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林曾经是人民日报的高级编辑,最近,他披露并反思自己于"文革"期间的新闻摄影摆拍造假行为,同时他坚持网络打假,呼吁新闻摄影真实性。"文革"期间的新闻氛围是怎样的,如今  相似文献   

2.
张学顺 《沧桑》2013,(2):176-178
邹韬奋是中国新闻出版界的一颗闪亮的明星,他的职业生涯波折传奇。本文从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统一的角度,分析了邹韬奋的成长历程。并结合他从事职业指导的经历,对他新闻职业生涯的影响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力 《文史精华》2000,(7):4-11
他热爱自然,曾幻想做一名科学家,但却梦断清华;他崇尚自由,曾企图创建新的资产阶级政党,但却舟止耶鲁;他忧国忧民,曾力主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和平竞赛”,但却险遭暗杀……历尽坎坷,他终于找到一条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的光明之路。他就是── 世纪之交,千年之交,无线电波 在太空激荡,将中国14家主要新闻单位评出的“1999年中国十大新闻’”传向全世界,其中第二大新闻是:“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这条新闻的产生,与湖北武汉一…  相似文献   

4.
邓拓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新闻T作者,他一生写过许多优秀的作品,也经受过许多的打击。在他辉煌而曲折的人生历程中,他的精神和品格被许多新闻工作者所敬仰。  相似文献   

5.
唐柳春 《黑龙江史志》2010,(17):26-26,37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著名的新闻斗士,在清朝实行严厉的专制统治下,利用新闻为突破口发动舆论攻势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并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新闻理念,至今还很有意义,但他在袁世凯政府时期却一度违背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对袁世凯实行的新闻专制采取默许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邵飘萍是我国最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新闻学者之一,是《京报》的创办人。从辛亥革命时期直到他牺牲前近二十年的新闻生涯里,他一直站在民主革命的前列,同清朝统治者,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政府作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业绩是值得后人景仰的。  相似文献   

7.
1974年,美国年轻人特朗普在曼哈顿发现一块土地有升值潜力,便买了下来。此后,他多次向政府提议在此建会议中心,以提升土地价格。最终,建议被政府采纳。特朗普决定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这一消息。他做了精心安排,邀请了众多媒体。可没想到,新闻发布会前一直下大雪。地产协会主席杰拉尔德劝他改期,但他考虑到损失巨大,坚持如期召开。  相似文献   

8.
爱上女主播     
法国小伙子索佩尔,每天不睡到日上三竿决不起床。但不久前,他的作息时间彻底变了,每天清晨一秒不差地打开电视收看新闻。他爱上的可不是新闻,而是“全球最性感主播”——梅丽莎·特里奥。现年28岁的特里奥有着亚麻色的秀发和琥珀色的双眸,她是法国格勒诺布尔地方有线电视台的清晨新闻主播。有人把她播报新闻的片段放在YouTube网站上,吸引了数十万人在  相似文献   

9.
“当王勇平在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上对女记者称呼一口一声‘姑娘’的时候,我就知道他非常不专业了。”有分析说。更重要的是,他要替一个庞大而堕落的部门背书,这是中国新闻发言人普遍的困境,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是一个随和亲切的人  相似文献   

10.
每隔一年半载,我都会去搜索一下赵作海的新闻。我总是想知道,他现在如何?过得还好吗72010年.我报道过他冤狱后回乡,他和他的子女亲朋一起被冤狱搅乱人生。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与当代"过渡期历史观"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梁启超历史观的评价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者,其主要贡献是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史的解释框架之内,用线性的因果关系替代了王朝更替的历史观。另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从欧洲归来后完全放弃了他所倡导的“进步史观”,而成为了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实际上,梁启超所采取的是一种过渡期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强调历史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又主张解释历史不能仅仅依赖于纯粹科学方法,而尚需运用直觉的手段,同时他又强调文化积淀而不仅仅是物质更新在文明演进中的作用,这样的阐释方法使我们有可能超越西方历史观对我们思维的长期制约,也可避免“现代”与“后现代”两种极端解释取向所造成的偏颇后果。  相似文献   

