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遗产》2013,(11):78-81
“乡”、“县”、“州”这些今天还在沿用的行政单位,在诞生之初与“家”的概念息息相关。古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国家的统治,便于政令的实施,完善赋税的管理,把一定数量的“户”固定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之内,  相似文献   

2.
游过帽儿山,又来到山脚下看了这里的一座道庙——“太和宫”.据道人讲,这座庙是清同治年间所建,同治十一年(1883)改名为帽儿山十方丛林道院.据报载:修建这座“太和宫”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在那个时候,有一个挖参的老人,在帽儿山的南坡上一个石缝里看见了一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萧条”宋玉《风赋》中“萧条众芳”一句的“萧条”一词,注家多释作“寂寥”、“雕零”。这与安适富丽的楚王宫中景象和“宁体便人”的清爽大王雄风颇为不叶。“萧条”一词在这里应该解作“动”。它与“萧萧”、“骚骚”、“萧骚”、“搜搜”等词是同义语。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得好,"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在我们班上,也有这样两个人,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被人们称为"动静"二人组。首先来说说"动"者吧。此人姓杨名旻,乃安徽滁州人也。他的"动"主要表现在下课。别看他上课眯着眼睛,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可是一旦听到下课铃,他就像蛰伏的马驹听到号角一样,立刻"精神焕发",时刻准备着冲出教室。真是"上课一条虫,下课一条龙"啊!记得有一次,他带领"部下",一边喊着"冲啊,杀呀",一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历法有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回年)作一年的阳历,有以月亮绕地球12周作一的阴历以及兼顾两者、以月亮绕地球计算,但又19年间加了7个闰月以便照顾到回归年而形的阴阳历。中国通行的阴历实际是阴阳历。伊斯教中采用的希吉里历(中国俗称“回历”)才是真的阴历,这种历法春夏秋冬四季可以在一年中何时候出现。中国的阴历则春季必在年初,冬季在年末,这是与回历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张静 《文史月刊》2010,(12):80-80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人信誓旦旦地说:"我用人格担保",也常常谴责某些人"丧失了人格";我们常常说某人"名誉很好",也常常指责某些人"不顾廉耻"。那么,"人格"与"廉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罗马法律对它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焦姣 《文博》2022,(3):62-67+112
汉代铜镜铭文中涉及“酒”的文句体现了当时的饮酒风习已经对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镜铭所见“宜酒食”“饮澧泉”等表达了汉代日常生活中酒的重要性。“酒如河”“酒而河”希求体现了“酒”的社会需求程度。镜铭中“醉”“酲”“醒”生动体现出饮酒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8.
韩江苏 《中原文物》2020,(1):131-139
甲骨文■、■、■三种形体不同之字,前辈学者考释其为卣字的繁简之异。然三字所从文字偏旁有异,在甲骨卜辞中的语境和用法完全不同,说明这是三个有相互关联、而字义完全不同之字。把三字所从■偏旁与自然界实物对比后发现,■尽管形态有异,但它是匏(匏、葫芦)的象形文字。从瓠从皿的■字,是葫芦瓢漂在盛水器皿中之形,它是瓢的会意字。从瓠从倒立庐形的■字,殷商时期其材质由木质转变为青铜,盛放专用鬯酒,是为卣字。对瓠、瓢、卣三字的考订,证实了文字形体的细微差异与甲骨文字义关系密切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有”“无”概念的提出及其讨论,始于老子。由于是哲学的最简单抽象,加上司马谈说“其辞难知”,因此,“有”“无”宛如一件“皇帝的新装”,历朝历代强作解人者,总不乏见。其结果,不是把这对概念解释得过于平实,平实到不需解释的程度,就是飘渺玄远,“妙处难与君说”。客观地讲,老子,包括后来的庄子所讲的有和无,固然不像一般理论那样平安易知,但也决不像有人所说的那样难以企及。它既不是故作高深的玄机妙理,也决不是让人作文字与逻辑游戏的自娱道具。“有”“无”本身不过是平实而深刻、简明而至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充满思辨,但没有任意性;高度统一,却也不乏灵活。那么,“有”和“无”的正解到底是什么呢?为了难确地找到它,需先对以往的主要议论作一番认真的回顾和清理。  相似文献   

10.
当今,表示地理方位常用“东”“西”“南”“北”,但在古代诗文中表示地理方位常用“阴”“阳”“左”“右”。为便于学习古诗文,特对古诗文中惯用的方位词“阴”“阳”“左”“右”的性能解释如下: “阴”,在古诗文中表示地理方位,常指水之南,山之北。如在某水  相似文献   

