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最近几年,列弗年科夫在国内的学术刊物上,就雅各宾专政问题积极地发表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可以非常扼要地概括为以下两个基本论点: 1.雅各宾专政作为法国革命最高阶段的革命政权,其社会性质是纯粹资产阶级的,这是革命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专政。这个政权的政策是左右开弓的,既反对保王的吉伦特反革命派,也反对人民运动。2.在这个阶段,有两种专政存在并且相  相似文献   

2.
成都武侯祠的“攻心”联在释读和研究上还存在分岐,本分析了该联的写作背景,介绍了从正面肯定诸葛亮功绩的释读,着重指出联中“不审势”主要指蜀汉集团始终坚持的“兴复汉室”的国策,“宽”指汉末西蜀刘璋政权对土豪族的政策,“严”指蜀汉政权对土豪族的政策,“皆误”指他们因此先后失败。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反对苏维埃政权,消灭苏联,这是美、英、法帝国主义的一贯政策,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后,英美政府不得不和苏联结成联盟共同对希特勒作战的原因,约有下列三点:首先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在实践上比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间的矛盾更为剧烈」。德国在第一次大战失败后,割地赔款,受着英法的奴役。但是德国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等待时机复仇搏斗。一九三三年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德国走向发动战争的新阶段。但当希特勒德团羽毛未丰  相似文献   

4.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是如此深远,“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记,都是在法国大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我们知道,在法国革命前期雅各宾专政广泛展开了废神和造神的运动,在政治上向宗教宣战;而在其后期拿破仑则同罗马教皇达成了政教协议,在法国恢复了天主教,实现了宗教和平。这是对待宗教信仰上两种不同的政策。究竟哪一种政策在当时是正确的呢?史学界说法不一。本文试图通过这两种不同宗教政策的比较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打着“匡复汉室”旗号的蜀汉政权何以最早为曹魏所灭?对此,历代史家有过不少阐论,但我认为,人们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却忽略了蜀汉政权与益州土著力量之间主客矛盾的研究,而这个矛盾,在蜀汉立国几十年中,始终影响着它的内外政策。本文即拟就主  相似文献   

6.
王侃 《史学月刊》2005,(6):125-128
国民党统治在大陆彻底崩溃之后,蒋介石不愿面对失败的现实,提出了“反攻大陆”政策。但是随着祖国大陆社会主义政权的日益巩固,其“反攻”政策虽屡经调整,终成泡影。长久以来,限于资料原因,少有人论及这个问题。即使有那么几篇章,也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当年抓捕台湾派遣特务的公安或军队负责人对某一事件的回忆性描述;另一个方面是研究台海问题的学把“反攻大陆”政策作为必须交代的历史背景而作的概况介绍。因此,本根据台湾方面出版的各种史料,对所谓“反攻”政策的来龙去脉做一个详细梳理,以备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在短短的七十二天里如何对待剥夺者?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曾说过;“无产阶级在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一些史学工作者以此为据,认为巴黎公社没有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豪强、军阀各据一方,激烈混战,最终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个政权,他们在各自的统治区内,政治上有所建树,经济上有所恢复发展,其他方面也有所成就。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实行了较为适时的统治方针,二是有一个相当成功的人才政策。清人赵翼曾说:“人才莫盛于三国。”因为“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三国的人才政策又各有特点,各有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9.
理雅各以译介中国经典而成为19世纪欧洲著名的汉学家。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由“译名之争”肇始。“译名之争”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God译为汉语。作为论争一方的主要人物,理雅各的观点也经历过由最初的译“神”到最后的译“帝”的重大转折。这其中理雅各深入中国经典,以大量的例证论证了将God译为“上帝”与《圣经》的并行不悖性,这也体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相似文献   

10.
西汉政权是继秦王朝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这个政权对商贾采取的政策曾几经变化,由高祖至武帝,先后经历了压抑——巧取——豪夺的三个阶段,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同商贾的矛盾和斗争。一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刘邦在取得政权以后,由于秦的暴政以及连年战争,面临着经济凋敝的严重问题。“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便是当  相似文献   

11.
孔祥宇 《百年潮》2013,(2):57-61
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垮台,除了革命势力的打击外,也与其国内外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主要以国统区报纸上海《新民晚报》上的漫画为媒介,来分析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肆意挑起内战,违背国民意愿  相似文献   

