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超 《丝绸之路》2011,(8):65-67
既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又要依法对国家法律变通实施,这是我国民族地区实施国家法律的基本特点。法律变通不仅是法律实施中解决国家法律与民族特点冲突的有效方法,而且具有可靠的理论根据和客观根据支持。法律变通权是法律赋予民族地区的特有权力,是自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地区的法律变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选题及变通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选题与变通问题,始终是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要内容,本针对这一问题,从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立法变通权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搞好立法。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是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的立法权。其法定依据是宪法、立法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以及法律、法规中具体授权的规定,但其行使受到宪法、立法法等的限制,并且,对自治条例的立法变通权还设置了批准后生效、备案、审查、违法撤销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璐 《神州》2014,(17):118-118
本文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分析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并且笔者对跨文化教学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立法学视野下的民族变通规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规定是我国在立法层面对民族自治做出的制度性安排。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规定的权力不仅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表现。但是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亦呈现出些许问题,如制定主体混乱,权限不明、名称随意化和效力范围模糊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清代科举考试,在贵州推行中出现了一些与民族地区发展实际相适应之变通与变革。从变通方面来看,这是务实官员努力之结果。它不仅使贵州士人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参与全国性的考试竞争,而且促进了贵州人才流动,扩大了这种制度文化在贵州的影响力。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有识之士在贵州走上了变革科举考试的道路,使贵州考试步入了近代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清代玉牒修撰自顺治朝始,每十年例修一次,分别尊藏于京都和陪都盛京,届时,按制举行恭送、尊藏等各项典礼。因此,玉牒尊藏是盛京皇宫用做陪都宫殿时期,为数较多而且最为重要的礼仪活动之一,其中光绪三十四年,最后一届玉牒运送盛京,改变了以往用车马载运的传统,采用火车恭送方式,在尊藏仪制上也产生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和变通,形成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笔者就玉牒尊藏盛京皇宫礼仪变通这一历史现象,对与之相关的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时代的变革、社会生活的变迁等几方面问题做以叙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史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换代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这种紧迫感在即将肩负起21世纪中国史学建设重任的青年学中显得尤其强烈,它并非完全出自青年的敏感,目前史学呈现出来的颓势已经直接影响这些人的从业恐怕是更加重要的原因。近些年来,理论界不时提出一些挽救颓势的策略同样反映了历史学面临的困境,如有人主张将史学向考古靠拢,有人主张史学大众化,更有人鼓励借用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陕西师范大学常金仓教授的新作《穷变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发布规定,要求电视台每天至少播报3小时的新闻。当时的新闻节目本来就枯燥乏味,增加播出时间后,一些电视台因观众流失、广告收入下滑而陷入困境。32岁的他是家小广告公司的老板,对电视经营并  相似文献   

10.
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史学月刊》2005,(8):25-30
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我国历史上的均田制进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作为国家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形式,均田制依靠国家的力量得以推行,为国家建立税收基础,以实现国家租金收入的最大化。但是,在均田制实施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来自下层的变通与退出力量,使得均田制度的演进过程又呈现出既定利益结构下的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11.
尹国军 《神州民俗》2009,(10):52-5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和与之相关的新媒体艺术正飞速发展,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对于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艺术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通过深入分析、比较新旧媒体及其艺术的形式内容和特征,从而挖掘在当今新媒体时代设计师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2.
说《周易》的变通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从本期起,特辟“读书会”专栏。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二十七部书,尽先加以论述,分期发表。这二十七部书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汉书》、《后汉书》、《兰国志》、《续汉志》、《五代史志》、《史通》、《通典》、《资治通鉴》、《通志》、《文献通考》、《明夷待访录》、《读通鉴论》、《日知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和《文史通义》。希望在1988年度第四期基本完成,欢迎投稿,长短不拘、文体不拘,但希望写出心得,不要重复陈词,不要作材料的简单综合。  相似文献   

13.
"会通"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周易·系辞》中,用以表明卦爻之会合变通。经过两汉至魏晋隋唐时期学者们的阐释和运用,其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发展,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执一"与"折中"的观念。随着会通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史家会通的史学意识也开始萌生,在早期的史书编纂和历史评论中都有所体现。到了宋代,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会通思想的深化,会通成为历史撰述的思想主旨,由此被正式纳入史学思想的范畴。明清时期,胡应麟、黄宗羲、章学诚等史家在继承和系统总结前人史学会通思想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会通之义的"一"与"中"的关系,推进了这一思想的哲理化发展。中国古代史学会通思想是对传统通史撰述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注重历史撰述的客观性、史学认识的通识性以及突出史家独断之学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佼 《神州》2013,(2):246-246
近年来,国内应用翻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涵盖了包括旅游、金融贸易、法律、医药医学等多个领域。较多的实践为应用翻译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从跨学科多元翻译理论、语料库翻译理论、变通理论的角度提出应用翻译的理论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嘉庆《邹平县志》是在地方官吏倡导下,由地方官吏和士绅共同完成的一部地方志佳作。是志一改先前志书体例,采用纪传体,通过增加、补充、调整、订正和删除等方式处理前志已记述的内容,具有体例允当、内容旁征博引和以事系人的特点。是志虽然存在收录人物事迹不详和内容失实等不足之处,但其体例为此后的道光志和民国志承袭,其内容也为道光志和民国志抄录。在清代邹平地方志修纂历程中,嘉庆《邹平县志》起到变通与启下作用,而其《总纪》的设置和《艺文考》的著录方式更是对当今修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陶立璠先生在他的《民俗学概论》中,把民俗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归纳为“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变异性”、“传承性和播布性”等。最近,我们在山西定襄县开展的对婚嫁礼俗再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民俗还有另外一个特  相似文献   

17.
18.
清末宪政改革期间,满汉矛盾尤为时人所关注,化除满汉畛域的呼声愈来愈高。裁旗撤防更引发了如何解决八旗生计问题。清政府为筹划八旗生计,特设立变通旗制处。由于旗制本身的种种束缚,加上旗制处大臣的因循敷衍,筹办生计措施进展甚缓。与此同时,部分八旗志士组织八旗宪政团体,发表演说,希冀以此唤醒沉沦的旗人,自立生存。八旗宪政团体的出现说明满人绝非既有认知中的保守颟顸形象。  相似文献   

19.
论编撰古藉书目提要的继承、变通与发展纪聂,甘宁一编撰古籍书目提要,是古籍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古人为书作提要,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昔者刘向奉诏校书,所作书录,先言篇目之次第,次言以中书、外书合若干本相雠校,本书多脱误以某为某,然后叙作者之行事及其著书之...  相似文献   

20.
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对黔东南"苗疆"的有效管辖,遵循了"治国以教化为先"的思想,并结合黔东南"苗疆"的不知礼义、经济文化落后、"难以汉法治"的实际,对既定的科举制度进行变革与变通,即在黔东南"苗疆"开设"苗科"考试、"设苗籍进取之例"、推行灵活考生户籍资格管理、增加科举考试中儒家经典的内容等地方性科举考试制度。促进了汉族人口的入迁、激发了黔东南"苗疆"民族子弟学习儒学的热情,增强了黔东南"苗疆"人民对中原儒家文化认同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清政府在黔东南"苗疆"的有效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