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古代社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的伦理观念加以维系。宗法是一种与宗族紧密联系,以父权、族权为特征的制度和规范体系。中国宗法制度因氏族制度瓦解不彻底,容留了族权(即父系家长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权利)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宗族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延续传统文明,抵御自然灾害及解决族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生老病死等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青 《民俗研究》2014,(4):81-88
回娘家习俗至今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回娘家习俗的田野研究较为薄弱。在对苏北H村进行田野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回娘家节日禁忌是当地岁时节令习俗中的突出现象,结合对该地区自然、社会环境以及相关习俗的分析,认为父权制对父系世系延续的需要是回娘家节日禁忌得以传承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重后的生育观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重后的生育观包括唯男子为后,重男轻女和多子多育等。本文拟探讨这种传统生育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一、中国重后的生育观探源中国封建社会中唯男子为后,重男轻女和多子多育的生育观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中国早期的原始氏族社会中,男女都是平等的。男女共同承担着两种生产的责任,即“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页)由此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远古的母系…  相似文献   

4.
王莉 《沧桑》2008,(4):155-156
奥斯曼帝国传统的伊斯兰教育,是奥斯曼人凭借着伊斯兰传统制度而精心制定的一种社会结构。在这社会结构中,奥斯曼人不但继承了早在帝国存在前的伊斯兰宗教教育,而且发展了以传授伊斯兰教为内容的宗教教育,形成了奥斯曼帝国独具特色的传统伊斯兰教育,使传统伊斯兰教育作为帝国正统教育中最重要环节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5.
“喜不见喜”作为一种婚姻或生育的礼俗的民俗禁忌,在闽南有很深的渊源和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新婚或生育的交往行为上,是人对生育、对生命诞生的细致入微的关切,也表达了闽南对人际交往的细腻关心,背后包含着神秘的命运观和阴阳和谐思想等中国传统的观念,体现了闽南人们独特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育禁忌,是人类生育崇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但因各个民族的婚姻形态、传统文化习俗不同.生育禁忌也表现了很大的差异。本文拟对生育禁忌的表现形式、违反生育禁忌的处理及其产生的原因、发展变化进行探讨。一、生育禁忌的表现形式生有禁忌的表现形式主要厉映在两个方面:一种是直接的禁忌;另一种是间接的禁忌。直接的生育禁忌表现为妇女从怀孕到分娩过程中的语言、食物和行为等禁忌。间接生育禁忌和生育并无直接联系.只是对生育子女的质量、数量和性别的一种企盼。1.直接的生育禁忌首先是用占卜方式决定子女是否可以生养。在古代.…  相似文献   

7.
张婷 《民俗研究》2014,(5):116-121
汉语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之间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至今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可以被视为一种语言变体。相比传统规范的汉语语言,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变异以词汇为主,主要表现为符号型、数字型、字母型、汉字型四种形式,其中以汉字型的变异词汇最多。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词汇变异,揭示其独特的成因、功用和意义,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用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阐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关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两种文化现象的理解,并对车广锦先生《中国传统文化论》(东南文化:1992.5期,以下简称“车文”)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便共同探讨,促进对中华文明起源中这一重要文化现象的学术研究。 一、关于生殖崇拜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始终是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繁衍两个方面。原始社会,人类对生殖器的崇拜表达了他们祈求生育,繁衍人口的强烈愿望。在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生存环境恶劣的氏族社会,人类面临着自然的灾难、瘟疫和野兽的伤害,就必须以“生”的力量来战胜灾难和死亡。灾难越是深重,对生殖的祈愿便越强烈。这是一种遍及世界的历史文化现象,原始人类炽盛的  相似文献   

9.
正夏津黄河故道地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黄河文化传承的历史,夏津人民通过村落的集体活动、祭祀与节庆,依照传统或经验形成共同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使得文化得以延续。通过农桑文化的代际传承,也将整个社会的历史与文化记忆融入其中,家族、村落和传统的以桑树为基础的生计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之大成者,较好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桑文化与  相似文献   

10.
浙江遂昌宗祠内有祭祀"旁亲""庶母"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从清前期开始逐步出现的,是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后官方和民间合力重建社会秩序时的一种产物。随着宗族话语的强化,祭祀"旁亲""庶母"在礼学体系里的合理性得到加强,成为遂昌宗族的一种特殊现象,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社会,各种神灵信仰构成了底层民众的基本精神世界。他们通过不断翻修倾圮的庙宇来延续其神灵信仰,希望藉此求得神灵的庇佑。因此,各地都留下了很多修庙碑刻。通过对山西寿阳县现存修庙碑刻文的考察可知,地方翻修庙宇活动是传统社会的一项浩大工程,对于基层村社自助组织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在地方生态环境的维护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州民俗》2010,(7):40-41
人们对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等,都是原始崇拜的延续,历史和文化内涵深邃,但对于各种崇拜,各地所展现出来的形式尽不相同,有的传统和意识随着年代的更迭,时光的流逝早已消失,有的则保持至近代甚至到今天,本期所刊登的江苏人体崇拜是流传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种人文现象,这一历史现象值得人们去思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无论政治制度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一定变异。这些变化冲击着城市传统社会结构,传统婚姻制度也受到挑战并开始出现变动。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婚姻制度的变迁及人们实际婚姻生活状态作一考察,以揭示民国社会深层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却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进行类型学研究,将本地区宋代墓葬划分为三个时期。然后,分析了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文化因素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使我们了解到峡江地区在宋代是一个较为封闭和落后的地区,有些文化现象在这种稳定的落后状态中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6.
安全观的变化是透视安全政策以及安全政策形成的重要根据。战后日本安全政策的形成既有延续的一面,也有变化的一面。本文将其划分为两个时期,并从区分的五个不同阶段入手,在沿用传统日本安全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安全目标、手段及其与当时政治情势关联的视角对日本安全观的发展进行了透视。本文与其说是对日本安全观变化的一个历史性的梳理,毋宁说是对不同时期安全观变化和延续及其形成动因进行的一种必要的区分,希望以此揭示出影响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主要的、核心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不同时期的序列变化。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是我国封建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已成为我国建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这么长时间,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我国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那它是否也有合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众关心历史的现象,历史知识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背景和动因,也对史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从传统史学的普及与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的动因、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中的问题、史学工作者面对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的时代责任四个方面,对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吕娟霞 《丝绸之路》2010,(22):76-77
广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受到其所属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涵着丰富的设计元素,对中国现代广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传统审美文化、传统伦理文化、礼仪风俗和传统文学艺术四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产生的重要影响,以便正确把握中国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提高广告创作水平,努力实现中国广告走向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孙海云 《神州》2012,(1X):1-1
<正>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却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