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书林 《文博》2008,(6):36-40
上博简楚竹书<诗论>的出土,刷新了以往的<诗经>研究,其中要数马承源先生提出的"邦风"避讳说影响最大.马先生认为,<邦风>才是<诗经>十五<国风>的初名,汉代因为避刘邦讳才改成现名.针对这一说法,文章从研究汉代避讳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出土的汉代文献,对照今本<诗经>,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马先生的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曾子作为一代儒学大师,身后留下著作并传诸于世.西汉戴德将<曾子>书整理成至少十篇后编入<大戴礼记>;刘向将<曾子>书整理为"十八篇",并记入<别录>,亦即<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曾子>十八篇"."<曾子>十八篇"至迟在南朝、隋之际就亡佚了.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具有非常宝贵的学术价值,是曾子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在明清以后的书法史著作中,有一位女书家"桓夫人",经考定其原本是<墨薮>评书中的"桓玄",后由<书苑菁华>误录为"桓夫人"及<书史会要>臆断为唐代人而来,从而使这位由笔误诞生出来的"桓夫人",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4.
吉伟青 《百年潮》2005,(10):68-72
"文革"时的"阎王殿" 1966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过程中,江青一伙在上海密谋炮制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的文章,在<文汇报>发表后,北京和中央一些报刊没有转载,后来又印了小册子,北京也没有发行.  相似文献   

5.
徐涛 《文博》2008,(5):25-27
唐阎立本所绘<步辇图>是反映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交流史实的重要图像资料,画面后三条唐人题跋是研究<步辇图>流传经历的重要线索.本文对其首条"太子洗马武都公李道誌"题跋进行了考证,认为"李道"疑为唐收藏家"李造"的误书.  相似文献   

6.
余焕椿 《百年潮》2004,(12):4-14
"小政变":陈伯达夺吴冷西的权 自从1965年11月1日<文汇报>刊登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以来,人民日报就一直在揣摸上海"气候"和观察吴冷西的情绪、行为和举止中过日子.  相似文献   

7.
《孔子家语》“层累”形成说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学术界逐渐摒弃<孔子家语>"伪书"说的同时,仍有学者认为<家语>是由<说苑>等文献经孔安国等人之手"层累"而造成的.通过对比分析<说苑>与<家语>两者互见的材料,将有助于我们对该问题的再认识.同时,此类研究方法混淆了后人主观作伪与客观整理之间的区别,应该启发我们对古籍研究方法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甲寅派"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流派,它因章士钊所办<甲寅>而得名.但章士钊一生创办过三次<甲寅>,即<甲寅>月刊、<甲寅>日刊和<甲寅>周刊.<甲寅>月刊1914年5月10日创刊于日本东京,第4期后因故停刊半年,从第5期起移往上海,出齐10期后因被禁而停刊.<甲寅>日刊于1917年1月28日创刊,每日1号,每号6版,实为日报而非期刊,至6月19日停刊,共出版142号(报纸排号为150号,有误).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中有"邦"、"封"二字,分别从"田"从"土",其字迹清晰可辨,判然有别.王国维<古籀疏证>云:"案:古封、邦一字"[1].此说一出,学界认同者甚众.李实<甲骨文丛考·释封>云:"古邦封一字,田土通作"[2].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说:"王国维以为……古封邦为一字.  相似文献   

10.
余焕椿 《百年潮》2005,(3):20-26
"批林批孔"批"周公" 1973年下半年,毛泽东有两次关于批孔的讲话.一次是7月4日,毛泽东对王洪文、张春桥说,郭沫若在<十批判书>里自称他是人本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尊孔,而且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是这样,林彪也是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为界,但不能大骂秦始皇.另一次是8月5日,毛泽东对江青说,<十批判书>是尊孔的,还念了他写的<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再次批判了郭沫若的<十批判书>.  相似文献   

11.
尚秉和根据<焦氏易林>的有关说法和语音通假之例及爻位说,将<周易·明夷>六五爻辞中的"箕子"释为"孩子"并以为所指为纣;惠栋曾据汉人赵宾此"箕子当作荄茲"的说法来印证孟喜的卦气说.综合考察<明夷>卦爻辞和<彖><象>二传的文义及文献相关记载,这些说法皆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吴元康 《百年潮》2004,(12):76-77
鲁迅曾两次在日记里提到陈安仁,一次为1927年3月25日,另一次为1927年3月31日.最近朱洪先生在<百年潮>2004年第8期发表<陈延年与鲁迅在广州的两次见面>一文,认为<鲁迅日记>里的"陈安仁"即陈延年.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撰此小文向朱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13.
"洪崖"一词,<敦煌变文校注>中被解释为是仙人名、地理专有名词,但是结合传世典籍、出土文献和方言现状等方面来考释,发现<校注>的释义并不准确,"洪崖"在敦煌变文中的含义应该就是其本义"高大的山崖".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07年第3期<[同治](即墨县志)中的<聊斋志异>佚文>一文,引<即墨县志>中"郭华野先生以清鲠受主知"一段文字,作者称说"此文不见于今传<聊斋志异>","该文应该是<聊斋志异>的佚文".其实,这一则文字正出自<聊斋志异>,<即墨县志>所载出处无差.只是它在<聊斋>中非独立成篇,而是包括在<公孙夏>文末的"异史氏曰"评论之中.  相似文献   

