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2017,(2)
在初唐至高宗、武周时期,统治者上层鉴赏书画成风。当时书画的立轴,称为障(包括画障、图障、软障等)。统治者上层在鉴赏立轴(挂轴)书画时,其展示方式最少有三种:一是让人用"丁"字形竿或鸦叉(丫叉)悬挑立轴书画直接展示;二是在曲江盛会或贵族的宴会上,以"丁"字形竿或鸦叉悬挑立轴书画挂于架子上来展示;三是让侍女用"丁"字形竿或鸦叉把书画立轴悬挑起来挂在庑殿的横梁上来展示,这在公主墓或高等级墓壁画中多有反映。  相似文献   

2.
乾隆内府书画装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书画装潢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技艺主要是依靠在实际操作中的口手相传,缺乏文字记载,相关研究也多局限于手法技巧,较少涉及时代风格与艺术特色。由于古书画在屡易其主的过程中往往经历了多次改装,也造成历代装潢基准作品的匮乏和不确定。乾隆内府书画装潢集历代之大成,代表了有清一代的最高水平,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相对完整的清宫书画原装潢收藏也为其风格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在系统梳理院藏乾隆内府书画装潢原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其时代风格与艺术特色,希望能对中国古代书画装潢艺术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大型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拥有涉及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玉器、书画、甲骨、砚台、邮票、玺印、钱币、历史文献、民俗及民间艺术等多个门类的藏品近20万件,其中尤以历代书画、瓷器、玉器、甲骨、敦煌遗书、砚台、玺印、钱币及近代史料最具特色,在国内收藏界名列前茅。历代书画是天津博物馆馆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国书画的产生发展而兴起的中国书画装裱对书画的保护作用日益明显,历代书画不经装裱不能久存。本文阐述了怎样把先进的工具、材料、引入书画修复中,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提高古书画修复科技含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揭裱修复古书画,为古书画修复科学化、高效化、现代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陈斐蓉 《收藏家》2012,(7):49-56
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经由最初的实用品发展到纯艺术欣赏样式的,唯有扇面书画。扇面书画载体独特,形制别样,轻巧便捷,十分适用于文人雅士之间的礼尚往来,因此受到历代书画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正旧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主要用于历代书画类文物的修复还原,是一项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而我国历代书画作品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也是依靠此技艺的可逆性,使受损后的古旧书画能够再现昔日的光彩。古旧书画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艺术品,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收藏保管欠佳,往往因年久会造成受潮发霉、污迹满目、虫蛀鼠咬,加之绫、绢、纸的自然老化,也会造成书画作品出现破洞、糟朽、断裂的现象,如果不及时修复,会使其寿  相似文献   

7.
在博物馆的种类藏品中,书画类文物是最为娇嫩的,因为他们大多是纸制品或纤维制品,他的质地不像瓷品、玉器的质地那样坚固,因此,书画类文物对其所处的环境也要求甚高。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一文中提出:"非好事者,不可妄传书画,近火炷不可观书画。向风日,正餐饮、唾涕,不洗手并不可观书画。"可见,古人对书画文物的重视,同时,对书画持有的要求也相当严格的。  相似文献   

8.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法书中,有两件杨凝式的作品,一件是神仙起居法,一件是夏热帖。神仙起居法是历代艺术馆的重要陈列品之一,每逢重大节日期间,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展出,夏热帖则一年一度的在历代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21,(1)
正设色绢本尺寸22×146厘米题识:燕文贵摹王右丞江干雪霁图。藏印:季彤秘玩、遵义黎庶昌之印、陈之遴印著录:1、《岳雪楼书画录》清孔广陶撰,原刊本卷二-18/2、《内务部古物书画所书画目录》五册卷四/3、《历代书画注目》福康森  相似文献   

10.
郭丹 《收藏家》2008,(3):10-16
2007年12月28日至2008年2月28日,三甲争辉——历代状元、榜眼、探花书画作品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这是继中国古代皇帝与名臣书画精品展之后,辽宁省博物馆联合苏州博物馆推出的以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书画为题材的又一专题性展览。  相似文献   

11.
拍前预览     
《收藏家》2011,(6):79-82
河南日信十周年大拍将在北京、上海、郑州四地举行预展,并于7月15日开拍,拍品有千余件珍品,30余件顶级珍品。这次拍卖共推出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书画,历代陶瓷,历代玉器,竹木牙角雕等六大门类的艺术珍品。其中近现代、当代书画中,1978年谢稚柳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作《虬松图》曾于2009年在上海美术馆举行的——纪念谢稚柳百年诞辰展会上展出。  相似文献   

