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期,地处宋夏边界地带的镇原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为抵抗和防范西夏入侵,范仲淹知庆州时在镇原境内修筑了许多城寨,在保境安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这些城寨早已成为历史遗存,对其进行考察研究可为研究北宋时期西北边防体系提供翔实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2.
环县在北宋时期是宋夏边境,境内既有北宋防御西夏的古城遗存,也有西夏前沿堡寨遗址。西夏占领清远军后对北宋环庆路构成巨大威胁,对宋作战多以此为突破口。为对西夏进行有效防御,范仲淹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时确定了"堡寨防御"战略,在环州境内建立了一系列城、堡、寨,构建了环州防御系统,与今华池县境内的大顺城防御系统和怀安防御系统共同构成了环庆路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3.
刘莲芳 《文博》2010,(2):24-27
北宋与西夏在延州等地的对峙是宋代军事史上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北宋《郑荣基志》的研究,疏理了郑荣家族的传承脉络,获取了北宋初期宋夏战争和平定侬智高叛乱的一些侧面信息,丰富了北宋中、下级武官名称和官阶称号的资料,对进一步研究宋夏战争及当时的军事、职官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郭勤华 《西夏研究》2022,(2):125-128
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在经略西北的军事实践中逐步形成较为丰富的御边思想,对北宋中后期解决边地防御与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宋夏战争的走向,为宋夏议和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军事条件,推动了西北各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  相似文献   

5.
张攀 《沧桑》2013,(4):33-36
宋夏战争时期,双方在陕北修筑了众多堡寨,克戎寨就是其中之一。该寨最早由西夏修筑,初名细浮图寨;在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被宋廷再度收复后,赐名克戎寨。随着御夏政策的变化,北宋对克戎寨的经营方针也不断调整。这些经营活动,为日后该寨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平夏城之战是宋夏中前期围绕平夏城的修筑与争夺所发生的一次重要的战役,共分两个阶段,最终以宋胜夏败而告终。这次战役,揭开了宋筑垒蚕食,从而最终夺取横山地区的序幕,标志着北宋对西夏边防政策的转变和宋夏攻守态势的转化,是宋夏战争初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种世衡是御边的著名将领,宋夏对峙时期,衡知环州,按照范仲淹的军事御边思想戍边。一是尽可能团结沿边少数民族共同御敌;二是修筑城堡,屯兵营田,以修筑战略要地细腰城而闻名;三是教民习武,奖励骑射,就地提升兵民军事训练以提升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8.
1998年9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华瑞先生洋洋40万言的《宋夏关系史》,“首次以专著的形式和份量,对宋夏关系各方面的问题、因素和背景,做了巨细无遗的论述,其搜采之富,篇幅之大,范围之广,研究之深,论析之详,为前所未见。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确为更上一层楼之佳作”(王曾瑜先生《序》)。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在同周边民族交往中,宋与西夏的和战关系最为复杂。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和金与南宋订立“隆兴和约”后,都基本上维持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唯有北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没有中止过。自公元…  相似文献   

9.
西夏立国后,绥州因为位于横山之东,可以威胁宋之延州,而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川口之战即是西夏由绥州攻击延州的例子。宋朝因此任命种世衡修筑青涧城以防绥州。种世衡之子种谔攻占绥州,企图西出横山,威胁西夏。然元丰四五年宋夏战争中宋军大败,加上"元祐更化"时期对边防的消极态度,使得种谔的计划无法实现。直到徽宗时期攻占银州,种谔的计划才有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环州(今甘肃环县)长期属于北宋与西夏的边缘地区,蕃部众多,民族成分复杂。为了适应长期的边界争夺战争,宋夏双方在其边界建立了大量的寨堡进行屯兵戍边,安抚蕃部。宋夏为了争夺这些寨堡及周边土地,多次发生战争,对当时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危害,但在今看来,这些寨堡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发了边疆,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堡寨是北宋对夏作战中重要的防御工程。探讨其军事功能对于研究宋夏战争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堡寨守军性质前后变化的论述 ,力图展示北宋西北堡寨军事功能演化的阶段性 ,并在重新审视传统观点的同时 ,指出宋方堡寨的军事功能是与西夏争夺边境地区的人口和土地资源 ,以满足宋军的后勤补给需求。  相似文献   

