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洋  张敏 《人文地理》2016,31(3):27-32
大型购物中心成为研究现代都市女性身份与社会、空间关系的三棱镜。本文聚焦于"幼童母亲"这一群体,探究其身份认同与购物中心的相互建构过程。通过南京市虹悦城购物中心的研究发现,幼童母亲在购物中心内建立起了多种身份认同,并在身份认同驱使下形成多重实践。这一过程使得幼童母亲在购物空间中突破了传统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二元划分,借助私密空间的综合性和社会化实现了女性自我个性的释放,实现了社会性别空间的重新定义,同时也重新定义和建构了大型购物中心这一现代都市消费空间。  相似文献   

2.
武春梅 《丝绸之路》2013,(2):133-134
随着“心经济”时代的到来,象征性消费成为主流消费方式,服装的消费也被赋予了无比的文化内涵,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在这种潮流趋势下,服装企业的发展应从消费者象征性消费行为以及服装文化消费两个基点出发,让消费者在产品或者服务的消费过程中感受自我,并以其真实感受制定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新媒介时代“网红打卡”现象,采用实地考察与半结构访谈等研究方法,借助媒介朝圣理论,探索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内涵特征、类型与形成逻辑。研究表明:(1)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是“网络亚文化”现象下的新型旅游地,其产生根植于旅游者的自我身份想象与社会互动需求,反映了年轻群体对旅游空间叙事的个性化解构。其具有生命周期较短、无前期景观改造与设施投入等特征,主要呈现地域意象、影视景观、氛围感知、美食商业等4种类型。(2)旅游者通过媒介化凝视与自主符号化建构方式实现对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虚拟在场,在社会语码、意义与符号等方面形成统一的后现代主义网红叙事话语体系。(3)旅游者基于暂时的圈层认同建立临时共同体,引发群体性互动下的网络朝圣,实现身体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的穿梭与跨越,在统一朝圣动作与个性化身体实践的双重具身体验中完成身体在场。(4)旅游者借助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景观与空间意义,将自我身体作为图像叙事核心,在景观消费与互动中实现自我身份的想象与建构,通过社交媒体空间的仪式呈现完成自我展演,并再次投射于符号化建构过程。文章关注中国特色“网红”语境下的新型旅游地特征与形成逻辑,为微观尺度的旅游...  相似文献   

4.
陈乐 《中华遗产》2011,(6):70-77
当下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娱乐艺术倾向,即借古典名著或古典故事、古典人物的内容,以现代人调侃、自嘲自解,玩世不恭的表达方式,制造一种只有无厘头的搞笑却无古典主题精神的娱乐效果。中国传统文化由此被当做“符号”来消费、娱乐,成为附着在消费文化上的躯壳。  相似文献   

5.
“消费人”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琼云  李雨燕 《攀登》2009,28(2):39-42
“消费人”是以追求物欲为生活目的、持有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人,其本质上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背离。其消费活动的非理性主义,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本文对“消费人”进行哲学上的审视,旨在倡导一种和谐的、积极的科学消费观念,引导“消费人”消除异化,回归到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情感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者日益重视产品所带来的情感满足与心理认同。作为高层次消费方式的度假,更是情感解放的重要途径,故度假地情感管理不可忽视。本文借鉴电影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探索度假地规划、经营、管理中的情感应用。  相似文献   

7.
滇黔毗邻区的花苗群体是苗族的一个支系,清朝汉族士大夫把这一群体建构成一个与华夏有着巨大差异的“蛮夷”形象。民国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强调花苗群体与华夏的“同源”性,是中国民族的一部分。清末民国时期,西方传教士建构的是一个被“拯救”而获得精神自由与新生的花苗群体形象,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民国时期的第一代花苗知识分子,在自我族群形象的建构中,既认识到本族群的不足,又意识到本族群的优势,自我归类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表达出强烈的国家认同情感。滇黔毗邻区花苗群体形象的历史演变与多维呈现,其国家认同情感的逐渐强化,展现了滇黔毗邻区花苗群体伴随王朝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祖鲁族是南非最大的民族,其民族认同是在殖民时期复杂的历史条件之下形成的。通过南非祖鲁族历史的研究,探究祖鲁各个阶层在其现代民族认同形成中的作用,可以认为殖民时期现代祖鲁民族认同的形成不仅有西方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祖鲁人民在对抗殖民者和参与现代经济活动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自我身份认同。在殖民时期,祖鲁民族认同形成与包括传统权威、农民、工人和中产阶层在内的各个阶层的参与密切相关,民族认同形成过程具有本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明清消费文化愈来愈成为历史学所重视的一个研究方向,与此同时又受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影响,使其研究呈现丰富多元的面向,本文所要讨论的巫仁恕的《品味奢华》便是这样一种研究视角的代表作,该书透过细致具体的实证研究,展示了晚明消费社会背景下士大夫阶层的消费文化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士大夫阶层对自我群体身份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从集市透视农村消费空间变迁——以胶东P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京波 《民俗研究》2013,(6):142-149
集市是传统乡村社会的主要消费空间,具有消费、交换、贸易等经济功能。但是传统集市又嵌入于乡土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它也具有社会交往、娱乐、社会认同等社会功能。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集市的社会功能开始减弱,经济功能则凸显,并且在传统集市之外,出现了超市、专卖店、专业集贸市场等新型消费空间。这些变迁一方面导致了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导致农村公共生活萎缩。在顺应农村市场化趋势的同时,如何重建农村公共空间,恢复公共生活,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难题。  相似文献   

