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脸谱     
<正>考验周作人叫苦鲁迅去世的电报到达八道湾后,周作人找宋紫佩同往西三条,通知"鲁迅的母亲"。老太太悲痛至极,只能说:"老二,以后我全要靠你了。"周作人说:"我苦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西直门内大街赵登禹路北口,有一条小巷,叫八道湾胡同。这条胡同同北京许多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的笔直修长胡同大不相同。迈进胡同拐进八道湾以后,就感受到里面特别窄小、弯弯曲曲。八道湾里大多是一般的普通民居,没有大宅门,大多是小门小户,房子也都不高。比较大的院子是八道湾的11号,是周氏兄弟的故居,是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的住宅。当地的老人们称此为周家大院,是鲁迅先生1919年为安置全家,在卖掉浙江绍兴新台门的祖居老宅后购置的。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2016,(2)
正毛泽东读鲁迅作品,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的。他那时是《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鲁迅最初的一些白话小说和杂文,便发表在《新青年》上。1918年8月到1919年3月,第一次到北京时,因为对周作人撰文介绍的日本"新村运动"感兴趣,毛泽东还专门跑到八道湾鲁迅和周作人同住的院子里拜访,可惜那天鲁迅不在家,只见到了周作人。晚年谈到此事,还遗憾地说:  相似文献   

4.
鲁迅1919年大地寒凝的季节里,地处北京西城八道湾胡同11号的一座大宅院,迎来了它的新主人———从浙江绍兴迁京的鲁迅(周树人)一家。鲁迅系周家长子,早年丧父,家境日衰,自16岁开始即挑起家庭重担。后来,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先后在京谋得了工作,于是决定打破“越人安越”的旧习俗,举家进行“大转移”。这也是拥有12口人的大家庭,在北京共同购买的惟一住宅。鲁迅、周作人两兄弟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即与我父江绍原结下了师和友的双重关系。他们之间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常有交往,之后又接纳我们一家人住进这所故宅,先后达三十余载,因此对于故宅里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1941年3月24日上午,在位于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11号的一座三进的大四合院里,突然传来一声锐利刺耳的枪声,枪声打破了天空的沉寂。循枪声望去,一位约莫2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倒在血泊中,待众人蜂拥上前,查看究竟,发现男青年已经气绝身亡。死者不是一般人,他是鲁迅二弟周建人之子周丰三。这起血案发生在鲁迅大弟周作人家中。事情的起因是当天上午,一位跟着周作人从外面办事回来的保镖,将随身携带的手枪取下来,顺手放在桌上。在此间隙,周丰三趁人  相似文献   

6.
訾翔宇 《文史月刊》2008,(11):64-64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时曾问鲁迅谁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鲁迅毫不犹豫说出是“周作人”。 在那个“南鲁迅,北知堂(周作人)”的时代,周作人的学识一度被多数人认为超过了鲁迅。 他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苦雨斋是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徐志摩、梁实秋等人梦想的圣地,他的散文《故乡的野菜》、《乌篷船》、《买墨小记》、《冷开水》则让无数中国文人包括梁实秋和余秋雨感叹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有关周作人的争议说得已经够多了,得出的共识大概是:周作人一生是复杂的。早年与鲁迅一起投身五四新文学运动,周氏兄弟各自在杂文、散文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再后来,鲁迅成了"民族魂",周作人却因失节落水成了民族罪人。周作人晚年,以戴罪之身居住北京八道湾。他与海外的联系仅止于两人,一是帮助他出版《知堂回忆录》的曹聚仁,另一个就是这本书里与其信函交驰的鲍耀明。后来这两人均将知堂老人的书信编印出版。曹聚仁出版的是香港版《周曹通信集》,鲍耀明先是出版《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1972  相似文献   

8.
记者眼     
1919年,周氏兄弟决定移家北平。由鲁迅出面,卖掉了绍兴的祖产,又拼凑些款子,在北平内四区新街口八道湾胡同,买下一户三进院落,门牌11号。房款是3500大洋,中保人酬金175大洋,加上改建装修等费用总计43851大洋,鲁迅先生都记在目记里。  相似文献   

9.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4,(22):11-11,13
《南方都市报》报道,2012年,一份由周作人撰写、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珍罕手稿亮相拍卖会。周作人之孙周吉宜等闻讯立即与拍卖行交涉,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正面歌颂劳动人民的作品。它描述一位知识分子乘坐人力车子,见行路的老妇被车把刮倒,车夫主动搀扶,并陪她到巡警分驻所。知识分子却认为是多事,“自讨苦吃”。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纯洁无私的好品德,讽刺了知识分子的渺小。此文结尾原写“一九二0年七月”。故不少书籍杂志在引用此文时,根据“一九二0年七月”的日期,判断此文是在西城八道湾11号书写的。因为1919年11月21日鲁迅从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迁住八道湾,一直住到1923年8月。  相似文献   

