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什么苗民起义? 太平天国时代貴州苗民起义,是当时各族人民起义的一部分。本来貴州各族人民起义軍中任何一支都有苗民参加;特称为苗民起义,因为在这支軍队中,基本以苗族人民为骨干。乾隆元年以后侵夺苗民土地的三种方式苗族自乾隆元年(1736)被清朝统治者征服之后,苗族土地被滿汉地主猛烈的兼并。兼并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屯田,用政权力量强占。清政府設置  相似文献   

2.
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贵州南笼府和贵州、广西交界地区爆发了由王囊仙领导的苗民反清起义。自雍正年间,清廷对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以来,虽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一面,但同时也给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在贵州和广西交界的苗族地区,大量涌入的汉族地主阶级和高利贷者,与清廷各级官吏及苗族上层统治者相勾结,对苗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压榨和欺凌。他们大量兼并苗民土地,使其“尽成佃户”;同时又用高利贷进行盘剥,借谷一石,不出一月竟收三五石之巨,从而给苗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正如这次起义首领韦七绺须(即韦朝元)所说:“苗民穷苦,重利借债,后来债负愈多愈穷。”。这样,就造成了以清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与广大苗民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3.
从一八五四年(咸丰四年)至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贵州各族农民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先后爆发了大起义。由于这次起义发生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历史上也称咸同贵州各族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贵州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加民族最多、时间最长、活动的地面最广的一次农民战争。各族起义军给外国侵略者和清朝封建势力在贵州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促进了贵州各族人民的觉醒,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贵州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4.
三、轰轰烈烈的「咸同十八年反正」「咸同十八年反正」——贵州苗族人民这样称呼自己这一次历时十八年之久、持续了咸丰、同治两代王朝的革命。由于这一次苗民大起义规模巨大、内容丰富,并且和汉族人民的白莲教大起义有着极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连系,所以我们尽可以用「咸同十八年反正」来概括这一次整个苗、教大起义的内容。起义爆发后,立刻得到苗民普遍的向应,所有的青壮年苗民都投入了残酷的战斗——为了土地,为了生存!在青壮年苗民当中,渐渐流传开来一首悲壮的歌曲,歌唱着青年男子向自己的爱人告别:  相似文献   

5.
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县禹门乡沙滩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书香世家。六岁而孤,(九王)弱多病。在长兄教育下刻苦学习,“祁寒盛暑不少懈”。加之天资颖悟,因此,“年十四五赋诗属文,犁然成诵”。十八岁考取秀才,二十一岁补廪生。贵州自咸丰壬子(1852年)苗民起义,停乡  相似文献   

6.
杨芳,字诚村,贵州松桃人,生于一七七0年(乾隆三十五年),卒于一八四六年(道光二十六年)。他曾应童生试未被录取,都司孙清元见他精明可用,收为书办,因他能与苗族通话,饬其侦查苗情。杨芳在清军中,经历50年南征北战,官至一等果勇侯。一八四三年(道光二十三年)告老还乡。越三年病逝,终年七十六岁。兹对其生平事迹试作评述。一、镇压各族人民起义,维护封建统治一七九五年(乾隆六十年)春,贵州松桃及湖南乾州(今吉首)、永绥(今花垣)、凤凰四厅苗族人民,在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吴半生等人领导下,爆发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起义斗争。杨芳于苗民起义前夕,潜入石柳邓寨中侦察情况,被揪驱  相似文献   

7.
吴八月、石柳邓、石三保等人领导的乾嘉苗民起义,开始于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失败于嘉庆元年(1797)十二月,前后达两年之久。起义以贵州松桃、湘西的花桓、凤凰、吉首为中心,涉及范围包括湘西以及黔东北和川东南的苗区。这是苗族历史上一次大规模起义。本文准备探讨起义前后湘西一带苗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分析这次起义在苗族厉史上的重要意义。清初的“改土归流”,对于苗区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政府以礼部侍郎席尔达和湖南巡抚赵申乔、提督俞益漠等统大军进攻湘镇筸地区苗族,  相似文献   

