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自图谋对华侵略后,对中国经济重心所在的沪苏杭地区一直抱有野心。甲午战争后,其有机可乘,对上海江河海航运咽喉之地吴淞的觊觎,在苏州、杭州设立日租界和染指江南内河航运经营等,都是其侵略图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5,(11)
<正>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甪直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苏州市东南部,西距苏州城区18公里,东距上海58公里,全镇总面积72平方公里,古镇区域面积1.04平方公里。镇外湖、荡、潭、池星罗棋布,素有"淞江甫里村"、"五湖之汀"(澄湖、万千湖、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1]、"六泽之冲"(吴淞江、清水江、南塘江、界浦江、东塘江、大直江)之称。此镇是太湖流域保存完好的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图一)。2003年,古镇被住建部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淀山湖的变迁与太湖东部水文环境的转变有关。北宋中晚期,淀山湖因淀泖区域地壳沉降、吴淞江淤积分流与壅水积蓄得以扩展形成,主体水流沿着北部塘浦排入吴淞江,吴淞江、沿江塘浦与淀山湖构成高低地之间独特的溢流水利系统。南宋时期受吴淞江持续淤高影响,太湖泄水格局呈东南、东北两翼发展趋势,清水与潮水长期在淀山湖东北部水域相互顶托,淤积蔓延、围垦扩张,北流受阻的淀山湖壅水逐渐向东南方向发展。元代吴淞江主干继续淤积,淀山湖来水量持续增多,随着东北塘浦淤塞与东南海塘构建阻断淀泖出水口,水流积蓄不泄造成包括淀山湖在内的淀泖区域形成停滞性汇水区,壅水东南泛溢促成淀山湖的第二次扩张。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兴起是历史自然选择的必然。苏州西郊至太湖沿岸的低山丘陵屏障是苏州城市兴起的依托,北、东、南三面的平原区是城市发展基地,委江、吴淞江、东江(黄浦江)、太湖、阳澄湖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苏州水路交通便利,为苏州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腹地,尤其是隋代大运河开通后,苏州成为江南的航运中心,商业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发达的工商业为苏州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元代的吴淞江治理及干流“改道”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为太湖的主要泄水入海通道的今黄浦江支流吴淞江 ,当有元一代 ,曾经进行过规模相当、持续不断的“治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重新考察 ,得出以下结论 :一、由于时人的“肆意妄为”,入元以后的十数年间 ,原本“安流”的吴淞江水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从而开始了难以“恢复”的不可逆转。二、至元末的淀山湖工程、大德末的吴淞江工程以及泰定、至顺、至正中的工程 ,都不是“有效”的水利工程 ,究其原因 ,一是没有从整体的利害关系考虑 ,二是有违当时已经形成的“自然”态势 ,那就是太湖水流宣氵曳日益向南的“必然”演化。三、关于南宋吴淞江的干流 ,并不如许多研究者所言即明代的“虬江”、今天的西虬江。准确的表述应是 :当时的吴淞江河床包含今吴淞江南岸到虬江北岸间的整个区域。“虬江”亦是“旧江”,不过是由于河床垫高、水流分岔后的一股北去水道的遗迹而已  相似文献   

6.
嘉定封浜宋船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2月,上海市嘉定县封浜河工程施工中,在封浜公社杨湾生产队出土古代木船一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当地组织支持下进行了发掘清理。嘉定县封浜公社杨湾生产队位于上海市区以西,地势乎坦,南与上海县相邻。从木船出土地点向南1380米,为两县交界的吴淞江。宋代以前的吴淞江,江面宽阔,船只往来频繁。元代以后,吴淞江渐见淤塞,虽屡经疏浚,终未恢复原貌,如今仅有数十米宽的江面。1972年2月,封浜东邻上海县新泾公社努力大队吴淞江南岸100米、深5米处,曾发现一处古代船码头。  相似文献   

7.
<正>江南古镇,玲珑似玉,大多为水浸润:外有湖,内有"市河"。沿河而街,凭水成市。河乃先导,水系灵魂。甪直,典型之一。志书描述——"五湖之汀""六泽之冲";费孝通先生题书——"神州水乡第一镇"。小桥流水人家。甪直属苏州市,为吴中东大门。2500多年历史,不张扬,也不示弱,与伍子胥所造姑苏古城一般古老。我是在甪直不远处的水乡(吴江黎里)长大的,成长的初程便是从"摇篮"到"摇船"。沿着吴淞江或太浦河,向东,向东,便是梦想的大都市上海。甪直在这一条  相似文献   

