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中灵活运用毛泽东运动战术的典型战例。作者参加了整个战役的全过程。这篇回忆文章再现了当时的战斗场面。  相似文献   

2.
戴志刚 《世界遗产》2012,(3):70-79,122
2010年9月贵州习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红军节暨"四渡赤水"论坛。首届论坛对四渡赤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定位,对于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果达 《近代史研究》2007,2(2):132-136
多年以来,关于中央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的研究,学术界对有些问题还不够明确。为此,本文拟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正确理解毛泽东的人生“得意之笔”据聂荣臻回忆,陈毅曾经说过毛泽东把四渡赤水看作是人生的“得意之笔”。①由于历史语境和“四渡赤水”这个词汇本身具有的模糊性,人们对毛泽东所说的“四渡赤水”产生了误解,以为就是当年红军的四次渡过赤水河,没有想到毛泽东指的是第四次渡赤水,这就使得对四渡赤水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产生了误区。当年的毛泽东不可能把四渡赤水作为一个完整的战役向陈毅介绍。也就是说当年的毛泽东不可能把红军在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红军长征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如"长征"一词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是不是"战略转移"?红一方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遵义会议是不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陈云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手稿是不是传达提纲?"四渡赤水"是不是"真如神"?关于张国焘的"密电"问题,其他几支红军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路程究竟有多长?三大主力会师后究竟有多少人?应该怎么理解长征精神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丙安古城堡     
曾子  雪涌 《世界遗产》2011,(4):67-68
丙安古城堡位于赤水市西南,距赤水城区24公里。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留元坝建仁怀县新城起算,丙安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自元、明、清历代至民国时期,丙安古城堡繁华兴旺,商贸活跃,百舸争泊。这里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一渡战役中红一军团指挥部所在地,中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  相似文献   

6.
陈伙成 《百年潮》2012,(7):51-58
正毛泽东曾经说过,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战役行动,是他在战争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他的战友萧华,则在《长征组歌》中唱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毛泽东用兵的确如神,本文也将谈到四渡赤水的确值得毛泽东得意。但用兵如神也罢,得意之笔也罢,依靠了准确及时的情报。对此,毛泽东也说过。他在率领中央红军完成长征任务后,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经验时说,"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  相似文献   

7.
王谦 《文史精华》2006,(10):4-9
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几次重大转折,对红军胜利完成战略大转移具有关键作用。如黎平会议改变了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哈达铺确立了红军的落脚点等。《红军长征中的几次重大转折》一文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长征史上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是毛泽东平生的"得意之笔",是长征以来的第一个伟大胜利。美国作家哈里森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而这个传奇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队伍—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他们是为吸引敌人注意而布置的疑兵,是为四渡赤水而不顾万千重围孤独奋战的一支英雄的队伍。疑兵者,故作主力以迷惑敌人也。疑兵意味着必须在避战中巧战,在遭遇中苦战,川滇黔边区纵队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于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但当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服气的,毛泽东经受着异常严峻的考验。在面临着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四渡赤水,把蒋介石及其"追剿"红军的部队弄得昏头转向,最终跳出了敌军重重包围的圈子,实现了渡江北上、进军川西北的战略意图。四渡赤水之战绩是毛泽东运筹帷幄  相似文献   

10.
曾克林1913年生,江西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三军第七师二十一团连副政治指导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参加了突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大渡河等战役战斗。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二十八军三团参谋长。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相似文献   

11.
孟红 《文史月刊》2006,(10):8-13
红军都是英雄汉。在上个世纪中,没有什么比红军将士的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中国前途的事件了。四渡赤水,巧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穿过沼泽大草地,抵达吴起镇,告捷直罗镇……这些可谓是举世罕见、惊天动地的人间壮举。22年前,70多岁的美国著名作  相似文献   

12.
从 193 5年 1月 2 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入川 ,到 193 6年 8月 7日红军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出川为止 ,红军长征在四川战斗生活达一年零八个月之久 ,是红军长征停留时间最长的省份。在此期间 ,红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使文化宣传工作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更富实效 ,赢得了四川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热爱。表现在具体文化工作中 ,有以下5个特性。1.把诗歌、韵文用于标语、布告之中 ,增强宣传品的艺术性。在遵义会议后 ,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关于各部队立即动员遍写标语的命令》中 ,共颁布 12条标语 ,其中有 6条是用歌谣体写成的。如第 8条写道…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06,(7):I0003-I0003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东临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是驰名中外的国酒茅台的故乡。全市幅员1788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2004年7月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酒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侦察工作的创建,是在红军总司令部领导下集体努力的一个过程。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军委二局技术人员经过艰难摸索,从无到有,成功破译国民党军队多种版本的密码电报,让长征中危机四伏的红军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四渡赤水,秘密武器直指敌人死穴;抢占战略先机,密码电报屡建奇功。本期,请看曹仁祥之子、伍修权之女讲述周恩来领导创建红军无线电侦察事业。  相似文献   

15.
导读     
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侦察工作的创建,是在红军总司令部领导下集体努力的一个过程.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军委二局技术人员经过艰难摸索,从无到有,成功破译国民党军队多种版本的密码电报,让长征中危机四伏的红军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四渡赤水,秘密武器直指敌人死穴;抢占战略先机,密码电报屡建奇功.本期,请看曹仁祥之子、伍修权之女讲述周恩来领导创建红军无线电侦察事业.  相似文献   

16.
正他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在抗日战争中,组织、指挥、参加了八路军主力到山东之后的第一次战役性战斗,取得继平型关大捷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和沂蒙军民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他从"门外汉"到氢弹、原子弹试验基地司令员,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他是中共军队中的武林高手,功夫甚至不在许世友之下……他就是强渡大渡河"第十八勇士"、开国中将孙继先。  相似文献   

17.
桐梓县城是锁钥黔北门户的重镇。川黔之道穿越其间,南依娄山关,北临凉风垭七十二弯,东滨天门河,西垂黑石溪。四溪河两岸万顷田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堪称黔北高原鱼米之乡。这里自古有人烟,自古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仅1935年1-3月中央工农红军首破娄山关,进驻桐梓县城,布兵川黔边境松坎镇,确保“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二渡赤水,红军回师桐梓,重占桐梓,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指挥了攻占娄山关,进军遵义城的著名娄山关战斗,冲破了蒋介石的包围圈。红军长征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红军和全国革命人民,是中国革命由低潮…  相似文献   

18.
正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展板中,关于"中共贵州省工委圆满完成配合党中央和红军转战任务"是这样评述的:"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党中央批准设立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省工委)。省工委成立后,积极配合中央红军的军事行动,为中央红军截取密电码、破获敌人情报,在四渡赤水等战斗中赢得主动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成生 《沧桑》2009,(6):34-35
70多年前发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最激烈的战斗之一,它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的计划。在这次战役中,“左”倾错误者否决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因此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损失惨重。但是,英勇的红军终于冲破了蒋介石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表现出了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21,(7)
正昆明寻甸鲁口哨会议,是1935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一路上被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处于被动转移中。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灵活机动地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引滇军入黔。1935年4月23日中央红军二度进入云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