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丽 《黑龙江史志》2013,(15):120-121
"诚"作为《中庸》一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它是人性中的美德,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真实存在,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实现这种存在的必经之路,是形而上的哲学范畴。"诚"时刻处于运动中,是天人合一得以实现的原动力。实现"诚"有两种途径:自诚明、自明诚。"明则诚"所指的是道德努力,而"诚则明"所指涉的是本性使然。两者都需要教育与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2.
关于"学"与"思"的关系问题,是儒家学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先秦儒家开始就对此有过深刻的思考,宋明儒家学者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夫之等进一步发展了先秦儒家学者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关于"学"与"思"关系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对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中庸思想的方法论内涵和德性内涵的论述和揭示,而对中庸思想之本体论意义未予足够阐发,对中庸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历史地位未得到应有的认识。本文以中庸思想之方法义、至德义、本体义为基本思路,从性、命、天、道的内在联系出发,发掘“中和”、“诚”之性体概念内涵,努力使中庸思想之至德义及其本体论根据得到系统的阐发,从而说明中庸思想乃一儒家形上伦理学说,在儒家思想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读先秦儒家生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现军  郝燕飞 《沧桑》2008,(5):128-129
建设生态文明,一方面我们要不断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研究和总结先哲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理论财富。先秦儒家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增强构建生态文明的自觉意识,提高构建生态文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伦理的结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科技必当以伦理为依托,伦理也要与科技相参照。我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先贤们,在对自然和农业等诸多的科技思想之中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显示出了先进的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6.
林斯丰 《纵横》2020,(1):55-61
100年前,陈嘉庚为集美学校立下“诚毅”校训,寄望莘莘学子“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自己则坚守以“诚信果毅”经营实业,以“赤诚毅力”爱国兴学,以“诚信公忠”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国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历史和国情,对青年人的德育教育就是健全人格的教育,这种教育不能唯西方马首是瞻,而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思想,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梁启超说:"孔子所谓学,只是教  相似文献   

8.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古代中国维持家族式宗法社会正常运转的绝对需要。丧葬行为是儒家孝道思想形成的前提,孝道则是丧葬思想产生的理论根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正在强烈地呼吁着孝道的回归,这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孝道,包括内涵意义上的事亲、爱身及外延意义上的移孝作忠、忠孝一体。这一理论演进到汉代又有了若干变化,其中某些方面甚至违背了先秦孝道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伦理实体的内容之一,其伦理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本文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介绍了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褚帅 《神州》2013,(27):159
近年来,一系列拷问社会良知,公序良俗的事件,触发了公众对于道德底线的深深忧虑。拾金不昧反被诬,老人倒了不敢扶,而小悦悦事件的出现,直接触痛了每个有良知国民的神经。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个案,而是有其发生的环境和积淀,这类道德事件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实现道德意识的扭转有无可能,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在其德教实践中形成了磨练意志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我们应该对这些方法进行取精取糟、系统整合,吸收这些方法中所蕴涵的积极成分,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丰子恺先生曾经这样说:“人的心都有包皮。这包皮的质料与重数,与各人而不同。有的人的心似乎是用单层的纱布包的,略略遮蔽一点,然而真的赤色的心的玲珑的姿态,隐约可见。有的人的心用纸包,骤见虽看不见,细细摸起来也可以摸得出。且有时纸要破,露出绯红的一点来。有的人的心用铁皮包,甚至用到八重九重。那无论如何也摸不出来,不会破,而真的心的姿态无论如何不会显露了。”丰老先生的“包心说”颇值得人玩味。人们大都用“人心隔肚皮”,来暗指人心的深不可测。人心若是“用铁包”的,倘此心善良,乃苍生之福;若该心龌龊,可就险…  相似文献   

14.
刘文一 《神州》2013,(14):35-36
在《论语》中,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到孔子对内心塑造的要求内涵,归结起来就是"诚"心,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现今社会,无论是执政者还是经商者,"诚"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品德。《论语》中有多处提到"诚",且大多强调内心的"真诚"。本文通过总结《论语》思想,从"孝悌"、"君—臣"、"师生"之"诚"三个方面阐述孔子关于"诚"的思想,以及"诚"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诚”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许多儒学的心目中甚至是一个核心的范畴。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文化与契约文化经济。把儒学的“诚”说发扬光大,重塑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对于现代市场经济建设而言是具有经济效益的。  相似文献   

16.
沈秀芬 《沧桑》2013,(6):42-45
“伦理”“政治”“道德”“伦理政治”在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情境中,有着不同的词源和含义,有着不同的形成路径和思维理路。本文从概念的起源与含义、伦理政治形成的不同历史情境入手,解读古希腊与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形成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王亮 《沧桑》2009,(5):137-138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以周初的"敬德保民"思想为起源,经过孔子"贵仁"思想下的"德治"和"重礼"思想,发展为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此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达到了最高水平。尔后,荀子在"隆礼"的主张下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作了补充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彦 《沧桑》2010,(4):156-157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与伊斯兰伦理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思想基础和文化渊源,从而形成不同的伦理文化类型。然而先秦儒家与伊斯兰伦理道德都是在社会过渡、矛盾尖锐、道德滑坡的情况下形成的,都有寻求改良社会的愿望和主张,也都提出了政治统一的要求。因而先秦儒家和伊斯兰伦理文化具有相同点以及重要的现代道德价值。在两种不同的伦理文化传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中,挖掘不同传统的现代价值所在,有助于文化的本源建设,文化互补有助于文化重建和新的伦理道德建设,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郭店简“君子贵诚之”属儒家子思一派,所论与《中庸》相通。  相似文献   

20.
西周春秋时期的公子让贤,是在官爵世袭的制度安排下作为世族推举执政大臣的一种补充而得到提倡。先秦儒家则开始在抽离世族繁盛的背景下弘扬贤能居位的理想,将贤的对象从世族内部扩展到社会各阶层当中。推贤让能与贤能治国的政治理想相关联,与礼贤、举贤的观念结合在一起,此外还兴起了更具理想色彩的至礼不让的观念。两者构成了儒家关于贤能居位之政治理想的两个进路,但后者由于将政治结构看成了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结构,终因不符政治生活实际、缺乏思想回应而吸纳于前者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