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敦煌学辑刊》创刊号上,刊载了牛龙菲同志《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一文。文章从讲唱文体起源辞赋,梵文经偈与楚汉辞赋异质同构,中国佛教偈赞实系楚汉之声,变文即“谈辩”之文、源于纵横风气影响下的楚汉辞赋——四方面,论证敦煌讲唱文源于楚汉辞赋。文章引证丰富,观点新颖,但其中也颇有可商之外。兹就第三方面——敦煌讲唱辞的音乐来源方面提出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2.
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以散叙说、以偈语宣赞为主要形式。其中的“以散叙说”是指长行(契经);而“以偈语宣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偈颂。“偈”乃梵语“偈陀”之略称,意译为“诗”或“颂”,而中土佛教界人士通常所说的“偈颂”,便是一个利用梵汉对举方法创造出来的词汇。偈颂是佛教经典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内容主要是演绎抽象的宗教哲理,或简洁明了地概括佛法大意.普遍地流露出理致掩盖情的倾向,充溢着佛教的伦理观念和教化意味。  相似文献   

3.
《神州》2006,(2)
当2005年10月17日,我国神舟六号再一次载人升空并成功返回, 圆了中国多少年来的飞天之梦。一位航天少帅的多年来的理想也从此变为了现实。他就是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兼总体部部长、神舟飞船总设计、热空结构与机构测控、仪表照明等分子系统总指挥——于登云。刚过不惑之年的他,仍豪情万丈地说:“可以说,若把我的经历比做金属学中的‘调质处理’话,那在武汉上大学是‘加热’,在哈尔滨读研究生是‘淬火’,在北京工作是‘回火’。最终,经过不同时期的锤炼,成为优质钢。”  相似文献   

4.
“知难行易”是孙中山提出的著名的哲学命题。他一再提醒人们:“有一件事要诸君留心的,是本总理的学说,和古人的学说不同,古人所信仰的是‘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我所信仰的是‘知难行易’”。又说:“古人说‘知易行难’,我的学说是‘知难行易’。从  相似文献   

5.
“梅州”名之来历,众说纷纭:有的说:“州本地有梅峰、梅水,即谓以山水得名’’;有的说:“因其地多梅花,并有梅口镇及梅溪,故以梅为名”;有的说:“梅州得名实由于当时本地有‘梅溪’(即今梅江)、‘梅口镇’(即今松口)”有的说:“‘恶溪’改称‘梅溪’、‘敬州’改称‘梅州’,都是取义于‘梅王封地’而来”。还有的说;“当地盛产煤,煤、梅谐音”……  相似文献   

6.
何满子杂文集《五杂侃》,有一篇《明初的酷刑》。开头便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多有严刑酷法,相传纣有‘炮烙’、‘蛊池’,前者是以火柱烤人,后者是将人放人毒蛇坑。”短短的一句话,四十个字,至少有三点我觉得不妥,值得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7.
顾正秋,一个因时空阻隔而被大陆观众忘却的海峡两岸的京剧名伶,有“台湾梅兰芳”之誉。今年已八十高龄的顾正秋回忆自己的舞台生涯,不胜感慨地说:我一生唱了近百出戏,觉得舞台就是人生的缩影。她直言:“我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都是从‘戏’里汲取;我的友情、爱情、婚姻,也都因戏结缘。”  相似文献   

8.
炮烙和蛊池 何满子杂文集《五杂侃》,有一篇《明初的酷刑》。开头便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多有严刑酷法,相传纣有‘炮烙’、‘蛊池’,前者是以火柱烤人,后者是将人放入毒蛇坑。”短短的一句话,四十个字,至少有三点我觉得不妥,值得提出来商榷。 首先,纣所在的殷商不属于封建王朝,而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我国从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到了春秋、战国之交,便  相似文献   

9.
牛鹏涛 《神州》2011,(5X):36-36
关于“小品”一词的定义,学术界历来有多种解释。《辞海》解释说,“小品”是一种文体,随笔杂记等短小文章的通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解释“小品”说:“散文品种之一。‘小品’统称那些抒写自由、篇幅简短的杂记随笔文字。”  相似文献   

10.
敦煌写本有关孟姜女传说内容的卷子,被认为是孟姜女传说在唐五代时期由杞梁妻传说演变成型的重要文本证据。但敦煌写本相关内容的卷予共有9个,其中散韵相间文体的5个,全部是阙题残卷,都被校录、研究者一概拟题、称名为“孟姜女变文”,缺乏依据;通俗歌辞体裁的卷子4个,得“捣练子”10首,都被校录、研究者拟题、称名为“捣练子·孟姜女”、“孟姜女小唱”等,是以偏概全。事实上,当时的孟姜女传说,流行的是多个“版本”,就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同时并存着“杞梁妻”、“孟姜女”、“姜女”等多种。这样的“不统一”,才是孟姜女传说故事传承的生态原貌。  相似文献   

