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3年10月份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统购统销政策,其在当时我国匮乏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提高财政收入,稳定物价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同时,统购政策对农民的负面影响也很少被学界关注,本文通过1954年山西晋南地区一起自杀事件为视角,剖析统购政策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晋南地区统购政策施行中遇到的问题,并印证统购政策对农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田,一个地处湘南边陲的山区小县。解放前,这里人贫地瘠,人们形容是“干死蛤蟆、饿死老鼠”的苦地方。解放后的十几年,由于自然条件差、底子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方天地的20多万新田入仍然过着“吃粮靠统销、生产靠贷款、建设靠投资、社员靠救济”的窘迫生活。1966年前,国家每年要统销一两千万斤粮食给新田。  相似文献   

3.
1951年陈云解决棉花禁运危机的谋略是:节流,全国大部分纱厂在一定时期内停工,节约出原料供应军品生产;统购,实行统一收购管理棉纱、棉布市场,由合作社牵头对棉花进行预购和包收;调控,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和棉布、棉纱销售价格,补收中间商存量的棉、布税,给予出售棉花者优惠政策,提高棉农售棉积极性;促收,动员全党全国掀起购棉高潮。在陈云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行政手段与调价措施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处理因禁运而出现的棉花危机的经济斗争取得了胜利,对新中国恢复时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真可谓“难于上青天”。建国后几十年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已渗透到各个方面,比如经济形式的单一全民所有制,国家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对生产资料的统购统配,对财政收支的统收统支,对工业消费品的统购包销,对外贸易的统一经营、统负盈亏,对劳动工资制度以及对物价管理的高度集中,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等。这种经济管理体制实行了几十年,人们已习以为常,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谁要改变它,就是离经叛道,搞修正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改革,向商品经济以至市场经济过渡,不仅要触动旧体制,改变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5.
统购统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15(1):50-60
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是新中国经济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一政策的推行和不断发展不仅对此后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体制造成深远影响,而且成为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统购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四川改革开放30年来.“一日三餐,军需民食”让人们深切感受到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了的深刻变化,短缺经济下的粮食计划供应已成历史.丰富的市场粮源极大地改善了居民膳食结构。30年来,粮食购销体制循着从“高度计划下的统购统销到双轨制再到市场购销”的改革路径.经历了粮食收购从“统购到定购再到市场收购”.  相似文献   

7.
1954年9月开始实行的棉花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政策,保证了当时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但同时也根本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组织制度以及市场运行规则和习惯,特别是根本改变了原有的农村经济结构,冲击了原有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国家在基本原则不变的条件下,因时因地对政策进行过一些调整。手工棉纺织业在国家政策的严格管理和不断调整下生存下来,在改革开放以后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8.
亳县统购统销反右倾的严重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对农村从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当时的政策是:“多余多购,少余少购,不余不购”和“多缺多供应,不缺不供应,什么时间缺,什么时间供应”。这个政策在安徽亳县深得人心,广大农民踊跃把余粮卖给国家。在以后的几年里,购了过头粮,回销粮卡得较紧,但农民口粮尚可吃饱。1958年“大跃进”以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统购统销是在高估产下的高征购,在低标准和时有脱销的情况下统销。1958年———1960年,三年粮食统购统销情况是:1958年全县农业人口71万,粮食实产4.55亿斤,征购任务3亿斤,完成15119万斤,占任务的50.39%,商品率33.8%,人均负担…  相似文献   

