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水荔枝     
荔枝,又名丹荔、离枝,是我国特产名果之一。荔枝属无患子科亚热带常绿果树,原产于我国,其果肉每百克含磷34毫克、钙6毫克、维生素C36毫克、蛋白质0.7克、碳水化合物14克和大量的葡萄糖,营养价值在夏令水果中名列前茅。另外,荔枝树不仅是很好的风景树,而且荔枝的花是很好的蜜源和中药,核可以酿酒,果亮和树根可以提制单宁,树干是制作贵重家具的上好木料,真可以说它全身都是宝了。考荔枝名称的来历,据朱应《扶南记》载:“此木以荔枝为名者,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实,不可摘  相似文献   

2.
荔枝湾史话     
马楠 《岭南文史》2004,(4):52-53,56
“凡是到广州的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看到珠江,因而没有不想到城西那珠江突出的一小角的荔枝湾,它的声誉早已吸引着远近的游人,谁不想找出点时间去欣赏一下?比方说:有谁到了南京而不想去秦淮河?到了杭州而不走到西湖边上的呢?”  相似文献   

3.
情游荔枝湾     
阮原 《神州民俗》2002,(4):13-13
  相似文献   

4.
正唐代天宝年间开辟的"荔枝道",秦岭以南的南子午镇向北,用的是子午道新线路。南子午镇以南则离开子午道,经西乡、镇巴至四川涪州。唐代有说法记载,"涪州贡生荔枝,取道西乡驿沿子午河入谷,至长安不过三日。"《皇家物流,荔枝从何北上》一文推送出去后,我在体改委研究所的同事提醒我:杜牧有提示的。我怎么忘了呢?于是找了杜牧的《过华清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似文献   

5.
又是荔枝飘香时节,校内幼儿园门旁有十余株荔枝树,结果累累,引得大人停步,孩子流涎,我也引起乡思。我家乡也盛产荔枝,私人的荔枝林在路边一片接一片,林主这时特别慷慨,允许过路人入林免费饱餐,只不准带走。因盛产荔枝,故如今县办诗刊,也取名《荔乡吟》,日前又收到赠我的一册。  相似文献   

6.
有“南国佳果”之誉的荔枝,自古以来,赢得了无数诗人墨客的赞颂。然而,以荔枝为题材,敷演成戏,搬上舞台,这在中国三百多个地方剧种、数以万计的传统剧目中,唯独福建最多,最具地方风味。  相似文献   

7.
8.
增城挂绿,味冠群荔,向被誉为“荔枝之最”,正如清人朱彝尊(1629~1709年)所说:“以予论之,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矣”。清代康熙年间钱以(土罟)说它:“坚莹似玉,脆如霜梨,津液内敛,剥而怀之,三日不变。其色微红带绿,因名挂绿。味之香美,冠于群荔”。这是对“挂绿荔枝性状最早和最权威的描述。”屈大均《广东新语·木语》认为“挂绿者红中有绿,或在于肩,或于腹,绿十之四,红十之六……爽脆如  相似文献   

9.
李燕霞 《文史春秋》2014,(11):57-61
那是些极普通的泥房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沧桑而陈旧,然而,当你走近它们的时候,你会惊诧地发现,那些泥房子的斑驳里竟深蕴着扯以言说的辉煌与厚重。“书香门弟”、“四世同堂三代官”,从这里走出的父子孙三代居然连中举人、进士,官职从内阁中书到知县、知州、知府到诰投资政大夫,品位从七品、五品、四品到三品,最后竞至二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荔枝的地理分布及其贡地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三大荔枝分布区:岭南、四川和福建。荔枝原产于岭南地区,从汉代起便成为南方地区特色果贡之一,直至清末。笔者在全面考查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三大荔枝分布区的形成,着重研究了荔枝种植及进贡的历史地理变迁。栽培荔枝约于汉初传入四川、隋以前传入福建;进贡则呈现出隋唐以前贡在岭南、唐宋贡在四川、元明清贡在福建的现象。通过分析得知导致荔枝种植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和人为原因(正反两种作用),荔枝贡地选择则随着政治形势的动态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成都荔枝与十二世纪的寒冷气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论说成都荔枝之始,人皆首推唐代张籍的《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然而陆游却以张籍未尝至成都游诋其失实(《老学庵笔记》卷五)。其实在张籍之前,约当肃,代之时,卢纶在《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一诗中也说过:“晚程椒瘴热,野饭荔枝阴。”看来中唐时在长安士人之中,成都有荔枝确实已属常识。不过南宋时成都确实已  相似文献   

