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应用概率的方法,以结构损伤指数、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概率法的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综合现状分析与实验数据,在一定烈度下计算各种破坏状态等级中每一种破坏状态出现的概率,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应为概率最大的地震破坏状态,从而比较准确地判别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程度。并对经受过汶川地震的两种结构形式的古建筑进行了验证,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将提高木构古建筑震害预测的准确性,为古建筑抗震加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砖石古建筑主要破坏原因之一,如何选择合适的抗震加固方法是减少砖石古建筑在地震中破坏的主要措施。本文首先在总结了地震中砖石古建筑的震害特点和现有的加固方法的前提下,对几个已经加固的砖石古建筑的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砖石古建筑的抗震加固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砖石古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汶川地震造成的古建筑震害及对古建筑的保护,根据古建筑震害资料,通过归纳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不同的震害症状:对木结构而言,主要有地基破坏、柱底侧移、柱身倾斜、节点拔榫、装修开裂、梁架歪闪、瓦件掉落、填充墙破坏等;而砖石及砖木结构由于承重材料的抗拉、压、剪强度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倒塌等严重震害。在此基础上,通过勘查分析方法,获得了古建筑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地震力过大、古建筑缺乏及时保养与加固、施工原因及砖石材料本身强度差的原因等。针对不同的震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固建议。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为提高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应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与加固,及时清除各种隐患,将地震产生的破坏减小到最轻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壁画文物,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大雄宝殿为例,对汶川地震作用下殿内壁画的震害进行了研究.根据震后勘查结果,讨论了大雄宝殿壁画的典型震害症状,分析了古建筑侧脚构造对壁画抗震的有利影响.根据大雄宝殿壁画加固工艺作法及古建筑榫卯连接特点,建立了大雄宗殿的震前有限元模型.为研究汶川地震作用下壁画的震害特征,首先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然后将模拟汶川地震波进行调幅,然后作用于大雄宝殿进行地震反应分析.通过采用时程分析法,获得了地震作用下不同时刻壁画整体的内力与变形响应峰值,并获得了典型节点的地震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大雄宝殿壁画开裂与空鼓的主要原因是面层与墙体粘结不牢导致的受拉破坏;地震作用下壁画保持稳定的振动状态;为提高壁画的抗震性能,壁画木框与外墙板间应加强连接,并在空隙处填塞隔震材料,同时应加强壁画本身保养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存大量的砖石结构古建筑急需修缮保护,但文物行业目前还没有关于古建筑修缮质量控制的一套完整标准体系和规范。鉴于当前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发展水平,本文针对砖石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就现有相关其它行业规范在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中的材料、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同时针对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的特性提出问题及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对古建筑木构架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对脱榫状态下的燕尾榫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分析得到残损状态下的木构架力学性能。按照预加载-加载的试验方案对构架进行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节点主要破坏形式、脱榫量对构架破坏的影响、极限承载力及极限荷载的取值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地震前后古代建筑的检查方法和加固维修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是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为了避免或减少地震对于各类古代建筑的破坏,就有必要了解地震时这些建筑物遭受破坏的原因,掌握地震前后检查古建筑的方法和进行加固维修的简易措施。一、地震对古建筑的破坏地震时,从震源产生的振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出去。这种地震波引起大地震动,其中造成地面上下跳动的地震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集中了很多优秀的古建筑木结构,但由于年代久远,结构经受了各种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有些甚至面临倒塌破坏的危险。为了准确了解结构的现状,发现结构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必要对现有的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系统的检测鉴定。本研究以雍和门为例,介绍了此类建筑的检测鉴定方法。首先完成了结构的图纸测绘工作,并对结构承重构件及主要节点的受力和变形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勘察测量,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无(微)损检测技术,如采用探地雷达对地基基础情况进行了探查,采用微钻阻力仪、应力波扫描仪等无(微)损检测设备对木构件材质情况进行了检测,采用脉动测试法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部分木构件进行了树种鉴定。最后,基于以上检测结果对雍和门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鉴定和评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建筑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故宫古建筑结构可靠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故宫古建筑,采用归类汇总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故宫古建筑木结构的典型残损问题。基于大量现场勘查及理论分析结果,对故宫古建筑存在的典型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可行性加固建议。通过典型算例,对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方法进行了深入论证。结果表明:故宫古建筑木结构的柱子、斗栱、榫卯节点、梁架、屋顶、墙体等各部位都容易产生开裂、糟朽、变形、拔榫等可靠性问题并影响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与木结构的构造特征、木材材料性质及施工保养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可靠性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法,可提高古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2011,(5):40-41
1906年4月18日的旧金山大地震,是美国迄今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震级7.9级。这次地震是沿着著名的圣安德烈斯大断层发生的。在地度甚微。地震的破坏区沿断裂带延伸很长,但离开断裂带50公里就看不到破坏了。由于地震前后横跨断层有重复三角面上造成的断裂带约300多公里长,其锚动方式几乎是平推的,有些地方水平错动幅度达7米,而垂直错动幅测量资料,从而得到了震前震后震源断层变形和位移的资料。据此,美国学者里德提出了著名的弹性回跳理论,并建立了地震是断层突然错动形成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古代砖砌体建筑由于材料劣化、环境影响,材料特性及力学性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为了保护历史文化的载体,结合古建筑材料获取原始且必要的数据,系统总结了古砖、传统灰浆的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简要归纳了古砖、传统灰浆和古砖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单砖和砌体抗压强度的差异以及古建筑砌体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古砌体如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古砌体材料及结构的损伤机理等的研究提出了展望或建议,可为砖石古建筑的修缮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墓葬环境及出土后保存环境因素的影响,使青铜文物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表面大多积满了各种类型的腐蚀产物,出土时多已破损或变形,有的甚至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为了及时实施科学的保护修复措施,以免再次发生损坏,针对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出土垂鳞纹秦公铜鼎的损坏状况,进行了取样检测分析、表面清理、粘接、修复复原、缓蚀和表面封护等保护修复技术处理,处理后器型完整,纹饰清晰,色泽协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尽量减少在修复工作时对历史建筑造成不可预估的破坏,修复前对建筑的病害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北京近代建筑砖石墙面为研究对象,针对近代建筑的砖石墙面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每类建筑病害特征,对其病害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即病害分析。研究砖石墙面的病害成因,对寻求适宜的砌体病害保护修复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回顾我国的古建筑维修,是从修缮走向维修。修缮实际是指以传统方法补修阙漏,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古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形式完整。也就是当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或者遭受损失时,使其恢复基本的安全形态。这一时期的修复,按照历史的惯性进行,大家并无专门的准则。很多古代的木结构、砖石结构的建筑物都曾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了修缮。对这类的修缮,主持者多是熟悉和了解传统古建筑的建筑师或者工程师,也有一些是匠师。  相似文献   

