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牧 《东南文化》2004,(3):78-82
现存浙江早期佛像、新昌弥勒与绍县石佛始雕于南朝,而经后人修整,柯山大佛始建于唐代而经宋人修饰。  相似文献   

2.
自东晋至南朝,观音信仰已普及民间,名称由光世音转变为观世音,刘宋元嘉二年铭石刻画像正值过渡期,其内容所示,南朝佛教不仅具有贵族佛教的性格,而且已存在于极为平民化的信仰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成都市物管理处从废品收购站收回一件青铜佛像,收回时佛像的双膝处已被砸残,后背及座子已砸变形,左膝处有修补痕迹。但整体形状基本完好,大致可以恢复其原状(如图所示)。该尊佛像以红铜为主要成分,螺发,肉髻细而高,髻顶有圆球形宝珠,发际线在额中略向下呈弧形,脸部瘦削,眉心有白毫,短下巴,双耳下垂,胸部肌肉隆起。披袒右袈裟,露右乳,  相似文献   

4.
邢继柱 《收藏家》2012,(1):47-56
西藏地处世界上最高的地区,三面环绕着巍峨山脉。在这广阔而又荒寂的区域,生活着顽强的藏族游牧部落,他们的居住区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藏族居住区可分为五个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5.
陕西彬县大佛寺建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原名“应福寺”。唐太宗李世民为他指挥下的豳州浅水源和五陇坂大战中阵亡的将士祈福所建。北宋仁宗皇帝为养母刘太后庆寿时,改名“庆寿寺”,寺内有巨型佛像,故俗称“大佛寺”。  相似文献   

6.
韩星海 《丝绸之路》2007,(10):64-65
四面要塞,塬下沟壑,三水交汇之处形成一宽敞的河滩,在一望无际的河岸上,耸立着一座美丽的小山城,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陕西省麟游县。  相似文献   

7.
刘丽超 《神州》2012,(17):201-201
藏传佛教舞蹈存活在仪式中,存活在每一尊佛像的形象中。藏传佛教每年都会有很多重大的法会举行,大法会上僧人会跳传统的羌姆,他们的舞蹈并非即兴,舞蹈都是有一定顺序和叙事性。然而,作为舞蹈这个视角看佛教仪式,对于每一种佛像的形态采集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采集的佛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樊英 《黑龙江史志》2013,(21):300-300
铜佛寺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西约20公里,属于长白山区。然而交通却很发达,公路、铁路都经过这里,设有铜佛寺火车站。本文讲述了铜佛寺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本文介绍的佛教造像,对造型、服饰等进行研究和探讨,以确定其制作的年代.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三国时期的画像与佛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盆地内被确认为三国时期的出土物并不多,只有郫县出土的蜀汉铜弩机、威远县出土的蜀汉铜钱、大邑三国画像砖墓、忠县蜀汉崖墓等几组,因而在三国研究中就显得更为珍贵。本对四川大邑三国墓等处出土的画像砖和忠县蜀汉墓等处出土的佛像的内涵进行探讨,进一步谈谈它们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申 《中原文物》2006,(5):66-70
云冈20窟佛像的图样来源属于犍陀罗-凉州系统佛像,其坐像的衣纹形式在昙曜五窟中别具一格。至云冈第2期即太和时期,以20窟佛坐像为范本的石窟佛像和单尊铜石佛像盛行一时,确立了太和时期独具特色的佛像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王锋钧 《文博》2012,(1):66-71,97
十六国北朝时期,长安(今西安)城内外高僧云集,西域大德来此弘法者络绎不绝,这里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西安地区已发现的此期佛教造像数以百计,与同期周边石窟和其他地区造像相比,既有时代共性,也有显著的区域特征。本文依据考古文献资料,以本地出土的纪年造像为主线,对西安地区北朝隋唐石刻造像的佛、菩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归纳探析。  相似文献   

13.
王恒 《文物世界》2001,(2):24-27
自犍陀罗艺术创造了佛像以来,其所着的服装一直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佛教徒对佛陀的尊敬与热爱(使其穿上最时髦的衣服),更反映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人类社会的服装形态。  相似文献   

14.
略论贵州清镇汉墓出土的早期佛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围绕贵州地区出土的早期佛像,对该佛像所在的青铜钱树、出土钱树的墓葬年代、墓葬与钱树的化性质、墓主身分、佛像传入路线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佛教至迟在东汉末期前后已经以某种变相的形式传入贵州地区,并且已有佛像出现。佛像很可能是通过四川地区传入贵州地区的,但当时贵州地区的人们对佛像的理解似乎比四川地区更为肤浅。佛像最初的传入贵州地区则可能是通过当时盛行的钱树这一媒介物,其背景当与升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以汉晋考古材料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最早的佛像出现在长江上游地区,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佛像的起源。  相似文献   

16.
古龟兹地区(今新疆库车、拜城一带),卢舍那佛像不仅见于克孜尔这一具有浓郁龟兹本土特色的石窟中,也见于有浓郁汉地风格的库木吐拉和阿艾石窟所谓的“汉风”洞窟中,从而形成龟兹本土和汉地两个不同的系统。这主要由于唐朝对龟兹的经营开发,使汉文化,包括汉地佛教及其艺术进入龟兹所致。特别是新发现的阿艾石窟中的卢舍那佛像,窟内古代题记中包含其尊名。此像的面世,为学术界确切命名这类佛像提供了最直接、准确的参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嘉金铜佛像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山东莒县博物馆所藏的一尊元嘉二十一年金铜佛像,并就其造型艺术与海外现存同类金铜佛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古格之忆     
佛教深入古格的社会生活,还体现在遗址内随处可见小佛像、散乱的经卷,以及大量刻有佛像或六字箴言的玛尼石。在几座窑洞的壁龛中,我们也发一现了相对完整的佛像。礼佛信佛,是古格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
白文 《文物世界》2006,(2):16-18
陕西风翔博物馆新近征集的一通北周天和年问四面造像塔(566~569年)。质地青石岩,造像塔由三部分组成,上为圆形覆钵体,四角刻出似单瓣仰莲叶衬托出圆形覆钵,与方形柱体形成衔接,中间四面的方形龛中雕刻组群佛像,下为基座,一面刻有题记。通高0.71米,基座边长0.32米(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