12.
韦金英 《风景名胜》2020,(3):0257-0257
现阶段,荔枝在发展前景方面十分广泛,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促进荔枝种植和管理技术的推广,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现有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可推动荔枝质量和产品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14.
朱燕英 《东方收藏》2024,(2):127-129
1964年龙彼得教授发现了《荔枝记》,随后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复印《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戏文,将其从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带回中国。随之《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及《明万历荔枝记校读》等著作的整理出版,利于学界对《荔枝记》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文章通过二重证据法、历史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具体研究戏曲坊刻本《荔枝记》形式与内容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其一)当大家读到上面这首千古名篇《过华清宫》时,脑海中可能会迅速浮现出雍容华贵的杨贵妃坐在长安兴庆宫里,看到从远方快递而来的荔枝发出会心一笑的场景。  相似文献   

16.
<正>1983年,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三百垅村村民建房时,在距地表约1米处黄褐土中,发现一套鎏金铜带銙,旗文物管理所(现文物管理局)专业人员赴实地勘查征集(图一)。因取土破坏了原来的遗存环境,故以窖藏视之。共出土13件遗物:长方形带銙8件、桃形带銙1件、鉈尾1件、带扣2件、带箍1件,就其形制、数量来看,应为一套完整的带銙(图版二,5)。现藏于喀喇沁旗文物管理局。  相似文献   

17.
竺可桢论唐代气候较现代温暖 ,依据共有两点 ,一是长安宫廷苑宥内有梅花和柑桔 ,二是成都有荔枝。其前一依据之不能成立 ,已有研究 ,这里谈谈成都的荔枝问题。竺氏谓唐代成都有荔枝 ,所据为唐人张籍《成都曲》中“锦江近西烟水绿 ,新雨山头荔枝熟”的诗句 ,而宋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诋斥说张籍实“未尝至成都者” ,其所言自不能属实。唯今郭声波复据唐卢纶《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诗中“晚程椒瘴热 ,野饭荔枝阴”之句 ,谓“中唐时在长安士人之中 ,成都有荔枝确实已属常识” (《成都荔枝与十二世纪的寒冷气候》 ,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相似文献   

18.
吴峰 《福建史志》2006,(5):53-55
点校本《荔枝谱(外十四种)》系200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闽文献丛刊”之一。该书辑录自宋迄清有关福建荔枝、茶、海错等特产之谱录15种.作者14人(内蔡襄著作2种),每种书前均有作者简介或说明,然而读者仍难以看到作者生平,个别地方还有疏漏。其实这里有几位作者在地方志中就有小传.不难查考和补遗。  相似文献   

19.
9至15世纪的中南半岛处于吴哥王朝的统治之下,当地自9世纪开始生产瓷器。柬埔寨吴哥荔枝山窑生产的11-12世纪青釉盒子造型及纹饰丰富,吸收了从唐五代至北宋时期越窑瓷器的装饰工艺,并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和创新,12世纪中期及以后逐步被外销至吴哥的中国瓷盒所替代。荔枝山窑的青釉盒子供吴哥皇室及寺庙盛载黄蜡和其他香药,作祭祀或日常用途,凸显了统治阶层的皇权及国力之强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和研究,本文认为唐代长江上游地区的荔枝分布北界并非此前学界所普遍接受的成都和万州一线,而只到达忠州(今重庆忠县)和涪州乐温县(今重庆长寿区)。唐代该地区的荔枝分布呈现集中于川江两岸峡谷的特点,这种分布格局与川江峡谷地区特殊的区域小气候直接相关,因此不能作为唐代气候较现在温暖湿润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