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衡文 《旅游》1996,(12)
从古城西安往西北乘一个半小时车便达乾县。由乾县向北沿着一条新扩的宽阔大路行6公里就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的陵墓——乾陵。 远远地望去,乾陵是一座横卧的翠岗,近看陵前立有华表、翼马、石狮、朱雀、人象、石碑等。陵前的二块巨大墓碑,一为唐高宗李治生前的功德碑文,内容由武则天撰写;二为有名的武则天无字碑。因武则天临终有旨,她的功过是非留与后代人评说,故碑面光无一字。 乾陵给予人的神奇魅力与无限遐想是其历经千载风雨而未遭发掘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碑刻是明征君碑,位于南京市东北郊栖霞寺前右侧御碑亭内,是唐高宗李治为纪念南齐隐士明僧绍(征君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于永明元年(483),将后院宅第献给佛门创建栖霞寺(当时称栖霞精舍)而立。碑末行刻有  相似文献   

3.
张沛 《陕西史志》2001,(6):39-43
众所周知,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后的合葬墓——乾陵陵园,有一通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的碑形石刻,因其初无一字,故称之为“无字碑”。据测量,此石刻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约98.8吨。相传系由“于阗国所进”。首雕八螭下垂,两侧线刻升龙,趺镌狮、马相斗,其形体之高大雄浑,雕刻之瑰丽精美,于唐代陵前置物中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4.
张沛 《文博》2000,(6):44-49
众所周知,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后的合葬墓——乾陵陵园,有一通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的碑形石刻,因其初无一字,故称之为“无字碑”。据测量,此石刻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约98.8吨。相传系由“于阗国所进”。首雕八螭下垂,两侧线刻升龙,趺镌狮、马相斗,其形体之高大雄浑,雕刻之瑰丽精美,于唐代陵前置物中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5.
距西安西北80公里的梁山上,乾陵拔地横空,巍然矗立在秋光寥廓的蓝天下,千百年来向人们叙述着那一段传奇的历史,又阴翳着神秘重重的千古之谜。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他的皇后、后来又灭唐兴周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之墓。沿着梁山逐级而上的两边,排列着庄严肃穆的石雕人像。在朱雀门前宽阔平坦的地面上,耸立着两块各高6米左右的墓碑。西首是颂扬唐高宗的述圣碑,由武则天亲自撰文,他们的儿子后来成为唐中宗的李显恭书刻于其上。这位既残忍又多情的女皇,竭尽忠诚地歌颂她丈夫的文治武功,将全部的热情亲情镌刻在字里行间。陵前东面则立着一块精美的整…  相似文献   

6.
<正>2.8亿年化石刻制、唐高宗撰文、当朝重臣书丹、篆额,赞颂一位隐士——南京栖霞寺前有一方明征君碑,此碑立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乃为纪念南齐隐士明僧绍舍宅建寺而立。  相似文献   

7.
齐廉允 《文史天地》2012,(12):30-33
唐高宗李治作为一代圣君李世民的儿子和千古一帝武则天的丈夫,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但除此之外,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一、幸运儿:飞来的太子之位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恭陵哀皇后墓部分出土文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哀皇后墓位于唐恭陵陵园内主灵台东北部。“恭陵”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南缑氏镇滹沱岭上(图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乾陵。然而,这个世界唯一,差一点就成不了。因为武则天的执念。武则天的执念是什么?简要地说,就是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10.
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物》1972,(7)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帝的第二子。该墓为乾陵陪葬墓之一。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的乾陵公社红星大队杨家窪生产队北面的高地上。该墓发掘工作于  相似文献   

11.
秦建明 《文博》2006,(3):10-13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乾陵以山为陵,规模宏大,是唐代帝陵中制度最完备的一座陵墓。乾陵文物丰富,陵区庞大的石刻群号为海内帝陵石刻之冠, 深为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2.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在陕西乾县城北五里之梁山上,距西安市约八十公里,规模宏大,为唐陵之冠。地面上保存了一百几十完整的石刻,有:华  相似文献   

