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访雁门关     
从云岗石窟参观出来,返回太原途中,由于时间尚早,在导游的建议下,大家决定拐道去雁门关看看。通往雁门关的是恒山山脉大狭谷中的专用公路,两侧峰峦错耸,幽曲静谧。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太原的成成中学,创建于1924年,迄今已走过了94年的光辉岁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成成中学举校从军,共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乐章,被誉为"全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一、建校初期1923年至1924年间,北平师范大学的山西籍校友,创办了一所私立中学,校名取《中庸·自成》中"成己成人"之意。1924年9月,学校在太原正式挂牌招生,成成中学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北起府谷、南至宜川的千里黄河防线,既是阻挡日军进犯西北大后方的天然屏障,又是中共中央同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重要通道。大河上下、秦晋两岸,抗日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保卫河防的壮丽凯歌。部署兵力巩固千里河防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4.
正民国年间,太原县(今晋源区和小店区)有四所著名的小学,即太原县高等小学校、太原县第二区高等小学校、太原县第三区高等小学校、太原县第四区高等小学校。当时,这四所小学是太原县的高等学府,优秀校长倍出,著名教师云集,勤奋学子齐聚,办学理念先进,教育质量较高,从1920年至1937年,短短十几年时间,培养了好多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太原县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言的西汉时期的太原,是指以西汉时的晋阳城为中心的太原郡。其大致范围北到今代县,南达霍山,东至太行山,西临吕梁山的广大地区。太原在整个西汉时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成为北方边陲要地,虽然经历了韩国、代国、太原国、太原郡的行政区划设置的多次变化,但晋阳城的中心地位却没有改变,并且贯穿于整个西汉的始终。以往的史家对太原经济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言的西汉时期的太原,是指以西汉时的晋阳城为中心的太原郡。其大致范围北到今代县,南达霍山,东至太行山,西临吕梁山的广大地区。太原在整个西汉时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成为北方边陲要地,虽然经历了韩国、代国、太原国、太原郡的行政区划设置的多次变化,但晋阳城的中心地位却没有改变,并且贯穿于整个西汉的始终。以往的史家对太原经济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古代城市选址与河流关系密切。太原城在宋初迁建于汾河东岸、太原盆地北端的狭长地带上。本文从宏观、微观地理形势和政治地理、交通地理、军事地理、经济地理等角度证述了宋初太原城相对汾河移迁的利弊。认为城址的移动适应了当时的特殊国情 ,对后世太原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松 《文史月刊》2014,(10):23-29
在太原东山牛驼寨“太原解放纪念馆”里,陈列着革命烈士齐平、周竞夫妇的遗照,以及他们在太原城从事地下活动的电子管收音机等遗物,有关他们夫妻太原情报站的传奇事迹,深深感动着前来瞻仰、参观的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4月24日是太原解放70周年纪念日。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解放前有人口32万,是全国著名的军事重镇和重工业城市。阎锡山在太原建设"百里防线",仅各式碉堡即建有5600余座。太原,被蒋介石捧为"反共模范堡垒",阎锡山则自吹是"铜墙铁壁"的"坚城"。解放太原是全国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解放军付出代价最大的一场城市攻坚战。太原战役,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二部分东山碉堡(上)牛驼寨庙碉牛驼寨位于太原东北5公里,高出城垣300余米,站在牛驼寨高地,太原就在脚下,城内的中枢要地尽在监视和掌控之中。阎锡山说:"太原形势像人样,东山好比太原的头,手是南北飞机场,两脚伸在汾河西,城内好比是内脏,风格梁、石咀子好比眼睛高又亮。""守太原必守东山,东山不守,太原无所依托,城破在即。""城东四要点是塞中塞,堡中堡,足抵精兵十万。""共产党根本不敢打,  相似文献   

11.
尽管没到过太原,但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知道太原名字的却为数不少。因为,菲律宾的“太原王氏宗亲总会”是当地很有名气的社团;马来西亚的槟城和北霹雳州,有“王氏太原堂”,建筑壮丽,历史悠久;缅甸有个“太原王氏家族会”,拥有会员数千人;而新加坡的“太原山”更是风景秀丽,芳名远扬。  相似文献   

