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阳汉画像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3,(6)
画像石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河南南阳是出土汉画像石较多的一个地区。南阳画像石早有出土,只是在山东武梁祠汉画像石被发现后,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不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致使已出土的二百七十余石,或充作房基,或补桥修路,或弃之荒野,任凭风雨剥蚀。只有个别人传拓了一部分拓本,先后汇编有《南阳汉画像集》和《南阳汉画像汇存》等书。不过,所收拓片,多相重  相似文献   

2.
南阳汉画像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画象石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璀璨斑烂的瑰宝,是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深沉雄大”的艺术成就、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誉名中外,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河南省是汉代画象石刻的重要“产区”,主要分布在嵩岳地区的登封县、密县,豫东地区的永城县、淮阳县,豫北地区的浚县、滑县、林县和豫南地区的南阳县、社旗县、方城县、襄城县、唐河县、邓县、内乡县、舞阳县……等。共搜集到石刻两千余块。最集中的地区是南阳地区,积石一千二百余块,并建立了汉画馆,选择二百块精品陈列出来,反映了南阳汉画象石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3.
顾颖 《中原文物》2012,(2):63-67
南阳汉画是汉文化的载体,展现了瑰丽奇异的浪漫主义世界。汉画中的神仙世界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反映了汉人浓厚的升仙思想,神灵大都以人兽同体的形象出现;人神杂处的世界是一个怪诞奇异、富于幻想的世界;对世俗生活的描绘透露出汉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南阳汉画艺术与远古图腾、原始歌舞、商周文明、楚文化等一脉相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李英 《中原文物》2012,(1):67-71
汉画像石涵盖了汉代政治、经济、民俗、社会生产、思想、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内容,是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南阳是画像石的重要产区,不仅可以补史书之阙,而且重现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民俗,直观展示了汉代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档案学价值。同其他画像石产区相比,南阳最早把画像石作为一种石刻档案进行建馆保存,南阳画像石中神话、升天、天文题材的画像比较丰富,具有独特的档案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阳阳 《神州》2012,(14):217-217
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南阳汉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构图上,它通常采用平铺的艺术手法和填充组合的方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对南阳汉画像石构图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同时也为中国绘画构图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南阳汉画像石墓的兴衰和分期问题,已有人作过研究。但近年来,我们在唐河县湖阳镇、新野县前高庙村、方城县党庄村相继发掘了三座汉画像石墓,取得了新的实物资料。因此,关于汉画像石墓起源、衰落的一些问题,仍有进行深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河南南阳英庄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庄,位于河南省南阳县新店镇南1.5公里。这里地势平坦,上地肥沃,过去常有汉画像石墓出土。1965年11月,英庄社员在村北300米处掘土时发现了此画像石墓,南阳博物馆派人进行了清理。墓为砖、石混作结构,编号为M4。  相似文献   

8.
王伟 《黑龙江史志》2013,(13):282+285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雕刻与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代表了中国汉代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南阳汉画像石之所以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中一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艺术珍品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体现出汉代中原地区比较普遍的民俗文化心态,如推生事死、天人合一、阴庇后代等心里追求。  相似文献   

9.
南阳县王寨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寨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西二公里。村东一公里许是张衡墓,东北距汉鄂城遗址1.5公里,泗水河自西向东绕村而过。1973年3月,王寨村社员在村东10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一座。南阳博物馆闻讯后,当即会同南阳县文化馆对该墓进行了清理。  相似文献   

10.
1986年7月,南阳市卧龙乡刘洼村村民盖房时发现一座画像石墓,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即派人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刘洼村位于市老城区西约5公里的黄土岗上,其西500米是十二里河,北300米是百里溪墓,南镇公路、焦枝铁路在村东交叉而过。一、墓葬结构该墓为砖石混作,地表的封土早已无存,墓顶距地表约0.4米,前室部分券顶砖已坍  相似文献   