15.
古建筑防工业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止工业振源引起的地面振动对古建筑结构的危害,本课题对古建筑结构的容许振动、动力特性和响应计算、古建筑结构现状的判断、地面振动传播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主要的工业振源和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的大量靠现场实测、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提出以疲劳极限作为确定古建筑结构容许振动的依据;(2)建立了殿常、楼阁、古塔、钟鼓楼、宫门等的动力特性计算模型;(3)应用波动理论判断古建筑结构的应力现状;(4)得出不同土层中振源频率随距离变化的规律.以上成果均已纳入国家标准<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藏罗布林卡三大宫殿之一的坚塞颇章宫为实例,分析藏式古建筑的结构特点,探讨计算分析方法,并针对静力荷载工况和地震组合工况下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讨论。本研究区别于以往藏式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在于:在计算分析中将墙体建入整体结构模型,考虑墙体对结构的影响;考虑墙体和木柱的“收分”造型的影响;将楼板和屋面的密布木檩等刚度转化为单向板考虑;同时考虑构件已存的变形缺陷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西藏坚塞颇章宫在静力荷载工况作用下,整体状态良好,梁柱墙及节点均满足承载力要求;在地震组合工况作用下,部分柱和墙不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在地震作用下,该建筑刚度较小的木结构构件首先发生振动。结构薄弱部位是中部四根二层通高木柱。这四根通高木柱长细比较大,刚度较小,一旦发生较大的变形,将直接影响整体结构安全。木柱与墙体之间的变形差异较大,两者变形协调性较差。此外,存在变形缺陷的中部通高木柱所在梁柱节点的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应注意加强防护。研究涉及的计算分析方法及相关计算结论对藏式建筑结构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清古建筑木结构典型抗震构造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分类统计方法,研究了我国明清古建筑木结构的典型抗震构造问题。基于大量工程现场勘查结果,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典型抗震构造问题进行了归纳汇总,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加固建议;基于典型算例,对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方法进行了深入论证。结果表明: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柱子、斗棋、榫卯节点、梁架、屋顶等各部位都容易产生开裂、糟朽、变形、拔榫等抗震构造问题并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与木结构的构造特征、木材材料性质及施工保养等因素有关;对这些抗震构造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加固措施,可减轻或避免结构产生的震害。  相似文献   

18.
平遥古城墙毛细水上升控制方法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建筑墙体毛细水上升受古建筑墙体的水分进入量、蒸发率以及古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特性三方面的影响。在分析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毛细水上升控制的三大原则,对毛细水上升控制方法的种类进行划分。根据平遥古城墙的具体情况对各种毛细水控制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按照对古城墙原貌的破坏程度、控制效果、实施难易程度、成本费用的优先顺序综合对比确定毛细水控制方法在平遥古城墙防风化保护中的可行性顺序如下:修复石膏法、古城墙表面加热方法、古城墙墙基底部通风方法、化学阻隔方法、古城墙墙体旁修建地下排水渠的方法。横截古城墙墙体嵌入不透水阻隔层的方法、古城墙墙体建造拱形断面的方法以及大气虹吸管的使用在平遥古城墙防风化保护中并不可行。  相似文献   

19.
纪晨然 《风景名胜》2020,(2):0264-0264
本文就安徽省部分地区文化古建破损筑等问题,通过数字影像、数据采集等手段建立模拟数据库进行古建筑的数字化复原。将三维建模、虚拟交互等技术与所学专业三维创新设计相结合。打造虚拟与现实合为一体的立体空间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网络技术,使更多的人了解和保护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人类社会进步的实现,是从传统的文化遗产里体现出来的真理中汲取营养,古建筑作为过去的见证物,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为了今天和未来的进步与发展,意味着文明的延续,同样意味着人类自身价值的递进。文章运用新媒体技术对当前古建筑保护方式进行探索,提出对古建筑数字化复原 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阎敏  柏柯  纪娟 《文博》2011,(6):74-79
本文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广元千佛崖石窟造成的震损评估工作,介绍了因地震导致的石窟显性"震损"、隐性"震损"及其它潜在隐患的特点、表现形式及调查方法,以及基于岩土治理工程的考虑,进行地震灾害或危险性分级的评估方法,不仅对科学认知广元千佛崖石窟的地震损坏状况,切实做好广元千佛崖石窟的抢救性保护方案设计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也为今后进行石窟寺类文化遗产的地震破坏调查和评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