11.
王辉  董皓平  王琦 《人文地理》2022,37(6):88-97
在后现代消费时代,文化逐渐成为城市消费空间建构的重要手段。其中亚文化以其有别于主流文化的文化特质,引导人们在消费空间中有着别样的空间实践,进而传递给人们独特的空间感知。本文借助场所依赖理论,以大连市 5 家泡泡玛特门店为例,通过开放式深入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形式的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获得一个由亚文化风格、文化审美、消费空间、休闲时间、社会交往五个维度组成的亚文化消费空间场所依赖理论模型。以期帮助人们更清晰的了解,具有不同身份认同的亚文化群体,在多样的文化消费模式下开展的空间实践过程,以及随之产生的空间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正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尽管贵州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认同中共的政治权威,但是,一旦政策出现偏差,这种政治认同很快会出现疏离状态。1956年出现的“麻山事件”就是政治认同出现危机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碧华  程宏 《人文地理》2001,16(5):72-75
在过去的十年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领域里最基本的概念,然而现代消费的方式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危机。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发挥科学和政策对消费的指导作用,实现文明、科学的可持续性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晓德 《史学集刊》2008,1(1):77-83
在20世纪期间,源于美国的现代大众消费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大众文化在法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促使法国人消费理念的变化,成为法国大踏步地迈入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法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因为进入现代大众消费社会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只不过是多了些现代生活的气息而已.  相似文献   

15.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09,(4):F0002-F0002
历史书写同时就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手段,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的王朝历史和王官历史传统的国家中就更其如此。  相似文献   

16.
以淘宝、微信等为代表的网购平台及多元化网购方式日益兴起,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消费、体验式消费,除了保有传统的购物需求,更产生了对购物体验的心理需求。本文探讨消费心理学在专业教学的新应用,带动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新趋势,掌握网络行销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7.
石德生 《攀登》2013,(1):53-59
本文通过对宗教心态和行为、动机的调查与分析,讨论了撤拉族民众宗教信仰的变迁趋势及特征。认为:虽然现代化、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建立、理性化带来的观念方面的冲击,使得撒拉族民众的社会、宗教生活出现了“世俗化”趋势;但也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民族、文化与自我认同的需要,撒拉族民众的宗教生活、社会生活也表现出较强的“去世俗化”趋势,即现代化进程中撒拉族民众宗教信仰的发展变迁是“世俗化”与“去世俗化”双重趋势并存。  相似文献   

18.
徐晓旭 《历史研究》2006,(4):148-163
在罗马统治下,希腊人虽然丧失了政治独立,但作为一个“文化民族”仍葆有其传统的民族认同。这种认同的内容主要有对于自身血缘、语言、宗教和生活方式的同一性的认同、希腊人—蛮族人两极对立的观念、对于希腊化的非希腊人的认同。在内容没有根本变化的同时,希腊民族认同的实现方式却发生了若干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共性就是,在接受和适应罗马统治的前提下,将自身认同的主方向定为更加强调文化和历史传统。继后的“罗马人”和基督教徒身份认同成为拜占庭时期希腊民族认同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杜宪兵 《民俗研究》2009,(1):234-245
美国华人是海外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传统民俗在海外的重要传承者。纽约唐人街因其典型特征成为美国华人社区的一个缩影,生活于此的不同代际的华人在“恋旧”还是“洋化”的问题上有着迥异的选择,他们从墨守成规到入乡随俗的文化适应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今,美国华人正在由单一文化认同动态地向多元文化认同转变,这影响着唐人街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存续。  相似文献   

20.
刘小昆  文国庆 《神州》2012,(4):245-245
何谓“消费社会”(consumersociety)?就是消费成为最主要活动的那个社会,消费成了主要的活动,成为该社会的主要特征,消费对该社会发生了支配影响。事实上,消费社会不只是物质需求的满足,消费社会还是人们在许多方面看待世界观、地位以及生命轨迹各种形式。消费社会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物质存在,还改变了人的自我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