中站了起来,随着为首人的手 势,仿佛掠过竹尖一般悄无声息地向着南京城东方 向走去,宽袖夜行服鼓起了一阵风,只有三个人嘴里 呵出的热气,悠悠然象乳白色的飘带。雨停了,天更冷了。 这一夜,松井石根指挥的日本侵略军占据了南京东郊的汤山、半边山。 西南郊板桥、大胜关一带,日军和中国守军正在激战中,时有枪炮声传来…… 南京市内,唐生智…  相似文献   

16.
一杭县良渚位于杭州西北18公里,是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聚居的遗址之一,遗物极为丰富。1955年初冬,良渚镇农民在镇西北三里的一个水塘中挖土积肥时,发现了大批黑陶、木炭等物,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闻讯后,立即派员赶往调查处理。这个水塘长约17米,宽约8米,深1——2.5米;东南面对荀山,西边紧靠着一条高出平地2米余的土岗;附近是一片肥沃的平原,种植水稻和桑、竹。在一层0.5米厚的稀泥下面,便是黑陶与木炭等遗物的堆积层,据已暴露出来的有0.3—1米厚。包含物大部分已被破坏,碎片俯拾皆是,所得完整器或能辨出器形的仅五十余件。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书局校点本《汉书·五行志》,有标点可商榷处二则,兹录于下,以求教于方家。一、"昭帝始元元年七月,大水雨,自七月至十月。"(第1364页)按:"大水雨"当断开,作"大水,雨自七月至十月。"检核《汉书》,"大水雨"三字连用仅  相似文献   

18.
到蜀南竹海的水、陆、空交通均十分方便。最佳旅游路线:一是从成都经泸州至江安到竹海;二是从重庆经泸州至江安到竹海。 从江安县城行30余公里,便到竹海。东大门,这是蜀南竹海的入口。悬崖陡径上,巍然一道占门楼壁立,气势昂然。精湛的竹文化石刻浮雕、竹建筑、竹根雕,在向人讲述江安悠久的竹文化历史。忘言亭,称竹海第亭。于此看田园青山、古今沧桑,感从中来,“此中有真意,欲  相似文献   

19.
正雨崩村,云南梅里雪山中海拔最高(3200米)的一个村寨,分上村和下村,居住着二十多户藏族人家,这里的藏民坚守着一个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条:不乱砍伐森林,乱猎动物,也不允许外来人破坏了他们的规矩。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占用土地,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兄弟姐妹和父母之间从不分家,不分土地,不分牲畜,人口始终保持低增长,所以在雨崩的一草一木都较好地保持了原生态的样子。雨崩一些地方还保留有一妻多夫现象,即兄弟合娶一个妻子,其关系非常微妙。  相似文献   

20.
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蔚为壮观;水,无论是涓涓细流,还是飞泻瀑布,抑或是悠然恬静的湖,都给人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是老年期丹霞风貌的典型. 炎炎夏日即将来临,这里的一线天是一处难得的天然避暑胜地.一线天,晴有晴景,雨有雨趣.站在一线天,两边高284米,阳光照射不进来,清风习习,荫凉爽身,润肤沁脾.若遇夏雨霏霏,则宛如九天飞泉,千丝万缕从天而挂,这就是“天降垂帘”之大观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