11.
律句(下)     
洛地 《古今谈》2002,(3):42-50
我国韵的句,首先有“句型”,“句型”之内有“句式”。韵之有“句型”,虽然是由我说出来的,但和由我发现、提出:“韵句,以韵脚为基点向上建筑成句”有些不同;“句”之有“偶”、“奇”,并不是我首先发现的。明代大曲家汤显祖在给他的友人凌漾初的信中,  相似文献   

12.
董雪 《神州》2011,(2):44-44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然而“语文”又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这时期的清华生活,却是相对平静的黄金时期。杨振宁先生回忆:“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相当混乱,但清华园却是‘世外桃源’,我们的确过了八年幸福而又安定的生活。”宗璞先生也说:“我常说父亲和母亲的分工有点偈古希腊。在父母那时代,先生专心做学问,太太操劳家务,使无后顾之忧,是常见的。应该说,他们完成了上帝的愿望。”马约翰、李广诚、赵元任等先生的家庭不仅和睦、亲切而且也很有趣。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部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史专著《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 ,是傅斯年先生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讲中国古代史的专著。据他自己说 ,到民国二十年 (1931年 )夏 ,“写成的将三分之二矣”。他在《夷夏东西说》的前言里说 :“这一篇文是我在‘九·一八’以前所作《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中的三章。这一书已成之稿 ,大致写在‘九·一八’前两年至半年间。这三章是 (民国 )二十年 (1931年 )春天写的 ,因时局影响 ,研究所迁徙两次 ,我的工作全不能照预定呈规 ,所以这一书始终不曾整理完。”在《周东封与殷遗民》的“前言”里 ,他又称此书的书名为《古代中…  相似文献   

15.
宝卷是一种民间文学,用接近口语的文字写成,形式有说有唱。它的文体形式和敦煌变文很相似,又有人称它是“活着的变文”。宝卷传唱历史久远,宋以后曾经流行于全国,但不久即湮没无闻。时至今日,宝卷在其他地方已成历史,唯独在河西走廊仍活跃在人民中间。河西宝卷既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又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河西宝卷融诗、词、歌、赋、散文于一体,每本都有一首“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作为开讲偈,介绍卷本的基本内容,以便引起听众注意。如《金龙宝卷》开讲偈是:“千两黄金万两银,有钱难买父母恩。父母在世不…  相似文献   

16.
王宁 《中华文史论丛》2003,(74):247-252
《南村辍耕录》收金院本名目,其中有“和曲院本”一类共十四目,关于“和曲院本”,历来学多有异说,王国维云:“其所着曲名,皆大曲、法曲,则和曲殆大曲、法曲之总名也。”关于具体的演出形式,并未涉及。郑振铎{中国俗学史)第七章“宋金的‘杂剧’词”提出相左意见,认为:“和曲或可解作和唱之曲。”  相似文献   

17.
《玉篇》残卷卷九《欠部》:“歒:子合、子陆二反。《说文》:‘呜歆也。’野王案:口相呜之声也,或为嗽字在口部。又音徂感反,《左氏传》:‘响有昌歇白黑形塩。’杜预曰:‘蒲殖也。’舴名毯,《说文》为鱼字,在鱼部。”  相似文献   

18.
《光明日报》1988年7月26日发表史国藩《关于孔夫子对待经商的态度》文,认为:5年前(木巳)人在该报上所发的《读书人不要染上市侩气》中,“引用‘赐不受命,而货殖焉’来说明孔夫子不满意子贡经商一例,似乎不妥”。又从这一事例论起,连举两例,得出结论是:“说明孔夫子是同情经商的。” 所举一、二两例都出自《论语》,一是《先进》篇的“赐不受命,而货殖焉,镱则屡中”。说,“显然,这是孔夫子对端木赐善于经商表示赞赏。”二是《子罕》篇的:“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韞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说:“这是孔夫子对商品买卖感兴趣的一种乐观自豪表现。”尽管不免有拔高之嫌,但总还是有所依据的,而第3例所举《孔子家语》中的“置六关”,是应加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1、以之会文,可不慎钦代词“之”字何指,大致有两种解释。周本。郭本、向本、龙本及(义证),都以为沿上文而应指声和情。郭注还特意指出,“声音有当与不当,即下文说的‘比语求始(原作“量”,郭依冈本校改),反音未暇’。情感有合礼与不合礼,如潘岳‘悲内兄’‘伤弱子’。所以说:‘以之垂文,可不慎铁?”’确。牟本、赵本对“之”字的理解与以上各本稍有不同。牟往日:“之,指上述不待翼可飞,没有根可固的道理。”故本条二句译作“根据这个道理来从事写作,就不能不十分慎重了。”赵泽大体意同。两解并皆可通。因为根据声音可…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训练,不妨练一练故事新编。根据有三: 一、专家考评,故事新编体现素质。从高考作文谈素质,这是今年的新话题。江苏省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赤兔之死》、《刘备访友》、《新西游记》诸篇,皆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塑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你一经细读,便油油然生出赞美之情。”(《阅卷随想》,见《金陵晚报》2001年7月24日)紧接着,《人民日报》发表了乔聿的文章,认定《赤兔之死》“是一则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的故事新编”,展示了“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今年高考,进而在素质教育中的分量”。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