11.
投壶是汉代较为盛行的一种饮酒游戏 ,它是从春秋时代的射礼衍生而来 ,常于贵族聚会宴飨时进行。在典雅的鼓乐声中 ,宾主轮流以矢投向一定距离之外的壶内 ,谁投入的矢多 ,司射就判谁赢 ,输者罚酒。投壶除了娱乐 ,还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宋朝司马光在《投壶新格》中书 :“夫投壶闹事 ,游戏之类 ,而圣人取之以为礼……投壶可以治心 ,可以修身 ,可以治国。”据《礼记·投壶》及三国时代邯郸淳著《投壶赋》、《艺经》等资料所载 ,投壶的礼仪规则 ,莫不体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风格 ,故有所谓“对酒设乐 ,必雅歌投壶”之说。投壶游戏在我国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2.
1995年3月,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在对南阳中建七局机械厂住宿楼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汉代画像石墓一座。市文物研究所报批后派人于3月30日至4月11日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一、墓葬形制墓地位于中建七局机械厂院内东部。墓葬所处位置的地势高于周围地区,墓项距地表60厘米。坐西向东,方向76°。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87米(不含墓道),最大宽度4.16米。(图一)该墓为砖石混合结构,由墓道、墓门、前室、北主室、南侧室和中主室六部分组成。石料主要用于门桅、门柱、过梁、梁柱等部位。(图二:1、2、3)图一二:l墓葬了面图l--x.陶敦4…  相似文献   

13.
楚辞与南阳汉画像石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汉代画像石刻的进一步研究整理,展示了不同地区画像石的个性特征。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待于解决的课题,即;这些艺术个性是怎样形成的?其中有那些审美因素和艺术表现经验作为前导?它们的纵向剖面呈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迹象?在这里,我想撷取“楚辞”和“南阳汉代画像石”二种艺术实例来做一试探性的比较,以找出彼此之间的承续和交叉,为这个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多重因素综合考虑,本文将南阳汉画像石的发展演变划分为初创、成长、发展、成熟四个时期.这将使我们从理性和地域特色上更加清晰地了解南阳汉画像石发展的脉络,从而更深刻地从总体上把握汉画像石发展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南阳汉画像石墓的门画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术形式,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它的影响曾一度波及到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本文拟将南阳汉画像石墓中的门画艺术作一概述,并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是世界上天文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仅就对日、月和恒星的观测方面,就有很多卓越成就。河南南阳汉代画像石墓中所存的天象图,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天象图丰富多彩,大部分已引起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有的还作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其中有一幅日之奇象的画面,我觉得还有探讨的必要,今谈一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浅谈南阳汉画像石中牛的艺术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起牛来,人们并不陌生。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对牛非常崇拜,曾用它做为图腾。后来,一些民族还把牛看做神灵和财富的象征。古代诸侯会盟时常割牛耳取血,分尝为誓,以资信守。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的豪迈诗句。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2月,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姚亮村群众,在拓宽南阳至南召公路工程中,发现一座画像石墓。我所闻报后,即派人前往调查并发掘清理,编号为蒲山M2。M2位于蒲山村北约100米公路西侧。群众在挖路基时已将墓顶拆毁,但仍可看出拱形券墓项。据调查,该墓顶部为南北两个并列的通券,东主室中部有一洞口,可能为盗洞。从清理结果来看,该墓和本所1986年6月在此东北约250米的周屹挡村发现的一座画像石墓(编号为燕山M1)①较为相似。现将M2的发掘情况,简报于下。一、墓葬形制与结构该墓为砖石结构,平面呈长方形,由墓道、墓*前室、主室四…  相似文献   

19.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计里鼓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一九七三年六期载周到、李京华同志《唐河针织厂汉画石墓的发掘》(以下简称《报告》)一文·从《报告》中可知该墓画像石甚多,内容丰富。作者对多幅画面进行了考证,认为该墓时代属东汉早期。无疑,这是研究汉画像石分期的一篇重要著作。下面仅对《报告》中的图二、图十一和统计表中的第18号画像石略作补正。原作者对这幅画面断为鼓车,无疑是恰当的。但在《报告》中未加论证,未免使人  相似文献   

20.
郑燕欣 《神州》2011,(7):113-114
任何的历史遗留都是见证或者一部历史文献,汉代画像石的图像无疑就是一部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南阳两汉画像石刻内容丰富,题材繁多,在全国画像石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本文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从汉代画像石入手,试谈中国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