12.
宋夏之间的走私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夏之间长期存在着走私贸易。走私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以横山为界的宋夏边界。走私者包括商人、西夏的外交官员、宋朝的沿边官吏、边防士兵、沿边属户等。走私的商品包括马匹、食盐、武器、货币、人口等。走私活动在西夏的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走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西夏经济欠发达,对宋朝的经济依赖性很强;宋朝关闭榷场等正常贸易的渠道,更促进了走私活动的盛行;自隋唐以来,南北经济互相交通,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政治上人为的分割并不能切断南北之间经济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宋夏之间战事颇多,战争的胜负对双方的经济、政治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众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宋夏之间几次大的战争的叙述、战争脉络的梳理和熙宁变法军事成效的分析,来说明北宋熙宁变法对宋夏战争轨迹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陕西路制置解盐司的设置与北宋西北地区形势变化密切相关,真宗朝始置陕西路制置解盐司是为处理同西夏之间的青白盐走私事务,仁宗朝之后再次设置则是推行新盐法及筹措宋夏战争的军费诸事务。陕西路制置解盐司设置非军职陕西路制置解盐使一名,陕西路制置解盐使多由路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官员所兼任,其间也有专任陕西路制置解盐使,陕西路制置解盐司并不在监司之列。陕西路制置解盐司的设置有效弥补了北宋中后期西北三类路级监司的管辖范围均不涉及西北全境的不足,同时对于西北地区推行新盐法以及筹措宋夏战争的军费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自汉代凿通以来,就成为我国通往中亚、西亚的唯一重要通道。经过今海原的一段,从汉唐以来,西域各国使节、商队通过这里进入京都;中亚、西亚的奢侈品也随之东来。至西夏时期,愈加重要。宋夏的战争,实际上就是在争夺“丝绸之路”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6.
屯田是北宋西北地区守边宋军的一项重要后勤补给方式,因此,屯田的发展与宋夏战争的进程密切相关。康定、庆历时期,宋夏之间接连爆发了几次大规模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西北沿边屯田的分布与规模直接决定了夏军的进攻方向以及战役的爆发地;战斗结束后,战局结果又反作用于沿边屯田,大大促进了战役发生地区后勤经济的发展。后勤补给地理与战争进程的互动关系在这一时期的宋夏战争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食盐历来与政治和战争关系密切。宁夏海原县干盐池池盐,是汉唐时期著名的河池,宋元时期的定戎堡盐池。明代干盐池之名已约定俗成,政府在这里设有负责管理盐仓的"仓官"。宋夏之间的战争冲突在百余年间时停时起,除了其中的政治与军事等主要原因外,盐池的争夺是宋朝与西夏边界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池盐生产规模很大。金国占据西安州后,将盐池赐还给西夏,西夏人非常重视经营这里的池盐。从文化意义上看,丝绸之路穿越千年古道,与盐池同样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地理意义上的多元价值外,依赖于这里盛产的食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西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在榆林地区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建国前期榆林是西夏发展的主要根据地,建国后榆林为西夏立国安邦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宋夏民间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至今,榆林地区仍有众多的历史遗存是西夏党项文化的真实反映,可以说,榆林地区对西夏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历史贡献,值得认真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堡寨是北宋对夏作战中重要的防御工程。探讨其军事功能对于研究宋夏战争意义重大。通过对堡寨守军性质前后变化的论述,力图展示北宋西北堡寨军事功能演化的阶段性,并在重新审视传统观点的同时,指出宋方堡寨的军事功能是与西夏争夺边境地区的人口和土地资源,以满足宋军的后勤补给需求。(摘自《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论北宋西北堡寨的军事功能@成龙  相似文献   

20.
西夏享国190年,主体民族是党项羌,境内还有汉、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形成党项民族和汉、藏、回鹘等民族特点融汇的西夏文化。西夏正式立国前夕创制了记录西夏主体民族党项羌语言的文字,当时称为“蕃文”,后世称为西夏文。其字体仿汉字结构和笔画,是表意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