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8年,艾思奇在延安撰写了《抗战文艺的动向》(以下简称"《抗》")一文,总结了1937年全面抗战以来文艺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同时对今后文艺的发展趋向作出了展望。该文是抗日战争时期文艺界有关"民族形式"问题讨论最早的文献之一。2006年,由艾思奇著作编委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艾思奇全书》,"比较严格地按照发表或写作的时间顺序"①进行编排,《抗》文被收录在其中第2卷。但是,笔者近期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收录在《艾思奇全书》  相似文献   

2.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一生著作等身,影响最大的是他年轻时创作的、备受毛泽东青睐的《大众哲学》。毛泽东视艾思奇为知音和益友,称他是"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还原真实的艾思奇》一文作者,通过采访艾思奇夫人王丹一,读者解读到一个看似熟悉却并不真正为人了解的艾思奇。  相似文献   

3.
散木 《文史精华》2009,(3):49-54
大众热读《大众哲学》 艾思奇(1910-1966),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 艾思奇的父亲李日垓是一个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学者。还曾是蔡锷的一位幕僚,担任过云南省民政厅长等职:其兄长李生庄则是五四时期云南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者之一,曾任《腾越日报》社长,创立有省立腾越简易师范学校,并著有《云南边区问题》等。在这种家庭的熏陶下,艾思奇很早就接触到新思想新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冒昧地称艾思奇为大众哲学家,因为他是使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在中国通俗化、大众化的先驱。他的成名之作《大众哲学》,于1934年在他主编的《读书生活》杂志上连载,在1935年结集成书出版之后,立即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来到延安 1937年10月,金风送爽时节,艾思奇及周扬、何斡之、舒群一行从淞沪抗战之后的上海,来到了延安.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噢!那个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便命抗大首长罗瑞卿(抗大校长林彪正在抗战前线)召集抗大的学员,集合在府衙门大院,举行欢迎大会. 明丽的阳光,闪耀在延安古城.我们全校人员排班列队,席地坐在这个小广场.毛泽东来了.大家像往常的大集会一样,兴奋地轮流高唱着激动心弦的歌.  相似文献   

6.
周绍莲 《百年潮》2014,(9):33-35
正"天南一支笔"李曰垓艾思奇故居的大门上写着毛泽东给艾思奇的评价"学者、战士、真诚的人",这八个字同样可以用来形容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李曰垓,1881年3月4日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性格沉静、聪敏、好思。11岁即通读《资治通鉴》,并对这本史学巨著做出如下评价:此书阐述兴衰之迹、治乱之数,简而详尽,深解其意。1903年,23岁的李曰垓和同乡李根源、张德溶、张德泽、张德洋一起,  相似文献   

7.
正艾思奇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杰出践行者。1934年,他的名作《大众哲学》正式发表,共印行32版,影响非常深远。新中国成立前后,艾思奇还有一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之举,人们却知之不多,这就是艾思奇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社会发展史为中心开展的理论宣传活动。社会发展史解决的是"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是党的理论大厦的重要基  相似文献   

8.
李祖华  李昕东 《纵横》2011,(12):46-50
20世纪30年代初,哲学家艾思奇的名字因他的《大众哲学》传遍中国,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众多热血青年由此奔赴抗战前线或红色圣地延安。而真正引领艾思奇走上哲学之路的启蒙者、他的父亲——一位云南辛亥革命长者、为护国军定名和创作《讨袁檄文》的李日垓,却鲜为人知。今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做文章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9.
夏静 《百年潮》2022,(5):89-91
<正>《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1935年5月24日上映的电影《风女儿女》的插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抗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曲,各地民众随口哼唱,国共两党军队广为咏唱,抗战歌咏组织也在多个正式场合演唱此曲。1938年3月,艾思奇在《新中华报》上发文感慨,三个月前他刚到陕甘宁边区时,“除了《义勇军进行曲》之外不容易听到其他新的抗战歌曲”。《解放》杂志发文称,孩子们一面在地里劳动,  相似文献   

10.
把火种“盗”到中国的人们———《资本论》早期的翻译出版和全译本首次在中国出版纪实〔中篇〕□刘大明〔四〕社小志气大,一定要出《资本论》黄洛峰出任读书生活出版社经理使社里工作走上正轨后,即和艾思奇、柳、郑易里等根据当时政治形势,拟定了一个长远的出版方针...  相似文献   

