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时期海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张芳海河流域在明清时期为京畿之地。为了解决京师的供应问题,每年需从南方漕运大批的粮食。明清每年额定的漕粮为400万石。但漕运艰巨,“京仓一石之储,常糜数石之费”①。为了减少对南方漕运的依赖,明清两代都重视发展畿辅地区的农业生...  相似文献   

2.
魏怡勤 《江苏地方志》2022,(4):29-31+43
<正>京杭大运河自元朝开凿贯通以来,历经数百年,其南北漕运、盐运等运输功能不断增强与改善,成为沟通南北经济社会的大动脉。本文以“徽班进京”事件和“十番锣鼓”形成发展为例,论述运河经济对运河沿线城镇的民间戏曲、音乐文化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淮安自古便是南北交通要道。明清时期,淮安是黄、淮、运的交汇处,为漕运和商旅必经的咽喉要道。淮安作为漕粮转运的一个重要枢纽,明清时期这里设有包括漕运总督在内众多的漕运管理机构和官员,其中就包括淮安运河水次仓——常盈仓。淮安运河水次仓的设置与沿革明代淮安是漕运重地,江南几乎所有的漕粮都要从淮安起运,中央政府为加强对漕粮的存储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扬州东临黄海、南靠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处于江河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扼盐、漕运之要冲,水道纵横、交通便利,商旅云集,促进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些无疑都是促进扬州金银手工业的兴旺发展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漕运在维持清朝封建统治方面所起的经济命脉作用,已为史学界所熟知。而清代漕运在沟通南北物资交流方面的作用,却很少被人们所论及。现根据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到的档案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考察,以期有助于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扬州东临黄海、南靠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处于江河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扼盐、漕运之要冲,水道纵横、交通便利,商旅云集,促进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些无疑都是促进扬州金银手工业的兴旺发展的物硬条件。  相似文献   

7.
清代济宁“河道总督衙门”刘广新为适应政治、经济的需要,元初至元年间沟通了南北交通大动脉──大运河。元至元廿年(1283)大运河中段济州河沟通,濒临运河的山东济宁逐渐成为“高堑深隍,水陆交汇,北方冲要之区;襟带汉泗,控引江淮漕运咽喉。”①。至明代,济宁...  相似文献   

8.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淮名都,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化名城。由于地处长江与淮河的交会处,一直是国家南北漕运、盐运的枢纽,经济繁荣,商业、手工业极为发达,也促进了扬州化艺术的发展。扬州经济化的繁荣,为扬州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黑社会犯罪势力的日益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黑社会的来源、特点及其活动等。作为民国时期黑社会的重要组织,青帮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民国时期上海青帮的来源、主要黑色事业及其特点做一番简单的梳理,希望有助于揭开蒙在青帮历史上的神秘面纱。 青帮的来源 青帮最早出现在运河流域,其开山鼻祖是运河流域的漕运水手。有清一代,政府从江南一带征集调往北京的粮食每年达400多万石。当时有漕运粮船1.2万艘。从事漕运的水手二三十万,他们大多数是从山东、直隶等省的贫困地区分离出来的破产农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漕运一直是统治者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至明清时期,漕运更是达到鼎盛阶段,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也因此成为维系京师补给的交通命脉。但在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时,“四方贡赋,由江以达京师。”“江西,湖广之粟,浮江直下;浙西,吴中之粟,...  相似文献   

11.
孙浩 《中国钱币》2015,(3):3-6,2,97
<正>清江浦本是河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城区,在明清时期海运及陆路交通发达以前是南北交通动脉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当时长江以北的繁华城镇,几乎都集中在运河沿线。"市井益稠,两岸居民达数万户",太平天国战乱期间遭波及影响颇巨,清同治十一年(1872)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漕运和南北客运多数改走海路,这个曾因北方运河水量不足,清廷规定自此地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旅客都必须进行"南船北马"改  相似文献   

12.
通州位于大运河的北端,是北京的东大门,明清几代不仅是漕运重地,并且是南北物资交流的枢纽。在那商贸鼎盛时期,一种新兴的行业——骆驼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正>清江浦,又叫清江,为今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清江浦原为河名,即今淮阴区码头镇至淮安区淮城镇之间的里运河。清江浦在海运及陆路交通兴盛之前曾是南北交通动脉大运河的枢纽,长江以北的繁华重镇。自古漕船由此北上,行人在此弃舟骑马,清朝还在此设立漕运总督,一体节制漕运事宜。在清末各省纷纷设立铜元厂牟利之际,漕运总督陆元鼎于光绪三十年(1907)三月以江北清淮一带制钱缺乏,银价日减,官民交困为由请求在清  相似文献   

14.
清江浦是明清时期的漕运要津,南北交通的襟喉之地,向有“九省通衢”之称。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在这里驻节,官署如林。有“官比士民多”之誉。大运河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生命线,不仅是经济文化的交流之河。也是一条连接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对外开放河道,是一条文化汇聚、包容的大通道。提起大运河的文化包容,  相似文献   

15.
隋唐大运河是一类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它贯通南北,通航长达八朝,漕运惠及全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高效和最有影响力的南北经济文化资源交互传播线路。对于它的保护,首先必须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家底,然后以点带面,实施重点保护。同时,还要分析问题,统筹兼顾,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公元二零零二年八月,我区于修建市民广场施工中发现明清漕运总督署遗址。该遗址位于淮安旧城中心高地,占地约三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与分居南北之镇淮楼、淮安府署位于同一中轴线。总督署建筑规模宏大,各类用房凡二百十三间,主体建筑两侧之附属建筑基本对称,体现传统建筑风格。遗址清理中复发现部分宋元建筑遗存。  相似文献   

17.
金朝以农业为治国之本,而农业的发展有赖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金朝境内河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南有黄河,东南有北清河,西南有渭水、汾水,北有滦河、辽河,与宋朝以淮水为界。这些河渠,既可灌溉良田,又可漕运,同时又为南北经济贸易和文化的往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清咸丰四年(1854年),黄河泛滥,加上南京城又被太平天国所据,南北漕运一度受阻。户部有人提议效仿元朝,将江南的钱粮改为海运入京,然而驻扎在浙江镇海招宝山的清军水师竟拒绝出海扫平匪患。迫于无奈,宁波商人只好另寻他法。镇海小港人李也亭在庆安会馆提议,集资购买洋人火轮,加装大炮,自行护航,这个想法得到了宁绍府台段光清的支持。因漕运关乎朝廷税负,延迟不得,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东京汴河东水门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合群 《华夏考古》2005,13(3):98-99
本文综合研究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认为北宋东京汴河东水门应由河道之上的水闸门、汴河南北两岸的陆行门,以及南北拐子城所组成。拐子城,系直门两重,是为了保卫上善与通津两座陆行门和汴河漕运而建,在北宋末年抗击金人的东京保卫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绘制的那座城门,即为汴河南岸的上善门  相似文献   

20.
明清北京通州古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州是明清时期运河北端漕运枢纽城市。随着漕运的发展,通州城池自明初以来也日益扩展和完善。本文利用文献档案、古地图、实地考察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了通州城垣、护城河以及城内街巷分布和功能区布局,并重点论述了通州城的主要职能。明清通州城的发展演变与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城城垣扩展受到仓储职能的较大影响,城池巧妙地利用运河水系集城防与漕运于一体,城市职能随着漕运发展而日渐扩充和完善。明清通州古城集中反映了北京地区的运河文化,是重要的运河文化遗产地,应加以深入研究并实施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