11.
晓川 《文史月刊》2011,(11):62-62
标点符号是鲁迅先生在1909年引进并推广使用的,当时遭到许多旧文人反对,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根据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六名北大教授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发布55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  相似文献   

12.
正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传统习俗中祭灶的日子。灶神这一天到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人们在这天晚上要举行送灶神的祀典。1901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在南京读书的鲁迅和弟弟周作人放寒假回绍兴老家祭灶时即兴写了一首《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鲁迅生前没有发表过这首诗作,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他的弟弟周作人从自己的日记中抄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与鲁迅乃是一个人的两面。”至于“两人的晚年相差如此之远,就在于周作人是寻味人间,而鲁迅则是生活于人间,有着更大的人生爱。”纵观他的一生,或可借用黑格尔评价浮土德的那句话:他无法抹去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鲁迅日记     
几则(1917年)周作人应聘从绍兴来京任教,鲁迅十分关切:3月7日,上午寄二弟信,附旅费60……4月l日,夜二弟自越至……谈自深夜方睡。2日,同二弟至益昌午饭。7日,同二弟游留黎(琉璃)厂。9日,夜与二弟同往伯铭先生寓……15日,……至青云阁饮茗归。22日,午同二弟往广和居饭。5月6日,上午同二弟位留黎厂,午同往益昌饭。5月12日,上午就首善医院。此时,周作人出麻疹。5月13日,延D,Crimm诊,云是瘖子。这期间,鲁迅连续数日告假陪周作人看病,并给作人妻羽太信子去信报告病情,待作人病情好转后……6月10日,下午同二弟往升平园浴…  相似文献   

15.
1917年4月1日,一个32岁的绍兴中学教师,竟然走进北京大学殿堂,执掌起教鞭。不久,中国新文学新文化运动中,便出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周作人。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正大刀阔斧地改造老旧的北京大学,提倡思想自由和学术平等,行新政,用新人,开新课。蔡是鲁迅,周作人兄弟的同乡前辈,民国元年他出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就把鲁迅招入教育部门工作,现在又请周作人到北京大学来教希腊文学和古英文,都是他的知人善任。周作人幼年受的是封建正统教育,但是他对正统的东西没有兴趣,喜欢涉猎传说传奇,笑话谣谚,风土民情,草木虫鱼…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是两个非常有分量的名字。“五四以后,许多显赫一时的文人一个个如烟花般逝去,惟其兄弟二人,却一直矗立在20世纪思想、文化的中心点上。鲁迅(周树人)与周作人是排行老大、老二的亲兄弟,曾经相伴成长,同窗共砚,长大相携赴日,寻求真理,以后都能“辣手作文”,享有盛名。然而,中年反目,至死不相往来,更是成为20世纪文坛的一大谜案。此后,各奔东西,日行渐远。同为“五四”时期的启蒙者,走出了两条绝然不同的道路,真可谓“才子兄弟,冤家手足”。 一、长兄如父弟相随 周作人是鲁…  相似文献   

17.
同为五四运动中名人的胡适和周作人,曾经有过一场笔墨官司,那就是发生在1920年初的一场关于新村运动的论争。周作人之所以在五四时期声名鹊起,一方面是由于他倡导“人的文学”,系统地把欧洲文学史和文艺思想介绍进来,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第一个在中国宣传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说,对这种乌托邦性质的新村组织津津乐道,并在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周恩来1971年夏天接见日本客人屋崎秀树时,讲到他在南开大学读书时曾邀请鲁迅去天津演讲,可是“鲁迅到了那天忽然有事走不开,…  相似文献   

18.
读周作人的文章,深觉他可爱。带着维护和偏袒之情再来读这本传记,觉得他的可爱又近前了一步,是活生生的了。鲁迅是大哥,从儿时起,就雄赳赳气昂昂,冲锋陷阵义不容辞。周作人则完全是一副“顺从的好说话的二弟”的形象。他的混沌和温吞,保护了他的敦厚和吞仁慈,不比鲁迅总有作为长子的种种敏感和尖锐。  相似文献   

19.
废名这个名字人们比较陌生,国内出版的现代文学史也很少提到他。其实废名是五四后出现的一位很活跃的作家和诗人。他与文学大师鲁迅、周作人兄弟的交往更是非常人可比。  相似文献   

20.
鲁迅研究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课题,其论述汗牛充栋,但是夹杂了一些不严谨、不严肃甚至哗众取宠的论调,如所谓周树人、周作人兄弟有同性之情,鲁迅缺乏母爱等等,捕风捉影、牵强附会,不一而足。陈漱渝先生通过认真的考察,严谨的论证,对以上观点进行了批驳,还鲁迅真实面目,并发掘了一些新观点。欲探详情,请阅《鲁迅研究新论五则》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