8.
苏元春蒙冤下狱的幕前幕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元春,字子熙,1840年4月生,永安州(今蒙山县)人。12岁投天地会张高友义军当亲兵,清同治二年(1863年)受招安投湘军席宝田部,因剿太平军及贵州苗民起义有功升参将。中法战争中任广西提督,因功受赏二等轻车都尉及额尔德蒙巴图鲁勇号加太子少保衔。  相似文献   

9.
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次革命战爭。自从公元一六四○年(崇祯十三年)后起义軍便发展为拥有百万之众的巨大武装力量,在短短的数年之內,不僅推翻了朱明王朝的封建专制統治,而且建立了“大順政权”。但这支强大的农民武装佔据北京之后,不久就受到了挫折。公元一六四四年(崇禎十七年)革命领袖李自成牺牲,使起义軍遭到惨重失敗。关于李自成起义軍失敗問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明史”“李自成传”记載:刘宗敏(起义軍领导人之一)搶走吳三桂的爱姬陈圆圆,引起吴三桂的愤怒,因而勾結清兵鎮压了起义軍,使起义軍遭到失敗。吳伟业也有同样的看法,他在“园园曲”中指出:“痛哭六軍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紅顏”。三百多年来,不少人  相似文献   

10.
五、苗人起义軍的防御作战(1795年11月至1796年12月) 清軍配合他的政治攻势,自七月起,在各省數十万援軍大集情势下,就開始渡鳥巢河,沿途只是乱燒乱殺,但却不断遭受义軍襲擊,弄得時進時退,狼狽不堪。直至九月二十日,当時南洱知縣漢奸刽子手傅鼎率部攻高斗寨,(註一)吳半生不幸被俘率?清軍攻佔阳盪?吳隴登由於尚未履行投降条款,仍伪裝退至臥盤寨,(註二)十一月初三日,吳隴登誘擒吳八月,派他的兒子吳老觀縛送福康安“大营”。这一事件,說明了义軍頓導干部,缺乏应有的警惕,特別是負重要領導責任的吳八月,不審察情势,竟輕身投入虎口,致遭受敌人和坏份子的暗算,削弱了义軍領導力量,使义車从勝利發展轉入防御作战。  相似文献   

11.
規模浩大的捻军起义,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张乐行有沒有称为大汉明命王?有沒有封官設爵?军队組織如何?后来有没有变化?是捻军史上比較重要的問題。根据书面材料結合調查材料看,捻軍自起义以前直到1855年捻軍大联合的前夕,还只是一些分散的集团。 1855年秋,各部捻軍实現了大联盟,張乐行既沒有称“大汉明命王”,也沒有称“大汉”盟主,仅仅称为盟主,还是公议的(見《捻軍盟主張乐行布告》)。捻軍始終没有建立行政组织,也沒有設立各种职官或封爵,只有在自发基础上形成的軍事组織,即总、大、小不同的旗——是捻軍组織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2.
轟轟烈烈的捻軍起义,虽普遍发生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省,但它的主要地区,却在安徽北部的毫县、蒙城、宿县、阜阳、太和、颍上、灵璧、怀远一带。现在的渦阳县,便是在捻軍起义后,滑政府为了加强它的統治,划出毫县、蒙城、宿县、阜阳四县的部份地区建置的(見本刊封二所附《渦县設县前四县边界图》)。現在的渦阳县城,便是出名的捻軍发源地——雉河集。捻軍盟主張乐行,是今渦阳县西北12里的張老家人(原屬毫县),許多捻軍領袖也那是皖北各县人。捻軍起义为什么以皖北一带为中心,要找出这中間的原因,我們就得考察一下当时的皖北情况。  相似文献   

