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曲辑佚     
清代著名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曲牌之例曲中,有散曲848支,其中有隶属于132种散曲曲牌的例曲151支,未被<全元散曲>,<全明散曲>、<全清散曲>三种散曲总集收入.  相似文献   

2.
黄斌 《满族研究》2012,(2):114-115
清代中期满族散曲家戴全德的散曲创作,一方面积极从民间俗曲汲取营养,另一方面又对这些俗曲进行了富于创造性的文人化改造,故其散曲创作呈现出俗而不鄙俚,雅而不呆滞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汉民 《文献》2004,(3):210-216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诗歌吟咏西藏风情的作家不乏其人,如清代的杨揆、孙士毅等,但以散曲来反映西藏风情的作家则较罕见,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清嘉庆年间的林乔荫或许可属第一人.他用二组套曲记述了藏族的风俗民情,反映了藏汉人民和睦相处的历史事实,在中国散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清代作家李文瀚的散曲集《味尘轩词余》曾被《全清散曲》辑编者所关注,但由于条件所限而未能被收入。笔者在国家重大项目《古本散曲集成》的文献普查工作中发现了原书,该书共收录散曲套数十五篇,其中有八篇可补《全清散曲》之遗,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本文对这八篇套数进行了校点,对相关人物作了考证,并在此基础上对李文瀚的散曲创作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乐府群玉》成书、增订时间及影响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云波 《文献》2006,(4):37-42
《类聚名贤乐府群玉》(下文简称《乐府群玉》)是现存元人编辑的四种散曲总集之一,是元散曲研究的重要文献.对其成书时间的确定,以及对其影响的考察,将有益于研究者关于元散曲创作的历史性想象,有利于呈现元散曲创作的部分历史原貌,从而便于学者对元散曲做出更为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谢伯阳先生的《全明散曲》迄今为止是辑录明人散曲最多的集子.然而,明人文集浩如烟海,难免有所疏漏.在研究明代散曲时,我们发现其中对曲家的生卒年、身份、曲作的归属等问题有记述不明、错录现象,也在清人褚人获《堅瓠集》中发现了一些未被《全明散曲》收录的曲作.这里试对曲家李登、刘龙田、黄祖儒、黄戍儒、顾鼎臣的相关内容予以补正,把《堅瓠集》中的佚曲录于此.  相似文献   

7.
元散曲是元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它产生于元代雅俗文学交汇融合的时代.元代文学风尚、社会政治环境、接受和创作群体和其他朝代有很大的不同.随着诗、词、赋等雅文学主流地位的衰退,元散曲这一通俗化、大众化、市民化又深受平民大众喜欢的新型文学就应运而生了.元散曲俗文学特质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水云 《文献》2005,(1):133-144
谢伯阳先生倾个人之力,历时近二十载编纂成帙的《全明散曲》①,洋洋数百万言,将有明一代之散曲囊括其中.此书乃谢先生继其《全清散曲》后的又一重大学术成果,其筚路蓝缕、廓拓区宇之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苏愚山洞续集>(下文或简称<续集>)三十卷,是晚明陕西籍进士李应策的诗文别集,其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戏曲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散曲小令488支,全部为谢伯阳<全明散曲>所失收,且现今所有散曲研究资料及论著皆未提及此人,具有补写明代散曲史的学术意义;二、李应策与汤显祖同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文集中有关于二人交游之诗五首、尺牍一通,又有汤显祖佚文一则,对学界深入认识汤显祖的道德品格、政治抱负和文学影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诗、宋词、元人散曲是我国一代文艺的瑰宝,已有《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散曲》等聚集成集,但作品浩瀚,检阅不便。同时,研究唐诗、宋词、元散曲也不一定要把所有作品都阅读,只要把其中比较重要,有代表性的阅读就可以了。因此,上海古籍出版社为应读者需要,拟将《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散曲》分别选成简编本出版。现隋树森先生选编的《全元散曲简编》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本简编本选录小令一千○六十三首,套数一百一十套,同时还增补了几首《全元散曲》尚未汇集的新发现的作品。这本简编本很有特点,主要可归纳如下几点: 一、是《全元散曲》的缩写,剔芜存精,精简,又能使人了解元人散曲的全貌。  相似文献   