12.
周舟 《东方收藏》2020,(3):63-66
新乡地处河南北部,南临黄河,在历史上这里经贸繁荣,文化兴盛。自清代以来,新乡出现许多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在这些人中,郭淲的画、畅中抡的字、殷元福的文章最为著名,故称"新乡三绝"。"郭画""畅字""殷文章"也成为新乡清代文化的重要代表。新乡市博物馆自建馆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对历代书画的征集、收藏与研究。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和积累,馆藏历代书画数量达近千件,数量居于河南省各级博物馆前列。在新乡市博物馆的书画藏品中,除了有赵孟頫、王铎、董其昌等人的名家大作,还有郭淲、畅中抡等当地书画艺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阁光虹     
《收藏家》2019,(10)
正虹光阁座落于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61号。1923年由清同治、光绪帝师翁同龢侄孙翁斌孙、翁斌孙的女婿渠铁医、安徽巡抚恩铭的儿子于泽三出资合股开业。字号是翁斌孙用扶乩的方式取得,相传请华世奎写匾。如今的匾是著名书法家董寿平书写。第一任经理请笔彩斋徒弟杜英魁担任,之后由其大徒弟邱震生接任至1 944年。此后,由于战争频繁,民生凋敝,勉强支撑到1956年公私合营,一直经营历代书画。1984年琉璃厂文化街扩建后,虹光阁依旧经营历代书画。1987年起,虹光阁除经营历代书画外,还增加了陶瓷玉器、竹木牙角、碑帖杂项、文房四宝,并且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书画装裱的功能作用、重要性谈起,讲述我国现阶段书画装裱业的现状,及阻碍装裱事业发展的因素。为今后书画装裱艺术的发展方向,提出有关重视培养书画装裱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待遇、等级标准;在面向二十一世纪,国家应从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组建一个专门研究书画装裱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并将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广泛应用于书画装裱中;等一系列与书画装裱相关的建议。让书画装裱更好地衬托中国书画作品,使中国书画艺术品傲立于世界美术之巅。历代书画家都十分重视书画装裱艺术,今天我们更应该很好地继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殷凤琴 《收藏家》2002,(6):6-10
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数万件历代精美的传世文物,除古色古香的历代书画,青翠欲滴的瓷器,温润晶莹的玉雕,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砚台等文物外,紫砂器的收藏亦颇多稀世之珍,文化部新颁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中《一级文物定级标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9,(12)
<正>虹光阁座落于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61号。1923年由清同治、光绪帝师翁同龢侄孙翁斌孙、翁斌孙的女婿渠铁医、安徽巡抚恩铭的儿子于泽三出资合股开业。字号是翁斌孙用扶乩的方式取得,相传请华世奎写匾。如今的匾是著名书法家董寿平书写。第一任经理请笔彩斋徒弟杜英魁担任,之后由其大徒弟邱震生接任至1944年。此后,由于战争频繁,民生凋敝,勉强支撑到1956年公私合营,一直经营历代书画。1984年琉璃厂文化街扩建后,虹光阁依旧经营历代书画。1987年起,虹光阁除经营历代书画外,还增加了陶瓷玉器、竹木牙角、碑帖杂项、文房四宝,并且成为当时国家指定的唯一专供国内文物收藏者、爱好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代书画用绢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章 《文物春秋》2002,(3):38-39
传统的中国书画一般是写画在纸绢上的,故很多人称中国画为纸绢画,所以认识绢的时代特点,对于鉴定中国书画具有重要的辅证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在从事书画装裱工作中的体会,对历代书画用绢作一简要的分析,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9月19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66讲邀请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丹霞女士主讲《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著录书画。杨丹霞,1965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及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班毕业,现就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从事书画研究、鉴定工作二十余年来,陆续发表并出版的专著有《中国书画真伪识别》《张大千》《历代小品画——人物卷》等,专业论文有《近代名家书画真伪辨析》《民国时期京津画派山水画源流》《李世倬书画研究》《黄钺的生平与书画》《顺治父子的书画》《康熙帝书法的渊源、分期及影响》《雍正皇帝书法管窥》《乾隆帝绘画概述》等。  相似文献   

19.
9月19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66讲邀请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丹霞女士主讲《饮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著录书画。杨丹霞,1965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及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班毕业,现就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从事书画研究、鉴定工作二十余年来,陆续发表并出版的专著有《中国书画真伪识别》《张大千》《历代小品画——人物卷》等,专业论文有《近代名家书画真伪辨析》《民国时期京津画派山水画源流》《李世倬书画研究》《黄钺的生平与书画》《顺治父子的书画》《康熙帝书法的渊源、分期及影响》《雍正皇帝书法管窥》《乾隆帝绘画概述》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书画篆刻家,见于记载的约一万七一千余人,仅清朝一代,就有三千七百余家,诚可谓源远流长,队伍庞大了。因此,遗留下来的古代书画文物,浩如烟海,难以数计。可惜多毁于兵燹和自然灾害,保存至今的已属凤毛麟角,堪称国宝和人间“奇珍”。加之历代摹临仿照,作假牟利,致使书画文物,不无鱼目混珠,纷然杂陈之概。为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妥善保存,以利流传,这样对古代书画的鉴别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对于古代书画鉴别,究应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