15.
匡池 《百年潮》2001,(12):68
<百年潮>2000年第4期刊登蔡志新先生的文章<汉字"钨"的发明人李国钦>,叙述我国近代实业家、美籍华人李国钦早年求学、探矿、创业的奋斗经历,给人启迪至深.唯文章题目和文内多处强调,汉字"钨"的发明人是李国钦,在李之前,汉字中没有"钨"字,是李于1915年创造了这个"崭新"的汉字"钨"等.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6.
张燕婴 《文献》2003,(1):18-30
<诗序>即<毛诗序>的简称.①历来对于<诗序>结构的划分有所谓的"大序""小序"(郑玄<诗谱序>②)、"古序""宏序"(程大昌<考古编>卷二"诗论十"③)、"前序"(<二程遗书>卷二上)、"后序"(范家相<诗沈>卷三"关雎"条)、"首序"(郝敬<毛诗原解序>)、"续序"(龚橙<诗本谊>"卷耳"条)、"下序"(<六经奥论>卷三"诗序辨"条④)等称谓,究其所以命名,多出于持论者的已定观念,难免庞杂难明.本文的讨论将放弃这些成说,希望能够比较客观地分析序说与各家诗说的关系,从而探究<诗序>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兴勤 《文献》2007,(1):137-143
庄一拂先生编著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①(以下简称<庄目>),因资料搜罗较为完备,常为治曲者称道.然以个人之力寓目曲海,终不免罅隙存焉.笔者在编撰<古代戏曲总目>、<古代戏曲总目提要>、<明代传奇要录>等著作时,曾剔出<庄目>"本事漏考"、"误标作者"、"一目多出"、"本事误注"、"漏收剧目"、"生平失考"六大类疏漏,涉及剧目百馀种,先后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报>、<艺术百家>等报刊上②,为学界同仁所认可.今又有所获,遂笔之于后,对<庄目>再作补正.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13日,<光明日报>第12版以"解读清华简"的专栏形式刊发了李学勤<周文王遗言>、赵平安<<保训>的性质和结构>二文.4月20日,<光明日报>第12版又刊发了李均明<周文王遗训之中道观>、沈建华<<保训>所见王亥史迹传说>二文.6月1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办的<社会科学报>第6版刊发了李学勤、刘国忠<清华简:先秦历史悬疑有待揭开>及黄怀信<"周文王遗言":<保训>>二文.<文物>2009年第6期刊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及李学勤<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家台秦简<归藏>首卦名<寡>,为<坤>卦别名,卦辞讲"不仁",夏后启投渊、共工坠江,都是"不仁"的恶果.次卦名"天",乃<乾>卦别名,卦辞说过早地让诸侯们来朝见,不利于农业收成."( )"是<既济>卦别名,卦辞以( )虫蛀咬席子,来隐喻商朝北方受到鬼方的侵扰.<师>卦残辞可与传本<归藏>缀合,讲周穆王西征的故事."( )"为"瞿"字异体,乃<睽>卦别名,残辞可与传本<归藏·瞿>卦佚文缀合,以"两羭"醉酒"三日然后苏",来隐喻商王朝国家无忧.秦简<归藏>与传本<归藏>的内容基本相同,而传本<归藏>实乃战国魏襄王墓出土<易繇阴阳卦>的佚文.它是战国早中期人在<周易>筮占体系的影响下,依托<山海经>、<楚辞>等文献里的人物故事,编撰而成的易学著作.  相似文献   

20.
买小英 《敦煌学辑刊》2007,3(4):324-327
"猴子与乌龟"的故事在中国西北、东北、东南地区均有发现.如:1、福建的<海母丞相>、2、吉林的<猴子和乌龟>、山西的<树梢猴心>、山东的<哪有闲心挂树稍>、蒙古族的<乌龟与猴子>;3、上海的<乌龟与梅花鹿>;4、藏族的<猴子与乌龟>、<猴子和青蛙>、<乌龟和猴子>;5、陕西安康的<猴子和鳖打老庚>、6、朝鲜族的<兔子与乌龟>,7、日本的<猴子的鲜肝>等,都是"猴子与乌龟"故事的异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