11.
上海图书馆藏冯敏劾<小有亭集>26卷,中有散曲2卷,收录小令48支、套数4套,为谢伯阳编<金明散曲>所未收.现标点整理,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冯敏劾的家世、生平及<小有亭集>的版本情况进行梳理和考订,纠正学界常见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2.
《全明散曲》是目前为止搜辑明代散曲最多之集,对保存一代散曲文献意义重大,嘉惠学林,功德无量。由于明代文献资料浩若烟海,遗漏之作不可避免,笔者偶然所见《洗心亭诗余》,发现其中散曲,现作整理辑出,以备将来修订时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13.
《嗓淡行院》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明 《文献》1999,(4):95-99
元高安道的《嗓淡行院》是治戏曲史者每每引用的一篇名作,这篇散曲中所透露的众多戏曲与俗文化信息只有《庄家不识勾栏》、《拘刷行院》等三两篇散曲可以与之媲美.虽然其内容引述者众多,但其题意自王国维以降,尚无人解之.由于无法解题,势必影响对其内容的正确理解.本文旨在对《嗓淡行院》题意进行考释,并进而发明其在戏曲史中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郭红粉 《神州》2013,(23):58-58,60
摘要元散曲是元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它产生于元代雅俗文学交汇融合的时代。元代文学风尚、社会政治环境、接受和创作群体和其他朝代有很大的不同。随着诗、词、赋等雅文学主流地位的衰退。元散曲这一通俗化、大众化、市民化又深受平民大众喜欢的新型文学就应运而生了。元散曲俗文学特质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清代满族人填词自康熙朝开始,宗室词人中以岳端最为有名,康熙皇帝亦曾填词12首,其他满人如纳兰性德、曹寅、常安等也都以词名世.进入清代中期,满人填词热情不减.宗室之中除恒仁词作不多之外,永恩、永忠、载铨、奕绘、奕读誌等人均热心于填词.其中以奕绘的词数量最多内容最为广泛,是清代中期宗室词人的代表.清代宗室词人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清代宗室文学,也丰富了清代满族文学.  相似文献   

16.
贯云石作为元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作家,在散曲创作中表现出了不同于汉族文士的内容与风格。文章将他的作品置于北方民族文化视野中分析,以便进一步揭示其散曲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皇子分府是清代皇家事务中重要的一环,它是皇子们走出紫禁城,独立生活的开始.清代的皇子分府内容有分爵、分府第、分旗、分户丁、物品及移居府第时的相关工作,涉及到内务府、宗人府、工部、礼部、兵部、钦天监等多个部门.在清代,皇子分府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皇帝对皇子的控制.同时,皇子分府与清代不同时期的皇室人口和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武锋 《安徽史学》2007,(2):43-48
清代学人治学讲究实事求是、务求真解、学以致用,学风朴实.因此之故,清代学人对"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的《抱朴子外篇》普遍评价颇高,而对宣扬神仙学说、多显荒诞的《抱朴子内篇》评价很低.清代学人也注意到了《抱朴子》的文章风格与文学观念.此外,清代学人的治学观点、治学方法以及儒学思想对他们评价《抱朴子》也产生了影响.从清代学人对《抱朴子》的评价上,可以看出考据的方法与思想和义理有一定歧异.  相似文献   

19.
署、护制度是清代督抚制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无论是台湾学者傅宗懋的专著<清代督抚制度研究>①,还是诸多见诸学术刊物的专题论文,都对清代的这一制度视而不见,因而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试图以晚清署、护督抚为例,对清代署、护督抚制度作简单梳理,谨企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2022年5月14日,由中国韵文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中国散曲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工作委员会(筹)、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22·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评高端论坛”在成都金河宾馆举行。受疫情影响,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中南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