11.
12.
<正>从中国来到美国新泽西州探亲,正值春夏之交。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异国的乡下,犹如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诗意的描述,除"土地平旷""鸡犬相闻"有别于这里之外,其他还挺合适。这里土地不是平坦开阔,而是丘陵起伏,湖泊常见,花草树木繁多。交通要道都是些C型或S型的柏油路。这里无鸡有犬,宠物都养于室内,室外听不到鸡犬鸣叫。房屋确实整齐,都是起脊的二至三层小楼。房前屋后都有绿地,但无菜  相似文献   

13.
编写地方志,经常要用到“考查”、“考察”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容易用混,究竟二者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是身份不同.“考察”一般没有特殊的规定,作为单位派出人员,可以到某地进行考察;而作为某个个人,只要条件许可,同样也可以确定自己的考察项目.“考查”,一  相似文献   

14.
引子:“躺在权利之上的人”我曾记得末弘先生在讲到民法时效时说了这么一件事:某人借钱给别人,自己却不好意思催还,而借钱的人因此窃为己有,最终老实的债主吃了亏。时效制度说明,凡是长时间不行使权利的人(“躺在权利之上的人”)是不受民法保护的。“躺在权利之上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认为,那种安于“只要不因请求行为而产生时效中断仍是债权人”的人,终究会丧失债权。这一法理意义深刻,并超出了民法的范围。日本国宪法第20条记载:“本宪法中保障国民的自由及权利必须由国民不断保持之。”这一条款与“基…  相似文献   

15.
无锡建邑,始载于《史记·东越列传》.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讨平东越王余善叛乱,迁封东越降将多军为无锡侯,乃有无锡侯国.王莽立新朝,改称有锡;汉光武扫平海内而立东汉,复称无锡.(《汉书·地理志》注)何以名无锡?后世说,其地本产锡,至汉,锡已采尽,而名无锡;又有说:“后,汉有樵客于山(指锡山)下  相似文献   

16.
乐嘉 《风景名胜》2011,(10):170-170
一个英俊的纯种洋人samucl,操着一口流利无比的汉语,连“识时务者为俊杰”都能理解,让国人为之汗颜。此人真正有意思的不是因为他帅,也非因他自曝28岁仍是处男,而是他坚定地认为中国的姑娘传统,很传统,他要找一个传统的女孩。  相似文献   

17.
“素心”与“史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史家主体修养的探讨是一个重要问题。梁启超所谓“史家四长”说即是对这个探讨的总结和概括。在这一理论成就的形成过程中,唐代史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及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德”说是关键环节。当然,任何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积累为前提与基础,这种积累首先必须是学者个人的,而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更是社会的与时代的。因此,从孔子、孟子的时代起,我们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在形容悠闲的生活或者自在的生活时,常会用到这句成语"悠哉悠哉"。然而殊不知,这句"悠哉悠哉"却是"优哉游哉"的误用。"优哉游哉"此句成语出自于《诗经·小雅·采菽》,原句是"优哉游哉,亦是戾矣",其意思是说处事从容不迫和生活悠闲自得。而"悠哉悠哉"此句成语也是出于《诗经》。在《诗经·周南·关雎》中有这么一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其意思是说小伙子十分想念自己的心上人,想得连晚上睡觉时都迟迟不能入睡。由此可见,"悠哉悠哉"的  相似文献   

19.
“温明”不是“秘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顷读《文物》1987年第7期载裘锡圭先生文,他认为汉墓所出漆面罩应称"秘器",亦即"温明秘器"。按以温明混同于秘器,始自王念孙《读书杂志》卷六"温明"条,系据《汉纪》立论。王氏好执《汉纪》以攻《汉书》,屡有所失。如改《汉书·淮南王安传》之"离骚传"为"离骚傅(赋)",即系缘《汉纪》而致误,杨树达先生辨之甚核(见《积微居小学述林》卷六)。且王氏于汉代棺具、敛具未曾寓目,情况容有所未察。近来连年发掘汉代大墓,棺具、敛具之定名问题确有实际意义。因略陈管见,请裘先生与读者正之。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84年第1期《绍兴306号战国墓发掘简报》中介绍的 M306:采2,是一件小型铜容器,本器铭文称为胃,简报及铭文考释都读胃为炉,怀疑是熏炉。就文字考释而言,无可非议;但若按器形,则觉名实不符。东周铜炉,如王子婴次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