12.
西方关于新中国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的见证:外国人亲历新中国人民思想和精神面貌的变迁 埃德加·斯诺在建国后第一次重访中国后所著的《大河彼岸》中记载了这种变迁给他的印象。法国记者K·S·卡罗尔在看到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后,将中共的政策与蒋介石政权、斯大林时期的政策相对比,发现了这些变迁的深刻根源。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被费正清评价为“试图用兵刃和斧头塑造中国的新人”,国民党“净化道德”的失败说明“世风日下的根源在于经  相似文献   

13.
抗战刚宣布胜利,上海、北平、天津等地就迅速掀 起了一股接收敌伪财产的狂潮,滚滚金钱,流进了各 色接收大员的私人腰包,接收变成了“劫收”。蒋介石 的国民党政权,由此一发腐败得不可收拾,以致三年 后蒋介石面对在大陆的失败时不得不哀叹:“我们的 失败,就失败于接收!”  相似文献   

14.
颜公平 《文史天地》2005,(10):14-17
抗战刚宣布胜利,上海、北平、天津等地就迅速掀起了一股接收敌伪财产的狂潮,滚滚金钱,流进了各色接收大员的私人腰包,接收变成了“劫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由此一发腐败得不可收拾,以致三年后蒋介石面对在大陆的失败时不得不哀叹:“我们的失败,就失败于接收!”  相似文献   

15.
1905年革命是俄国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此后俄国社会动荡,沙皇政权岌岌可危。1906年担任俄国首相的斯托雷平为了消除革命,巩固沙皇政权,执行了以维护稳定为目标的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6.
闻一 《炎黄春秋》2013,(2):89-94
“契卡”是俄文缩写词,其全称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也简称为“全俄肃反委员会”。关于“契卡”的成立,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其意义上都有不同的说法。在苏联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官方说法是,“契卡”是红色恐怖反对白色恐怖、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固然说明垄断资产阶级决定抛弃国家政权的自由民主形式,代之以恐怖的独裁统治,但是,法西斯党通过“罗马进军”取得政权之后,到法西斯独裁统治确立,还有一段过程。1922年10月30日建立的墨索里尼第一届政府的统治方法仍然承认议会的立法权,1848年颁布的意大利宪法不仅未被废除,相反,直到1924年11月22日墨索里尼在众议院宣布修改  相似文献   

18.
杨崧愉 《历史研究》2022,(3):169-191+224
18世纪末,一批英国激进分子流亡到美国,在美国激烈的党派斗争和政治文化分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798年,在英国“反雅各宾主义”影响下,美国联邦党主导的政府制定了《惩治煽动叛乱法》,严厉打击反对政府的言论,防止共和党和“雅各宾派”颠覆政府。英国流亡者以英国政治为参照,抨击法令,谴责联邦党效仿英国体制,在美国建立贵族统治,剥夺公民自由权利。流亡者反对联邦党人的政治修辞广泛传播,形成强大公共意见,最终促使法令失效。流亡者的介入使美国建国初期的党派斗争与大西洋世界的政治变动息息相关,呈现鲜明的跨国性。  相似文献   

19.
黄道炫 《近代史研究》2003,11(5):80-113
1933—1934年国共间的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是一次拥有各自疆界、政权和社会组织的两个政权之间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战争以中共的失利而告结束。中共失利的原因,除广为人知的军事政策的不智外,还和交战另一方国民党方面战略战术的变化有关,而中共军事政策错误本身,除“左”倾主观因素外,也和对手的压力和逼迫密切相关。作为一场国民党方面发动、中共被迫应战的持久消耗战,苏区人力、物力等作战资源难以应付持久消耗的需要,而“左”倾领导下中共政治资源的削弱,进一步限制了中共作战能力的发挥,这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战争的最终成败。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制定了总战略。总战略在南部非洲区域层面体现在要将相关国家纳入南非控制的体系,而对拒绝接受控制的国家,南非则采取扰乱政策,对它们进行多种形式、不间断、低烈度的扰乱。南非的扰乱政策给这些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阻碍了整个南部非洲区域的发展。但是,随着种族主义政权的垮台,南非的这一政策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