9.
古飞鸣 《广西地方志》2006,(4):27-28,43
参加《梧州市长洲区志》(以下简称《长洲区志》)志稿评审,初次通读,觉得其观点正确,记述全面,资料翔实,特点突出,是一部成功的佳作。再次细读,深感这部志稿在记述志事上,精选典型事例,别具匠心,尤其值得推崇、借鉴。特试析在这方面的编写技巧,以就教于方志界同仁。一段社情一个典型,寓褒贬于记事之中《长洲区志》志稿在“大跃进”、公社化和水旱灾害等几个节(目)中,如实记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出现的盲目冒进,干部刮“共产风”、瞎指挥,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经济困难的社情。在“粮食统销供应”一节,详述了同期低标准口粮定量供应的办…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优待售粮储蓄存单”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行过的票券,目前人们已对其知之不多。《中国钱币》2003年第二期所载吴振强先生的《人民币系列收藏漫谈(七)》一文中列举了几个省的“优待售粮储蓄存单”,但无详细介绍。我于1953年末到1954年初随安微省宿县专员公署专员在濉溪县百善区鲁甸乡搞粮食统购试点时,搞了优待售粮储蓄工作,使用了这种存单。现把我所收藏的几种“优待售粮储蓄存单”及开办和发行的背景介绍于后,以飨读者。“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优待售粮储蓄存单”有四种不同金额的票面。正面上部图案“驮运…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中国的统一与富强,是一切爱国志士们的理想和宿愿。正因为如此,各派政治势力皆以“统一”相号召,为其政治目的服务。革命者讲统一,军阀武人、官僚政客也讲“统一”,国家需要统一,人民渴望统一,但问题的实质在于:近代中国的统一,究竟应是什么样的统一,应该依靠谁来统一,统一到哪里,走什么样统一的道路,等等。袁世凯假共和之名,行窃国之实,搞封建专制的统一;段祺瑞穷兵黩武,推行武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教导说,对于国内的统一要进行阶级分析。他说:“将分裂的中国变为统一的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但是如何统一呢?独裁者的专制的统一,还是人民的民主的统一呢?”前者是假统一,后者是真统一。“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人民所厌恶的国家分裂和混乱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②这就是因为我们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人民的民主的统一,也就是革命的进步的统一。在这以前,从袁世凯到蒋介石他们也强调统一,但他们实行的是独裁者的专制的统一,即反革命的退步的统一。因而他偿“所得的不是统一而是分裂,最  相似文献   

13.
总纂市县志稿,要达到六统一:统一志稿篇目;统一资料标准;统一竖写规范;统一行文规范;统一统计表编制;统一篇下“无题文字”设置。  相似文献   

14.
周秦史二、三事,两条秦史是五十年代旧作,周史一条是新作。我不学史学史,但这里所谈却是我的周秦史观。寿彝兄八十大寿,谨以此薄礼为贺了。一、周是不是统一国家?是什么性质的统一国家? 有的通史书是把周作为统一国家的。周是不是统一国家,这要看你怎样理解统一。如果说:诸侯国家都是从周分出去的,诸侯国和周天子之间存在着诸侯“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天子五年一巡狩”(《礼记·王制》)的关系,这就是统一。那么,周也可以叫作统一国家。如果说,这种统一太松散了,既无内在的行政统一又无外在的领土统一,算不了统一。那么,周也就算不了统一国家。  相似文献   

15.
隋朝统一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统一新探胡如雷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四次最重要的统一事件:第一次是由战国走向秦统一,第二次是由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走向隋统一,第三次是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大分裂走向宋统一,第四次是由宋金对峙到元统一。显然,由隋文帝杨坚发动的灭陈统一战争,在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谋求和维护国家统一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他在这方面留给我们许多富有教益的政治思想遗产。在历史发出了祖国统一的深情呼唤的今天,有必要对他的国家统一思想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以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既全面又深刻,涉及到统一思想的出发点,统一的方向、统一的方针、统一的方式、统一的战略策略等等问题。现分别进行论述。(一)建立在爱国基础上的对中国统一传统的认识,是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货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货币统一武力从中国历史上看,每一个新兴王朝在实现统一后的首要经济措施就是货币统一。从现代政府来看,货币统一更是其独立统一的重要标志之一和调控经济的首要条件。新中国建立前后,党和人民政府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实现货币统一的,这应该...  相似文献   

18.
赵毅 《史学月刊》2006,6(12):95-100
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分裂的代价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统一的意义逐渐为人们所肯定。传统的古代社会,以战争方式谋求统一,几乎成为不二铁律。在当代世界,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成为人们更理性更睿智的选择,但这只是寻求国家统一方式的发展趋势,能否成为不二铁律尚待人类历史实践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武伟生 《攀登》2014,33(4):7-12
团结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统一意志和行动、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时候,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依然感受到其理论的力量,他启示着我们:要以党的思想上政治上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坚决遏制党内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彻底消除危害党的团结统一的现实基础;勇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科学开展党内斗争,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增进党的团结统一提供制度保障,切实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不竭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德国统一的背景及统一前的经济景观,论述了统一产生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进而在分析了人口迁移流与失业率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统一后的空间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