12.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破了蒋、阎军坚固设防的太原城,山西省会太原宣告解放。下午,原设在榆次的准备接管太原的各机关及新闻单位相继进入太原,进驻了事前划定的被接管单位,山西日报社(兼太原军管会新闻接管组)的同志驻进原《复兴日报》社。  相似文献   

13.
宋初晋阳城被毁后,没过多久,就在今太原城西羊市一带兴建了太原新城,人们称这座城为太原府城。历史上,太原府城大规模营建主要集中在宋、明两代。现城区内,明城遗迹较为丰富,而宋城遗存较为稀少。本文结合史书记载以及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着重考证了与宋代太原城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沧桑》2013,(2):211
继2005年太原市地方志办整理再版《太原府志集全》后,历经3年多的不懈努力,2012年又整理再版了《太原古县志集全》。明、清时期,太原市所辖各县编修了多个版本的古县志,对今太原境内山川之脉络、建置之沿革、风俗之演变、人物之美誉皆有记载,是研究太原历史必不可少的史料。从2009年开始,太原市地方志办在完成首轮《太原市志》修志任务、开展新一轮修志工作的同时,组织专家抢救古县志,整理再版《太原古县志集全》,使太原500余年的历史得以衔接起来。《太原古县志集全》包括太原境内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  相似文献   

15.
刘瑞 《沧桑》2012,(5):104-106
太原第一热电厂是苏联援助新中国的"156项工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华北地区兴建的第一座大型热电站。建国初,太原市发展电力工业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对电厂选址、兴建、二期工程扩建等方面的介绍,重现当时太原第一热电厂的早期发展历史,进而分析苏联在电厂筹建、初步设计、技术设备输出、电厂扩建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太原第一热电厂的建成对太原工业发展和中苏关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山西省博物馆珍藏的太原旧影中,有几张孙中山先生在太原视察时与山西各界人士及山西同盟会同仁的合影。这几张照片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孙中山先生视察太原时的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1月4日,日军向太原推进着,24架轰炸机在太原上空穿梭似地俯冲扫射,丢下了一批又一批炸弹,炸得墙倒屋塌,死伤无数。在此危急关头,张震和留守人员请周恩来副主席和彭雪枫主任隐蔽在成成中学内预先构筑好的简易地下防空洞里。当天傍晚,沉雷似的炮声隐隐可闻,太原城内的阎锡山和省主席赵戴文得知日军一部占领阳曲后,慌忙弃城乘车逃出混乱的太原城。这时,太原城内散兵游勇趁火打劫,敌特汉奸公开活动。周副主席镇定如常地问道:“阎锡山、赵戴文走了没有?”彭雪枫、张震回答:“他们早就走了。就连第二战区长官部、太…  相似文献   

18.
<正>明朝立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加强防务、巩固统治,对诸皇子实行封藩制,封第三子朱棡为晋王,封地在太原。从洪武十一年(1378)朱棡就藩太原至崇祯十七年(1644)大顺军攻陷太原,晋藩宗室在此生息繁衍267年。其间,府第营建、陵墓修筑、礼仪施行、文化生活等宗室活动深刻影响了太原城市风貌和社会景观。在经过时代变迁和岁月冲刷之后,曾经恢弘壮丽的王室景象逐渐模糊,甚至消散,后世文人常于藩府废墟之上凭吊古迹,抒发思古幽情。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有物爱好在太原南宫古玩市场购得14张《共和白话报》,此报是民国元年(1912)太原出版的报纸,被称为“民国太原第一报”。这批报纸对于研究清代末年民国初期时山西政治、经济、化、军事诸方面的情况与民国太原新闻史,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物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太原双塔寺     
正双塔寺,本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区东部的郝庄镇,因寺内东南矗立两座挺拔俊俏、高耸入云的八角十三层砖塔而闻名,俗称双塔寺。双塔,是龙城太原的象征,是太原的城市标志。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名胜——寺塔桥亭》一书中写道:"太原双塔以其高度而论,在全国所有的双塔中要数首位了。"早在明朝,"双塔凌霄"就成为古太原八景之一,是山西久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