11.
人们游览、参观艾思奇纪念馆可引起多方位多层面的思考,但感性者居多。笔者的思考则不同于他人,既非"游后之记"也非"观后之感",而是理性的"观后之思"。笔者通过参观艾思奇纪念馆引发了许多对纪念馆性质以及对艾思奇思想的思考,结合以往的理论学习,在本文中由浅入深地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2.
艾思奇逝世30年了,那时候他才56岁。早在30年代,他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位有名的青年哲学家了。27岁那一年(1937),他从上海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慕其名,经常约他到自己住处谈话,有时也到他住的窑洞看望。毛泽东说过:“艾思奇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意做学问。”50年代,一股“左”风在中国大地吹起的时候,艾思奇受到多次的打击。直到他去世和“文革”结束以后,还有人用恶语伤害他,不仅在国内的书刊上流传,而且影响到国外的一些著作。我和他相识、相处10多年,对他的为人,对他的学问和品德,是深…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六十多年来所写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等文章的选集,所收文章写的最早的是在1929年,最近的是在1993年。这些文章原来是跟民族宗教的文章编在一起的,当时称作《困学存稿》,并请周林同志题了字。1992年8月,民族宗教方面的文章以《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的名义单行出版了,剩下更多的文章,编成这部《史学论集》。本书所谓史学,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我所接触到的胡耀邦同志孙鸿泉前年《文史春秋》杂志约我写了一篇《胡耀邦七次到广西》的文章,文章在1994年第2期《文史春秋》发表后在社会上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不少读者给予了好评,《炎黄春秋》杂志于1994年12期转载,《老年知音》杂志于1995年1-4期...  相似文献   

15.
正1977年12月3日,我(时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正参与主持修订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准备出第三版,供恢复高考后用作教材。李公天(时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教师)找到我告知:"外面传说康生妻子曹轶欧已死。"我问他:"准备采取什么行动?"他说:"除恶务尽,康生虽死了,但戴在他头上的几项桂冠依然未动。这样,对曹的讣告也会戴上几项桂冠,  相似文献   

16.
2015年第7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本馆馆刊《日本侵华史研究》刊发的论文《围绕南京大屠杀真实历史的近八十年斗争》,并作为该期封面标题文章醒目刊出。这是创刊以来,本刊所发文章第二次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该论文刊发于《日本侵华史研究》2014年第4卷,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盛鸿撰写,文章从梳理战时日本当局对南京大屠杀的...  相似文献   

17.
1914年7月,英国汉学家莱昂纳尔.翟理斯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上发表《〈敦煌录〉:关于敦煌地区的记录》。正在美国留学的胡适看到翟文在短句、释文、英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于1914年8月给《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投寄了《论莱昂纳尔.翟理斯博士关于〈敦煌录〉的文章》一文,指出了翟文在4个方面存在的12个小问题。《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主编休斯收到胡适的文章后,征求了翟理斯的意见,在1915年1月出版的该杂志上同时发表了胡适的文章和翟理斯的《〈敦煌录〉重译》一文。学术界盛传胡适与翟理斯的这次讨论,但对其详细经过不甚了解,本文试图交代其来龙去脉。胡适的《论莱昂纳尔.翟理斯博士关于〈敦煌录〉的文章》一文,是他发表在重要国际刊物上的第一篇纯学术文章,但一直被胡适研究者所忽略。为便于今后将该文收入胡适全集中,本文最后附有该文的中译本全文。  相似文献   

18.
在方志队伍中,韩章训同志是一位多产作者。从1987年到2(X)2年,他在《中国地方志》和各地方志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方志理论文章和评论文章。1999年9月,出版了《普通方志学》;2001年10月,又在《普通方志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建,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相统一的原则为总体思路,构建并出版了《方志学基础教程》(以下简称“教程”)。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艾思奇离开我们已经46年了。那年,我21岁,刚考上大学就生病在家,心想好不容易能有机会跟父亲交流了,而他却在这时突然离我而去。在这之前,我小学读书是住校,后来中学回家住了,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永乐大典》中收录的《潮州城图》应称为《潮州路城图》。此图应绘制于元代,约在元贞元年至延四年(1295-1317年)年间,而且极有可能出自元代《三阳图志》。文章对“《潮州城图》是以宋代志书中的图为底图绘制的”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