13.
幅軍     
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動期間,長江北岸的農民起义是以捻軍为主体的。除此以外,圍繞着捻軍的地方性農民軍,还有魯西北的黑旗軍和白莲教軍,鲁西南的長槍会連和文賢教軍,河南商邱的金楼寨軍和汝寧的陈大喜軍,山东溜川的刘德培軍和肥城黄崖山的强積中軍等。(注一) 另外,还有一支存在於苏魯边區和捻軍有密切联系,而坚持抗清斗爭達十三年之久的幅軍。在这篇短文里,我们将把幅軍的産生,發展及其敗滅的全部过程,作一扼要的途述。(注二)  相似文献   

14.
《林將軍傳》是朝鮮小說史上最爲著名的歷史演義小說之一,由於朝鮮將軍林慶業反清尊明、蒙寃死亡的生平事迹富有傳奇色彩,此書在朝鮮半島廣爲流傳。筆者在梳理林慶業傳記史料的基礎上發現,朝鮮英祖年間,《林將軍傳》小說最早以諺傳的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現存的漢文本小說出現於諺傳本之後,主要分爲兩個系統:一是諺傳小說的漢譯本,一是無名氏獨立創作的漢文小說。本文以韓國所藏九種《林將軍傳》抄本作爲研究對象,比勘諸本異同,考證其相互關係,對漢文小說《林將軍傳》諸抄本之間的關係做了較爲系統的辨析。  相似文献   

15.
黄巢所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是我国有名的农民战爭之一。它的紀律之好,几乎是大家所公認的。但历来的封建史学家和文人对黄巢起义軍的诬蔑性记载却也不少,这个影响是是非常惡劣的,直到今天这些影响还来徹底清除,下面就是要談的問題之一。公元881年四月,黄巢起义軍曾一度被迫退出長安,后来由于唐政府軍在長安的殘暴掠夺,起义軍乘机收复了長安,給唐軍以沉重打击。唐軍主將唐弘夫程宗楚等也被打死,于是起义軍声势大振。  相似文献   

16.
一十九世紀中叶,两广人民在天地会的領导下發动了声势浩大的大成国反清起义。这次起义的爆發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854年,由于太平軍在長江一帶發动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动,因而使广东的清军“庫貯源源撥解迁省,诸营兵力以调而單也”,反动势力一度削弱,給起义提供了机会;加之,这时太平天国又派人回广东策动,于是广东各州县的天地会乃于这年五月(陽历,以下同)“約期皆反”“同时并起”。在这次大爆發中,东筦县何祿(或称何六)首先發难于石龙墟,攻打博罗、增城,得到人民拥护,义軍多达十余万。接着,各地天地会群众紛紛响应:  相似文献   

17.
<正> 清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1796——1804年)的川、陕、楚白莲教起义,是我国十八世纪末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川、陕、楚等五省几百万农民、矿工参加起义军,纵横驰骋于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横扫清军,历时九年,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严重地削弱和动摇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基础,使清朝由盛而衰。  相似文献   

18.
<正>《華陽國志》記載宏富,考證翔實,久爲古今學者稱道,然歷代翻刻,訛誤在所難免,任乃强先生《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對該書進行了大量的訂補工作,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但校書如掃落葉,該書仍有一些訛誤的地方,兹舉二例如下:《漢中志》:漢安帝永初二年……漢陽杜琦,自稱將軍,叛亂廣漢郡,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有清一代,无疑是比较成功的。西和蒙藏,南抚群族,完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使命。然而,从雍正开始,南方的苗族却“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清代中后期的衰落与苗民起义亦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清代苗民起义的原因及苗族社会变迁问题的探索,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寻访南长城     
笔者从湖南一家杂志上看到湖南史学者贾昶先生以《苗乡古长城》为题发表文章,说“塞外的万里长城早已是名震中外了,然而湘西还有一座叫‘边墙’的内地长城,知者不多。它就是明万历年间统治者为了镇压苗民起义、封锁苗区而修筑的,西起湘西凤凰县与贵州铜仁交界的亭子关,东南达乾城(今吉首市)喜雀营,绵亘360余里。风风雨雨几百年,今只在凤凰县的黄丝桥还残存着一座古老的城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