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俗研究》2021,(2):97-10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的编辑与出版又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与实践。中山大学《民俗》周刊承继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对民众文化的关注,明确了办刊宗旨,初步确定了民俗学学科定位,在当时极其困难的办刊环境下,培养了一大批民俗学者和民间文化热爱者,影响并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民俗研究活动。《民俗》周刊刊发的文章既有珍贵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也有民俗学问题的理论思考与研究。《民俗》周刊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宣传等方面展示了早期民俗学发展状况,也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
《民俗研究》创刊20多年了,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编辑部工作。我觉得《民俗研究》创刊和中国民俗学的中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打倒“四人帮”以后。国内一批老教授提出要恢复民俗学,首先是民间文学恢复了,后来逐渐扩充,民俗学也复兴起来。民俗学之所以兴起,固然与老教授们的提倡有关,  相似文献   

3.
杨哲 《民俗研究》2006,(2):268-269
20世纪20年代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会,“调查、搜索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种族之民俗”,出版刊物和丛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民俗学的摇篮”。现在,中山大学校友、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先生,著名民俗学家、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教授亲自率中山大学民俗学专业师生对广东民俗进行考察、对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整理,编写了《广东民俗大典》,并于2005年9月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对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传统的极好继承,也是奉献给文化大省建设的力作。  相似文献   

4.
近祺!前所推荐张举文《世纪之交的美国民俗学》一文,承在《广东民俗》刊出,并可闻在国内民俗学界反响甚好,谨贺。愚见以为,时下中国民俗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亟需广泛了解、借鉴世界民俗学的前沿信息与学说,就是说,应当切实置身于世界民俗学的科学大背景、大环境之中构建中国民俗学理论体系。在科学面前,一切妄自菲薄和唯我独尊都是浅薄可笑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4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主办、日本民俗学会协办、贵州民族大学承办的首届"中日民俗学高层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民俗的未来——探求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来自日本民俗学会、神奈川大学、东京大学、成城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等中日两国民俗学研究领域的专家  相似文献   

6.
《民俗研究》2009,(4):269-269
《民俗研究》刊发各类民俗学论文、民俗史料、调查报告、田野札记、民俗图片、学术动态、书评等。来稿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民俗研究》2009,(3):137-137
《民俗研究》刊发各类民俗学论文、民俗史料、调查报告、田野札记、民俗图片、学术动态、书评等。来稿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最初酝酿,是以1928年《民俗》周刊上有关民俗学性质等问题的讨论为起点,经过译介国外人类学派的著作到独立进行思考,当时的民俗学者形成了关于民俗学概论的一些深入认识。经过40年的停顿,在上个世纪80年代民俗学恢复建设之初,民俗学概论的书写在接续历史的基础上取得了收获。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具有建设和规范的意义,包括"生活文化"的民俗定义和民俗文化分类体系都影响了众多民俗学者的研究和社会对民俗学的认知。这种影响是积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社会生活发生巨变之时,现有民俗学概论已滞后于民俗学研究的进展,所以需要及时吸纳在民俗学调查研究中形成的一些新思想和新经验,使民俗学概论的书写能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张勃 《民俗研究》2010,(2):151-161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民俗传统的国家,也是一个乐于并善于将民俗传统记录下来、将对民俗传统的理解表达出来因而拥有丰富历史民俗文献的国家。从学术分工上看,整理研究历史民俗文献更多是由从事历史民俗学研究的学者来担当,但对历史民俗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意义却不局限于历史民俗学,而是惠及包括历史民俗学、记录民俗学和理论民俗学在内的整个民俗学学科。民俗学的历史民俗文献研究是为着民俗学的,也是属于民俗学的。民俗学对于历史民俗文献的界定本身是对文献的一种理解,其研究过程中对文本与生活关联取向的谋求也丰富着文献研究的径路。  相似文献   

10.
《民俗研究》2009,(2):234-234
《民俗研究》刊发符类民俗学论文、民俗史料、调查报告、田野札记、民俗图片、学术动态、书评等来稿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作为世界民俗学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方法和视角,表演理论有着丰富的启示性,对其进行充分理解、本土化实践及反思,无疑对推动该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民俗学自身的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国内的相关研究,受《民俗研究》杂志的委托,我组织了这组专栏文章。其中,拙文《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一文,  相似文献   

12.
<正>迄今为止,日本民俗学史研究基本上都是以柳田国男为中心展开论述,"柳田民俗学"成为一种定格,而对柳田国男以外的民俗发展动向、活动以及对民俗的认识却未能给子足够的关注。有鉴于此,日本当代著名民俗学家福田亚细男先生的《日本的民俗学:"在野"之学二百年》,在合理评价柳田国男对日本民俗学影响的同时,试图摆脱既有民俗学史的窠臼,把握日本民俗学史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都市传说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美国民俗学界,都市传说研究对那些不怎么成熟老到的学者来说是一个富有创意而且很有价值的领域,也是一次提升自身研究水准的非同寻常的机会。这是因为,正如本书(《消失的打车客》)已经表明的,与都市传说有关的很多信息和资料都是学生们在学习民俗学课程时收集的,或者是年轻学者们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偶然发现的。跟民俗  相似文献   

14.
转型与契合——解读秦汉风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同化历史领域中的许多概念,“风俗”或“民俗”一词充满着歧义。20年前出版的第15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概述近代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时指出:“或许没有任何一个研究领域比民俗学更能引起误解”。一部西方出版的民俗学词典收入的民俗定义达21个。  相似文献   

15.
《民俗研究》2010,(1):127-127
<正>《民俗研究》刊发各类民俗学论文、民俗史料、调查报告、田野札记、民俗图片、学术动态、书评等。来稿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1.稿件务必字迹清晰,校对准确,请遵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相似文献   

16.
刘俊起 《民俗研究》2003,(1):201-202
在钟敬文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2002年12月23日,钟先生生前招收的最后一批弟子——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的8位博士研究生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这预示着钟老的事业后继有人,中国民俗学的未来充满希望。 8位博士研究生的选题以民俗志式研究为主,视野开阔,观点新颖,结构严密,准备充分。叶涛的选题“泰山香社的调查与研究”,一改  相似文献   

17.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最早把"生活世界"引入民俗学领域,这是民俗学"研究"的一大幸事,是民俗学理论"研究"的一大建树。但多年来,学界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存在误解。不过,户晓辉《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纯粹民间文学关键词的哲学阐释》的理解较为准确,学界应该结合胡塞尔现象学对"生活世界"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这将有利于民俗学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时光荏苒,创立于1985年的《民俗研究》杂志已走过30年光阴。30年前,与民俗学、《民俗研究》的不解之缘,初始时期刊物的举步维艰,心中愿望未能实现的惋惜之情,一幕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当我翻看蒋维崧先生书写在杂志创刊号上的"民俗研究"这四个字时,心情澎湃,感觉千言万语也不能道出我与山大民俗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今天,我将在这简单概述一下我与山大民俗学一起走过的历程。一、结缘民俗学与《民俗研究》  相似文献   

19.
常翠音 《民俗研究》2006,(1):242-250
《民俗研究》是由山东大学主办的民俗学学术期刊。1985年10月创刊,季刊,16开本(2000年第1期起改为32开本),至2005年12月共出版76期。2005年创刊2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评价《民俗研究》的办刊质量和水平,笔者对2000-2004五年间出版的《民俗研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 郭晓芸)5月9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咏青诗选》(修订本)正式发行. 《历代咏青诗选》(修订本)由赵宗福先生选注.赵宗福,民俗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青海师范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带头人等.先后出版《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