13.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又称姑婆陵(“姑”在“姑婆”一词里,当地人习惯上读“瓜”音)。之所以如此,大抵有三种说法:一是姑婆在当地是对老年妇女的尊称。二是武则天安葬时,沿途百姓不知有什么‘周’,都说‘武家葬其姑婆’,所以以后民间代代相传叫它为‘姑婆陵’”。三是据传武则天曾屡次显灵,人便援之以“姑婆”神灵称号云云。以上三说显属牵强附会。诚然,乾陵一带对老年妇女呼之为“姑婆”,但仅限于子女称呼其父母辈的姑母,未闻有呼自己祖母或其他祖辈的妇女为“姑婆”者。第二种说法亦显然令人难以信服。时天上即有“二圣”的说法,足证武则天当时的声名显赫。公元683年高宗去世,中宗继位,但军国大  相似文献   

14.
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和武则天(624—705年)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门外6公里处的梁山上,距西安市约85公里,为陕西省境内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陵墓。据文献记载,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650—683年),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死于洛阳贞观殿,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八月葬于乾陵。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684—705年),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死于洛阳上  相似文献   

15.
序言与济南灵岩寺、天台国清寺、荆州五泉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刹之一的摄山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郊外约二十公里的地方,现在因寺名的关系,这里属于南京市栖霞区。在此寺门前的碑亭中,收藏着一幢题为“明征君碑”的篆书额头碑,在“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碑题之后,还刻了一行“御制”、“朝议郎行左金吾卫长史侍相王书臣高正臣奉敕书”、“朝散大夫守太子洗马知敬篆书”,在末尾处还刻有“上元三年岁在景子四月戊戌朔廿五日壬戍建”的立碑日期。上元三年应是公元六七六年。所以说,所谓“御制”就是指唐高宗李治的撰文,立碑的理山,在《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明崇俨传中能够找到。明崇俨(?——公元六七九年)是唐高宗的正谏大夫、也是一位专门从事占卜来往于宫廷的方术士。正如文献中  相似文献   

16.
《西京赋》残卷见敦煌写本伯2528号,最早由罗振玉《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17)影印刊布.前部分残缺,起自“井干叠而百增”,“井干”二字仅存左半,至赋末李注止.末标“文选卷第二”五字,别有“永隆年二月十九日弘济寺写”一行.永隆为唐高宗李治年号,调露二年(680)八月廿三日改元永隆,永隆年二月十九日,是永隆二年(681)二月十九日.弘济寺在长安,此卷可能为该寺僧人所抄而流入敦煌者.此卷355行,每行字数15-27  相似文献   

17.
齐扬 《文博》2005,(4):7
陕西唐陵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尤其顺陵、桥陵、乾陵石刻是其典型的艺术体现。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陵前石刻现存有34件,石走狮和天禄是其中的精品。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石刻总计124件,内城东、西、北门之外各有石狮两尊,北门外另有仗马和控马人各3对,号称“六龙”。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陵园石刻更富于写实性,堪称唐陵石刻艺术之冠,陵园现存石刻50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珍贵文物长期遭受着自然风化和破坏,大部分石刻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18.
诸家对于俄藏敦煌Ф242《文选注》写卷注者、抄写年代多有论列,其论皆据避讳以为说,但结论分歧甚大。又此写本不避唐高宗李治讳,故诸家皆否认它产生于唐高宗李治时期。但结合其它唐写本的讳例及唐代避讳制度与习惯来分析,这个写本符合唐高宗时特殊的避讳实情。再结合写本内容来看,可论定这个写本必是产生于唐高宗时的李善注本,而前此诸家所断之年代皆不可从。  相似文献   

19.
位于陕西西安西北80公里的乾陵,埋葬着盛唐时期的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是我国惟一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墓。这种“两个皇帝两个国号,一对夫妻埋在一个陵里”的情况在中国古代陵墓史上绝无仅有。另外,它还是目前所知惟一没有被盗掘过的唐代帝王陵墓。正因如此,多年来围绕着  相似文献   

20.
毛潜 《中华遗产》2021,(4):32-37
从乾陵开始,在帝陵的营建上,唐人赋予了其另一重含义:模仿生前居住的长安城与宫城。乾陵作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的陵寝,是规模最为宏大的唐陵之一。站在乾陵景区的入口,向北望去,只见两座参差而布的小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