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两幅明清唐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卡为藏语,意即用彩缎织物装裱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的质地是多种多样的,多数是在布面、纸面和绢面上进行彩绘,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的织物唐卡。绘画唐卡多为西藏的作品,织物唐卡则大部分在内地制作。这里介绍两幅明、清时代内地制作的织物唐卡。  相似文献   

2.
宁夏青铜峡县发现两幅唐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考古工作者在对青铜峡县一百零八塔下河滩处两座塌陷喇嘛塔进行抢救性清理时,于其中2号塔内发现两幅唐卡。出土时各卷成一轴,画面严重污染且多处破损。经故宫博物院修复后,知其内容、布局、尺寸及装裱方法完全一佯,唯一幅画面较清晰,一幅画面磨损严重。现介绍如下。画幅通高107、上宽51、下宽49厘米。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30日至8月30日,"格萨尔千幅唐卡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4.
试说一幅唐卡及相关问题蔡永旭宜宾博物馆藏有一幅清代唐卡,绢本,纵63、横47厘米,工笔重彩,描金绘制佛、菩萨及各种法器。四川省文物鉴定小组鉴定为二级文物。通过对其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对清代宜宾地区的佛教将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即为此目的,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蒙古族的祭祀始于远古时代,继传至今。分为对自然物的祭祀、神偶的祭祀和祖先的祭祀。一、对自然物的祭祀祭天祭天是黑龙江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习俗。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后,祭天的习俗保留下来,从帝王到百姓无不祭天。古代祭天,实行“悬杆祭”,即  相似文献   

6.
<正>藏南江孜地区的白居寺[图一],保存有两幅十五世纪的巨幅贴花唐卡,是此地区现存最早的佛教仪式用品。两幅唐卡以其高超精湛的艺术水准、毋庸置疑的艺术价值以及传承延续的仪礼功用,堪称今西藏地区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二○○○年六月十九日和二○○一年六月九日,笔者连续两年参加了萨嘎达瓦节。这是纪念佛祖成道的节日,于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庆典,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地区长期生活着大批蒙古族人民,他们在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环境中创作了无数优秀的蒙古民歌,本文就这些民歌的形成和分布以及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邱新宇 《神州》2013,(17):241-241
黑龙江地区长期生活着大批蒙古族人民,他们在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环境中创作了无数优秀的蒙古民歌,本文就这些民歌的形成和分布以及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杜尔柏特蒙古族源流研讨会于1996年元月5日在泰康镇召开.这次会议的宗旨是为了修好《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搞清杜尔伯特蒙古族源流问题.会议由县长许生主持.应邀参加研讨会的有省志办副主任王云奇,省地方志学会秘书长、编审梁滨久,省民族研究所原所长、蒙古史研究专家波.少布,大庆市志办主任时永发,齐齐哈尔市地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省通海县的杞麓湖畔,有一个历经600多年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却矢志不改其种族和姓氏的少数民族部落——全省仅有的蒙古族聚集地——兴蒙乡。 据乡长赵树彪介绍,兴蒙乡由5个自然村6个合作社组成,现有总人口5173人。其中蒙古族5083人,占98.3%。今天的兴蒙人,虽然已与北方的蒙古人有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民  相似文献   

11.
自治区自1982年起在蒙古族人民群众中推行普及胡都木文至今已经10多年了。1995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调查组对蒙古族使用文字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调查工作于8月22日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和乌鲁木齐地区进行,9月1日结束。调查采用问卷、座谈会和个别拜访三种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是蒙古族工人、农牧民、干部、知识分子、学校教师和学生。一、问卷调查结果印发了有胡部木蒙文、托忒蒙文、汉文三种文字于一体的《新疆使用何种蒙文社会调查表》。收回1972份调查表,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936份,博尔…  相似文献   

12.
经省民政厅批准,近日辽宁省蒙古族经济文化促进会(简称蒙促会)宣告成立,它是我省省级蒙古族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众团体。1998年7月17日为迎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成立4〕周年而装修一新的蒙古贞宾馆彩旗、标语、彩灯布置得热烈而隆重,新招聘的服务员身着节日盛装笑迎全省120位蒙古族团体和个人代表。会议首先听取了蒙促会筹备组白音关于一年来省蒙促会筹备情况的汇报,然后选举了蒙促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包玉梅同志被选为会长,白音为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通过了《蒙促会章程》和理事会工作简则。会议突出了以促进…  相似文献   

13.
新疆博湖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保留了一大批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民族民间艺术。托布秀尔乐器、蒙古族民间长调、古典蒙古族服饰、江格尔说唱、沙吾尔登舞蹈等都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14.
15.
南阳是河南省蒙古族的集中聚居地,依据传说及史料考证,南阳王姓蒙古族可能是元朝宗室诸王之后裔,南阳李姓蒙古族可能是元朝部将木华黎之后裔。南阳蒙古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生产、消费、礼仪、节日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已与汉族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16.
唐飞 《神州》2012,(15):300-301
蒙古族呼麦艺术是古老而又独特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它于其一个人的喉咙里能同时发出不同高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声音的独特发声方法而引起了广大民族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了解和研究蒙古族呼麦艺术的人还不是很多,所以这种状况就与其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和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要求就很不相符。这一研究的薄弱现状和研究的必要性成为摆在音乐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7.
750多年的历史,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无论时间怎样流逝,沧海怎样变成了桑田,在云贵高原上的某一个角落,有一群在灵魂中经常仰望蓝天的人,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是蒙古族人。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见证──介绍几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珍贵照片纪浩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展出的几百件展品中,有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大部分是纪念馆筹备人员,在全国各地从当年运动的亲历者手中收集而来。照片内容有的是勤工俭学生在法国学校求学,或在工厂、矿场作工时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辽宁蒙古族风俗习惯演变的原因白凤岐辽宁省内现有蒙古族587,495人(1990年普查人口数)。主要居住在朝阳市和阜新市。蒙古族驻牧、定居在辽宁省内距今大约有六百年的历史了。①驻牧、定居在辽宁省内的蒙古人,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生活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传统蒙古族火镰造型独特、装饰精美、象征意义丰富,见证了蒙古族人民的一段历史,成为草原生活的原始物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传统蒙古族火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兼具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火镰已成为一种记忆,但它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类文化瑰宝。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研究传统蒙古族火镰的造型特征和装饰艺术,发掘其文化内涵,从而引起更多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火镰艺术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