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民族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辽王朝统治区域内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不同游牧民族之间以及不同农耕民族之间,族际通婚广泛存在。同时,辽朝统治集团还以和亲的形式与周边政权通婚。辽王朝对全国范围内的族际通婚,始终未曾严格禁止。族际通婚引起婚姻习俗的变迁,主要表现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习俗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变。辽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兼容性,中华一体观念和认同意识的产生,均与广泛存在的族际通婚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的婚姻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传统的婚姻、家庭及其习俗保留了较多的草原游牧文化的特色。哈萨克族的婚姻制度主要是男娶女嫁,从夫居住的一夫一妻制。婚礼过程比较复杂,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仪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传统仪式和内容都简化了。  相似文献   

3.
金建国以前及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女真人相继实行氏族外婚部落内婚和部落外婚的婚姻形式,建国后随着占领空间的不断扩大,与契丹、汉等民族交错杂居,女真人开始族际通婚,并受汉文化影响出现新的婚姻形式。  相似文献   

4.
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它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形成了具有明显东北内陆特色的赫哲族文化。本文对赫哲族的婚丧风俗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中古时期的士庶婚姻及"卖婚"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向明 《民俗研究》2002,(3):104-111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士族不仅世代享有高官厚禄,垄断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大权,而且在经济上也享有免税免役等特权。为了保证这种等级特权的世代延续,士族非常重视保持血统的清纯,在婚姻上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不与庶族通婚成为士族世代恪守的婚姻准则。  相似文献   

6.
苏联成立后,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有了较大发展,并且具有非本土俄罗斯人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本土多、俄罗斯族女性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比男性多、族际婚姻的稳固性程度不高、混合家庭的后代一般选择俄罗斯族为其族属等主要特点。俄罗斯人的族际婚姻不仅扩大了俄罗斯民族语言和文化在其他民族中的传播,也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译丛》2005,(1):67-71
  相似文献   

8.
女真人建国前以及建国初期一段时间内实行氏族外婚部落内婚和部落外婚的婚姻形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女真人开始族际通婚,而女真族的皇族与贵族之问的世婚制,一夫多妻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并存,收继婚和隶役婚以及抢婚和放偷婚俗,都是女真族特殊的婚姻形式和婚俗.  相似文献   

9.
契丹族的族际通婚,是其民族的重要婚姻形式之一。在契丹民族发展的历史中与其他民族的通婚经历了一个从上到下逐步发展与深入的过程。契丹族族际通婚的扩大和发展,是与其统治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在客观上促进了与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现象,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1。现在人们一般还是沿用古时流传下来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大体上,很多地方还是遵循传统婚俗的,只是不同的地方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独特性。本文就以太康县龙曲镇付楼村为例,探讨婚姻习俗的传承和变迁,以其能让大家对当地的婚俗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跨国婚姻女性的访谈,考察全球化时代中日跨国婚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女性因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而发生跨国流动,由于喜爱中国或从事中日贸易而来中国的日本男性增多,这增加了婚姻双方相遇的机会。不同于以往因国家之间经济差异、为追求阶层上升而发生的“上升婚”,中国女性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主体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多选择了学历、阶层类似的“同质婚”。跨国婚姻模式的转变,既有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带来的影响,也有女性在出生国经历的家庭关系以及个人自我主体性带来的影响。任何形式的选择都充满偶然性,跨国婚姻女性拥有越多的“移民特殊资本”,越能应对“同质婚”里的偶然和未知。  相似文献   

12.
在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下,北方游牧民族婚姻习俗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收继婚俗渐趋弱化,女性贞节观念增强,传统的世婚制受到摒弃,北方游牧民族婚姻习俗中的汉化因素呈现出地域性、社会性和功能性的特点,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回汉民族的族际通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在出现了很多的民族融合现象,特别是在内地民族的杂居地区,这种现象就更加的明显了。本文笔者仅仅从山东泰安地区选择一个小村落进行研究,该村落的显著特征就是回族和汉族共同居住,而且只是从族际通婚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此为研究点来说明民族融合的现象,并且简单分析出其原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哈萨克族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哈萨克族游牧经济特色的习惯法文化,这些民族习惯法文化在婚姻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对哈萨克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国家法律体系范围内,这些习惯法的存在和作用对国家法律的普及和实施也产生了不和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吉国秀 《满族研究》2006,(1):99-102
清原镇是一个以满汉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镇内民族对族际通婚的态度经历了从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转变。其中,满汉间的族际通婚出现的较早,并且广为居民接受,这与满族在满族自治县中的主体位置,人口的规模以及历史上的原住民身份有着一定的关联。相比之下,朝鲜族与回族的族际通婚现象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出现。清原镇的个案说明,宏观结构论可以用来解释民族聚居区的族际通婚。  相似文献   

16.
王岩 《文物世界》2010,(5):65-68
<正>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旧社会,婚姻制度极不合理,封建礼教缠绕着人们的思想,使人深受其害,妇女更是成了牺牲品。"女子无才便是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妇女的一生只能是嫁人、生儿育女、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而已。明、清以来直至民国年间是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婚姻  相似文献   

17.
公元10世纪,在东北区松花江流域,乃至长白山区的广袤土地上,散居着一支女真族,每当正月十六日的一天,盛行着特异的女真族习俗——"放偷日"活动,极其饶有趣味,如果深加观察,是可见到尚处于辽王朝统治下的早期女真族,由对偶婚制向个体婚制转变的诸多细节,也可窥探出当时的女真族所处的社会形态为氏族制末期.  相似文献   

18.
族际通婚是研究一个国家、地区的族群关系紧密程度的重要尺度。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新疆族际通婚的现状和重点分析了影响新疆族际通婚的文化因素,主要涉及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19.
《神州民俗》2010,(5):74-74
中国传统习俗多不胜举,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风土人情的变化,传统习俗经过历史沙漏的洗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摒除社会中不适合人文发展的陋俗,保留优秀传统习俗。现摘选广州陋俗两篇,让今人引以为鉴,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对现代民俗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藏族的婚姻规则和道德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平 《中国西藏》2001,(2):56-58
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是关于人类的生存状态的理解。因而,了解和掌握各个社会群体的特殊化规则,就是这个学科的重点所在。化规则既抽象,也十分具体。抽象,在于它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套成的规范手册,更多隐藏于人们的习俗惯例中;具体,则因为这套规则,无时无刻不体现在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言行举止中,人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都在既定的化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