8.
元大德、泰定年间,任仁发先后在新泾、赵浦、潘家浜、乌泥泾等处各建两座水闸。通过对乌泥泾水闸废弃过程、《水利集》中的石闸施工规范的分析,可推测出这些水闸不是建在原有河道上,而是建在两侧新开分水河道上,之后再堰断原有河道。水闸建成后,淀山湖、长泖之水全部由六闸外泄,上海浦(黄浦)以西、吴淞江以南水系呈相对封闭形态,赵浦闸与潘家浜闸只有建在吴淞江“二道”(即明代的吴淞江与虬江)的分水河上,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在乌泥泾建闸,是因为淀山湖之水在元代改由曹港、东西横泖、乌泥泾入上海浦(黄浦),这一变化反映了宋元时期东太湖地区从吴淞江水系向黄浦江水系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断面。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期吴淞江流域的稻作生态与水稻土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初期,吴淞江流域仍有许多圩田内存在着大量的休耕地与不得耕种的积水田,水稻土的脱潜与剖面发育较慢。到了后期,吴淞江流域的水环境和农作技术都在推动着水稻土剖面的完全形成。宋初的丰水环境出现了变化,吴淞江的淤塞使这一地区的旱田化作用增加,脱潜化程度加强。与此同时,农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搁稻、施肥、翻青和开沟技术,都促进了水稻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乡拾零     
王金 《丝绸之路》2004,(4):61-63
在上海浦江及周边地区的乌镇、西塘、同里,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际大都市的现代风貌和江南古镇的宁静秀美,用相机记录下了当时一幕幕美丽的瞬间。  相似文献   

11.
丁耀琳 《炎黄春秋》2011,(11):76-78
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是百多年来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江海关自从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开始设立,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口通商的约定,江海关征税事宜由当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追求真理,1968年4月林昭被林、江反革命集团杀害于上海监狱。在对林、江反革命集团审判期间,由新华社记者穆青、郭超人、陆拂为等共同采写的《历史的审判》报道中,把林昭和张志新烈士相提并论,称她是一个"不愿意向风靡一时的现代迷信活动屈服"的"勇敢纯真的南国女性"。这一崇高的评价无疑是十分确切的。  相似文献   

13.
曹伟明 《世纪》2020,(3):10-14
我曾先后在上海青浦区文化馆、文化局工作,在采风体验生活过程中,亲闻上世纪50年代初,青浦任屯村是如何攻克血吸虫病的。任屯村民给毛主席写信青浦任屯村位于"上海西湖"淀山湖畔,紧邻历史文化名镇金泽、周庄、朱家角以及陈云家乡练塘。任屯村周边有大小不一的20多个湖泊。据史志介绍:任屯村原本四面被水环绕,如同一个小岛,孤立地处于任屯荡中。村民过着"开门见湖、出门动橹"的临水人家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昆山地处江南水乡,北有阳澄湖,南有淀山湖,穿城而过的娄江世代孕育着两岸的百姓,成为恩泽昆山的母亲河;青阳港和吴淞江十字相交,连通大河小潭,成为繁忙的黄金水道;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港汊纵横贯穿,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水网,因此成为名正言顺的水乡。清澈的河水、江水、湖水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生命水,昆山水丰地沃,因此早在良渚  相似文献   

15.
上海,这座梦幻之城,被植入了多少异族的思想和意念。苏州河上的烟雾,如此迷离,带着硫磺和肉体的气息,漂浮着纸币和胭脂,铁桥和水泥桥的两侧,布满了移动的人形,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0,(4):142-145
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长江三角洲沿江开发带,东倚上海,南邻苏州,西接无锡,北与南通隔江相望,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山、水、城格局是常熟独特的城市形态,而位于古城西南角的虞山和尚湖,则是这座城的标志。总认为常熟是一个最具闲适古雅气质的城市,而尚湖又是常熟休闲生活的最好起点。在微熏的春季来到烟波浩淼的尚湖边,  相似文献   

17.
《南方人物周刊》2014,(11):55-55
春风又绿江南岸,烟花三月下扬州,无数诗词歌赋都把最高的赞美赠给了三月的江南。如果你厌倦了北方漫长的寒冬,那么,水道纵横的江南古镇、繁华的上海、灵秀的杭州、花色娇美的苏州等地,都是这个季节出游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胡经甫,原名胡宗权,笔名胡烈,广东三水人。其父胡松圃因不满于旧式家庭,在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便“闯荡江湖”,到外地谋生,先后在厦门、上海、苏州等地任教。1896年,胡经甫出生于上海,次年其父任苏州省立高等学堂英文总教习,全家迁到苏州,胡经甫便在苏州长大。  相似文献   

19.
风雨鸡鸣塘     
<正>鸡鸣塘位于昆山市花桥镇,东西流向,东接徐公浦,西起吴淞江,有一部分水域属上海市嘉定区,昆山境内长约8.9公里,承接太湖、吴淞江之水,发挥着重要的水利作用,为花桥镇区内镇级骨干河道,主要功能为排水景观。据《吴中水利全书》《苏州府志》(同治)记载,鸡鸣塘长三千二十六丈,面阔四丈五尺,底阔二丈五尺。1975年,昆山县水利局对鸡鸣塘进行分期治理,通过两期整治,河面宽度达到24~26米,河底宽4~6米。通过裁弯取直,缩短了鸡鸣塘河线,提高了引排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记录近现代苏州、上海等地古钱币收藏历史的书籍《中国泉币学社往事拾遗·照读楼泉譚》近日出版发行。"照读楼"是原中国泉币学社社员、苏州人丁宗琪(1913年-2003年)的书斋名。丁宗琪受苏州著名钱币收藏家王荫嘉引领,10余岁就开始古钱币收藏,曾买下湖北"本省"、广东"七钱二分"、"寿"、"上海一两"、"上海二钱"等铸币试样,后被苏州籍著名泉家蒋仲川、秦子帏重金收藏。蒋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