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动力,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承载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构成了民族的血脉,它给予了人民充实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就在中华民族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被创造了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迈出了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辉煌历程。实践证明,中国梦的实现,发展民族先进文化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原则、以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为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2.
近代,从福州地区走出的一批经济学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富强道路进行了可贵探索。文章回顾了两代闽都经济学家探索中国富强道路的治学初心、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新时代,重温闽都经济学家探索中国富强道路的百年历程,激发青年一代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借鉴吸收人类社会文明成果,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在唱盛中国舆论的背景下,分析当代中国崛起的现状,说明中国今天只是富强的崛起,而不是文明的崛起。中国要从富强到文明,我们缺失的是什么?我们如何从富强向现代文明过渡。  相似文献   

4.
试论日本近代化对孙中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与中国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半殖民地的同时,日本也被迫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有损民族利权的不平等条约,同样存在着受奴役、被殖民的危险。因此,在中日两国面前摆着近似的课题需要解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但是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运动,终于维护了民族独立,并实现了国家的近代化。中国却由于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日益陷入了半殖民地的痛苦深渊。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对于日本维新后的迅速富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认为“明治维新是中国革命之第一步”。寄希望于中国能象日本那样迅速近代化,并且要迈出“第二步”,满怀信心地超越日本。日本所实现的近代化,在政治上的特点是实行在东方专制基础上的天皇制君主立宪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明治维新后一跃而为富强的国家。可是,19世纪末的中国百日维新惨遭失败,许许多多爱国志士变法图强的美梦彻底破灭,他们不得不东渡扶桑,寻求救国富强的真理,日本一时成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荟萃之地。  相似文献   

6.
自进化论传入中国,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提供了一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富强之路。斯宾塞的竞争进化论,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儒家的经世致用、法家的富国强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中国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狂潮。社会达尔文主义颠覆了两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礼的秩序,代之以竞争为核心的力的秩序,并产生了以强者为主导的新国民人格。然而,这一去价值、去伦理的力的秩序,在清末民初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它造就了民国,却毁了共和。五四知识分子痛定思痛,重新思考中国的复兴之路,开始了从富强到文明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7.
北大学人之四:从务虚到务实的蒋梦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有着古 老文明的中华帝国 的大门,在西方列强的 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 割地赔银、丧权辱国之 事接连发生,中国一步 步沦为半殖民地,人民 苦难日益深重。苦难是 清醒剂,亡国之患促使 国中有识之士开始寻求 出路,于是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游学兴学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运动、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等等努力接续不断,多少志士仁人为中国的富强而奔走,多少有志青年负笈西行。20世纪初,出国留学者行列中有个浙江余姚人蒋梦麟,在他脑子里很长时间以来有一个盘旋不去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拯救祖国.免受列…  相似文献   

8.
肖旸 《沧桑》2014,(4):59-6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幸福。中国梦作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其价值内涵就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梦的世界追求。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向来为人们所关注,不仅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如此,其他学科的学和社会人士也少有例外。这是因为,人们在探讨现实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所自由来时,很自然地都要直接追述它昨天的历史。中国近代历史为自己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争取国家的独立,一是争取国家的富强;换言之,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的独立,用现代化争取国家的富强。近20年来,关于中  相似文献   

10.
王文凯 《攀登》2012,(4):19-24
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国情。生产的逻辑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中国最大的国情是生产力依然落后,国家依然不富强,人民依然不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多项范畴,但要以富强为基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3,(21):22-22
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只走富强这条路,因为富强的价值,是耍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富强是手段,是为了人的平等,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但是,你现在耍把所有的东西部变为富强,那你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治,所有文化的力量都消解掉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王春华 《文史精华》2009,(10):10-13
海上封锁:上海经济陷入困境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国民党军队向台湾和舟山等沿海岛屿撤退。由于没有海、空军和缺乏海上作战经验,10月26日,三野28军金门登陆战失败。几天后,三野攻击舟山的部队在登步岛战斗中再次失利。金门、登步战斗虽然只是师级规模的作战,  相似文献   

13.
风云激荡的两年──记1946、1947年的《广西日报》侯修远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两条道路,两个前途:一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光明的新中国;一是保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黑暗的旧中国。这两条道路在斗争着。到了1946年...  相似文献   

14.
新年祝词     
《巴蜀史志》2011,(6):1-1
全省方志界的同志们: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伫立回望,我们心怀喜悦,充满自豪。2011年,是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奋进的一年。这一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开创建设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5.
15世纪初的明王朝,国家安定,国力富强。在启建北京城等巨大工程的同时,还有震动世界的大事,即明成祖命三宝太监率200—300艘船的舰队和2.8万名随行人员七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航海成就和造船技术,显示了中国的富强,也促进了与海外的商贸往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高潮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事变后抗日救亡高潮的兴起,在有关抗战前夜的历史论著中都会讲到,已经谈得很多很多了。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早已暴露得十分清楚,侵略行动一步紧随一步从没有放松过,中国民众强烈地要求抗日,这种状况已持续了四年之久,为什么恰恰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会出现这样一场规模空前并且不停步地向前推进的抗日救亡高潮,直到全国抗战的爆发?这个高潮兴起的两  相似文献   

17.
《文史春秋》2014,(1):1-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国梦想,生机盎然。正在追寻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进的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崭新的英姿迈向新的一年,共同谱写伟大祖国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3,(3):107-109
陕西咸阳举行2013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6月8日.2013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陕西省咸阳市举行。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这个主题更加深刻地强调了文化遗产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国家工程.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0.
李超 《黑龙江史志》2011,(20):54-56,64
戊戌变法时期的社会风气为文字改革提供了成长的土壤。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中国的知识分子由此得出结论,仅仅学习外国的坚船利炮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恰在此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文字改革的出路。这一时期的文字改革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派别是以宋恕和卢戆章为代表的教会罗马字派,另一派是以沈学、蔡锡勇为代表的速记式字母派。两派虽然选用的字母不同,但是目的是一致的,便是寻找中国富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