12.
梁廷■对域外史志研究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在《海国四说》中,他提出了实用可行的域外资料收集路线图,并运用用乾嘉考据的办法对资料进行考证以求准确,在体例上则汇合中西史学之长,开创了"以中国人述外国事"之新体例。梁廷■的域外史地研究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宋学勤 《史学月刊》2007,(12):95-101
对"群学"的最初认识,使梁启超认识到"合群立会"的重要性,"合群立会"的政治理念促使他去"新"史学;对社会学理念的吸纳而使他确立了"进化史观",进化史观的确立,对中国史学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梁启超晚年专意于学术后,他的社会学的治史视野又得到充分体现,以至当今学者论断,梁启超开启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之争与文化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2 0年代兴起的整理国故运动中 ,围绕着胡适和梁启超给清华学生开列的“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出现了争论。胡适的“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反映了他具体实践整理国故主张的一个方面 ,即把国学研究史学化 ,用文化史的眼光统整国学研究的范围。梁启超则从“狭义的”文化史观念出发 ,对胡适提出了质询与批评。他们都对转型中的中国史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Liang Shuming's Dong–Xi wenhua ji qi zhexu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ir Philosophies) adopted a genealogical mode of textual authorization which took shape in its depiction of Chinese history as a failure to live up to an ideal way of life imagined by Confucius. Implied in this discourse was the idea that Liang himself had been the first Confucian to understand what Confucius had truly meant. This genealogical discourse authorizing Liang and his text by linking them directly to Confucius wa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a rhetoric which naturalized the discourse passed down from Confucius to Liang, distinguishing it from other forms of discourse seen as artificial. Finally, the text's genealogical discourse also managed to incorporate the May Fourth critique of Confucianism by rejecting the histor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nfucianism before salvaging an ideal imagined by Confucius which was presented as uncontaminated by history and Confucianism's enmeshment in state power.  相似文献   

16.
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史学家浮田和民所著《史学通论》,是一部广征博引西方诸家之说,同时又有自己识断的;以进化史观为指导的较为系统的新史学理论著作。梁启超在《新史学》等专论中所阐述的基本史学理论,实际上主要是从浮田和民的《史学通论》中有选择地移植过来的。20世纪初的梁启超在新史学的理论建设方面,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创见,因此,将其视为中国新史学理论的奠基人或创立者,是不准确的。当然,梁氏的移植并非完全照搬照抄,而是有所归纳,并结合中国旧史弊病有所演绎,这就使其《新史学》等专论所宣传的新史学思想更条理、更易为中国学界所接受,并且有了针对性。正因为如此,梁氏在中国新史学发展史上,有着无人能够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n advocate for moder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Liang Qichao’s “new historiography” was ideologically quite closely tied to traditional Confucian historiography: his idea of “historiography” was both a form of scholarship for the provision of knowledge, as well as a type of learning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character.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of “new historiography” was to use the histo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o educate the people, helping them to become nationally conscious “citizens.” However, according to Liang Qichao’s conception of history, the nationalist aspect of “new historiography” ultimately rest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not in imparting the concept of nationhood. During the movement to “systematize national heritage,” in his practicing of historiography, Liang primarily studied and compiled Chinese academic and intellectual histories,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Confucian history: he interpreted Confucianism and the cream of Chinese scholarship as a kind of “philosophy of life.” Liang’s historiographical practices eventually took shape as a form of mor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leading talents of society when the country was going through a transformation, while in the process signaling his profound repudiation of the empirical emphasis in historical research of the times.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迁 《史学月刊》2007,1(3):12-18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主要内容是取"家谱"说以批判"君史",倡导"民史",而"家谱"说和"君史"、"民史"概念的形成又与西方史学存在学缘关系。斯宾塞的史学理论构成梁氏早年新史学思想的核心,而他又直接受康有为思想的启示,康在梁早年新史学思想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康有为的教导下,万木草堂的学生或许都有与梁相似的新史学主张,只是没有像他那样见诸于文字。  相似文献   

19.
以反袁(世凯)、反帝制复辟为目标的护国运动,广西独立是继云、贵起义后关键的一步。广西独立是梁启超与陆荣廷互动的结果,但两人打算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于是在对待广东龙济光势力问题上产生分歧,梁为顾全大局不得不转向陆的立场。待护国运动结束,梁遵守诺言,为陆据有两广作了工作。这一段历史,反映了旧中国文人(如梁)与武力集团(如陆)合谋一事时,文人必然处于不利地位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在赵翼《廿二史札记》的基础上,娴熟运用比较研究法,从纵、横的角度研究历史,这对于创立新史学和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不足,但梁启超对比较研究法所做的一切努力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