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东苏区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五次反"围剿"时建立起来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闽东党组织领导闽东人民在革命陷入低潮时坚强地走向高潮,并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从闽东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闽东革命斗争实际的斗争策略和战略战术,创建了闽东革命根据地,胜利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支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福建史志》2004,(2):6-16
范式人同志1909年出生于福建省寿宁县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是闽东工农红军、闽东苏维埃政权和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39年9月。他率福建代表团北上延安出席党的“七大”。之后,转战南北。在他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61年。三年暂时困难时期,他受命回福建担任省委第二书记,负责省委的日常工作和全省的经济工作,与家乡人民心心相连,休戚与共。本刊特选载《范式人传》的有关章节。以缅怀这位福建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相似文献   

3.
刘玲华  苏双妹 《旅游纵览》2023,(2):157-159+163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闽东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具有诸多资源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对此,通过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闽东红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以促进闽东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历史研究》2021,(1):128-147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进入浙江后经历了由运动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型,并与闽东和闽北游击区实现配合。然而,挺进师所主张的"大游击"战略,与南方八省大多数游击区的"小游击"战略存在较大不同,三大游击区为此产生争持。1936年9月"两广事变"结束后,革命形势的变化促使挺进师向"小游击"战略聚合。在"小游击"战略推进下,挺进师深入浙南、浙西南,依据地方实际打通与民众的联系,建立起较为巩固的游击根据地,并实现自身力量的不断发展。浙南、浙西南游击区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协同联动,并与闽东、闽北游击区形成呼应。挺进师及闽浙赣边区对革命的探索实践与根据地的稳步发展,使闽浙赣地区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5.
<正>1938年,在黄河咆啸,中华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的时刻,从地处福建东北部一隅的闽东,走出了一支铁骨铮铮的英雄团队,这就是在抗战烽火中驰骋疆场、威震敌胆、享誉大江南北的铁军——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追根溯源,这支征战沙场,屡建功勋的劲旅,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也就是经过土地革命血与火的洗礼的农民革命武装。闽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红色苏区,也是组建新四军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鉴于此前研究者几无涉及历史上闽东的制盐业,本文以地方志书等留下的记载为依据,对闽东的制盐业始于何时?民国前闽东哪些地方产盐?当年闽东人如何制盐?以及能产多少盐等问题进行梳理、推论,以期填补有关问题研究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据推测,至少在三国时,居住东南沿海(包括闽东)的古越人应已到过台湾,台湾居民前来闽东则始于东吴黄龙二年(230年)后,直至明中后期,因当时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航海困难等方面原因,两地间交流交往处于零星、偶然状态。至明末,在古田等一些地方出现季节性劳动人口过剩,特别是闽台关系日益密切等背景下,闽东与台湾的交流交往开启了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天主教在闽东的正式传播始于1631年(明崇祯四年)。  相似文献   

9.
叶芸 《黑龙江史志》2011,(9):38-39,4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今后五年间,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闽东文化建设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须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战略,才能在发展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本文简单概括了当前闽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粗浅提出今后发展闽东文化事业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闽东解放简介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兵分三路挺进闽东(今宁德市),拉开解放闽东的战幕。第一路,第三野战军7兵团21军63师188团、189团从浙入闽,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相继解放福鼎、霞浦、宁德、柘荣4县;第二路,第二野战军5兵团17军51师152团与闽浙赣游击纵队古田支队会合后,共同击溃国民党军,顺利解放古田县;第三路,第三野战军10兵团31军93师277团、278团、279团奉命先后解放寿宁、福安、屏南3县。6月28日,周宁县在闽浙赣第5纵队的努力下,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11.
西晋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闽东。霞浦城关西晋元康九年(299年)墓出土的青瓷魂瓶,是福建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佛教文物。该瓶的上部堆塑三层亭台楼阁.其间装饰狮、鸽、熊等与佛教故事相关的动物和结跌盘坐的佛教僧人.瓶的下部堆贴六尊手执乐器站立的伎乐胡俑。这些瓷雕就是以当时佛寺建筑造型和僧众活动形象为原形的.这表明当时闽东境内的土族地主不但开始信仰佛教,  相似文献   

12.
展华 《湖南文史》2009,(12):57-57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奉命以参将率部入闽,入闽后升任总兵。戚继光军队在闽北、闽东奋起抗倭,当时倭寇纠集兵力,凭借当时先进的鸟嘴铳轻型火器进行报复,对戚家军威胁甚大。  相似文献   

13.
展华 《文史博览》2009,(12):57-57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奉命以参将率部入闽,入闽后升任总兵。戚继光军队在闽北、闽东奋起抗倭,当时倭寇纠集兵力,凭借当时先进的鸟嘴铳轻型火器进行报复,对戚家军威胁甚大。  相似文献   

14.
缪丹 《黑龙江史志》2011,(18):31-32
闽东是畲族的重要聚居地。千百年来,畲族同胞在闽东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无数璀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传统文化目前正不断流失,面临自然消亡的危险。本文试从文字的缺失、历史上的畲汉互动、现代文化的冲击等方面对畲族文化资源的流失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保护畲族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斗转星移,沧海雪是田。在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征程中,我们迎来了新中国60年的华诞。 60年来,在宁德历届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宁德人民弘扬“艰苦奋斗、滴水穿石、力求先行”的闽东精神,用勤劳智慧书写波澜壮阔的篇章,使宁德由一个从事原始农业的贫弱地区,  相似文献   

16.
闽东孙氏系周时齐国孙姓始祖孙书的后裔.现有两支:一是乐安郡孙氏,孙寿公、礼珀公于明代分别从江苏南京和安徽合肥县迁入.主要分布在闽东福鼎市姚阳村和库口村.现有人口1000余人。一是富春郡孙氏.其先祖孙平章世居浙江处州龙泉.四世孙小十一(即光宪公)于五代人闽.辅王审知治理朝政,并居侯官县。孙光宪有三子:方殊、方谏、大琪,后因闽中日乱.骨肉相残.孙氏三兄弟在朝廷内部权位争斗中处境艰难,于是相机出走。约于公元925年.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革命时期的闽东苏区,在一千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红军海上游击队曾经在此纵横驰骋、奋勇杀敌。叶飞曾说"最早的海上红军和游击队可以说就在我们这里"。~(1)当时,闽东红军海上游击队由三支队伍组成,"一支在福鼎秦屿、大屿(嵛)山;一支在霞浦、宁德交界地;再一支是在连江"~(2),他们既独立作战,  相似文献   

18.
正闽东游击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8省15块游击区之一。在中央红军撤出苏区进行长征的历史条件下,闽东地方党组织综观全局,从区情实际出发,及时变苏区为游击区,创造性地运用"狡兔三窟"的游击战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有效地牵制和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有生力量,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为赢得中  相似文献   

19.
福州方言是闽东方言区的代表方言.主要分布于福州市及所辖八县,以及宁德的古田、屏南等地,历来以语词丰富、语体多样、语流音变复杂而著称。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元旦记者应霞浦县刘冰华副县长之约,赴霞浦观光,虽说是走马观花但霞浦之美令人陶醉。霞浦,古称福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东北部,已有1700多年的建县史,曾是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越的地理环境,蕴育了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