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禁圃”瓦当及禁圃有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特色的文物之一,故为学者及收藏家所珍视。近世以来有关瓦当的图录论著蔚为大观,而其中的秦汉文字瓦当,因往往蕴涵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则倍受研究者的关注。近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户县新得“禁圃”文字瓦当一件。经查著录,  相似文献   

2.
秦文字瓦当的确认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带有文字的瓦当被人们著录、研究开始,便被命名为“秦汉瓦当”,足见人们对秦文字瓦当的关注。自宋代以来,有“唯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羽阳千岁”、“年宫”、“橐泉宫当”、“蕲年宫当”等品被认为是秦之遗物,但终难确认。许多研究家认为带文字的瓦当其时代上限没有超过西汉的。  相似文献   

3.
瓦当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建筑材料,不仅具有一般建筑材料的使用价值,又因当面装饰有丰富的纹样,别具艺术价值,受到美术家的关注。尤其是秦汉文字瓦当,因其随形就势的文字、富于变化的布局、古朴大气的造型以及寓意吉祥的文辞,更是被历代书法篆刻家所追捧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瓦当上雕刻的篆体文字是极富研究意义的中华文化元素,为中华文字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本研究提出一种以曲率为基础,通过粗细两次分割实现瓦当三维文字分割的方法,解决了瓦当上雕刻文字的提取问题。首先通过计算模型表面曲率进行粗分割,并利用聚类修复方法进行细分割。由顶点曲率值衍生出的平面点集进行多平面拟合,实现瓦当表面文字的精确分割。最后应用平行细化子迭代方法进行骨架线提取,实现瓦当文字的提取。实验结果证明,文中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瓦当三维文字提取。  相似文献   

5.
“与华无极”瓦当是陕西省华阴地区所出土的一类汉代文字瓦当品种,此瓦当是一极为罕见的带手刻“杨宽”背款的“与华无极”瓦当。  相似文献   

6.
韩钊  魏军 《考古与文物》2001,(2):59-60,86
近读《秦文字瓦当的确认和研究》一文,受益匪浅。特别是作者以考古学的地层学为依据,识读出“蕲年瓦当”、“橐泉宫当”等秦瓦当,对秦汉文字瓦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还对以往出土的几品秦图案瓦当进行了辨识。其中过去著录为“燕树纹瓦当”,作者识读为“华市”瓦当,对此笔者持有异议,略述己见,以求专家评议。  相似文献   

7.
2001年到2003年期间,在集安国内城和高句丽王陵及贵族墓葬的发掘中,新发现了一批文字瓦当,大体上有五种类型:大吉瓦当、泰字瓦当、大字瓦当、己字瓦当等等.原报告在瓦当文字的隶定、释读的顺序等方面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对几种典型瓦当的文字重新释读,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陶文是指在陶制器皿、建筑材料等上面锲刻、戳印、书写的文字,具体包括普通陶器文字(陶器器皿及陶片上的文字)、砖文(砖刻文字)、瓦文(瓦当及一些瓦片上的文字).本文即是对汉代陶文出土、著录、研究等情况所做的综合梳理.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文字瓦当受长安的影响发展而来,其当面文字内容可分三类,分别是与官职地名有关的内容、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以及与个人富贵、升迁有关的市井流行吉语。不同类型的文字瓦当出现和流行的年代各有不同,第一类与官职地名相关的文字瓦当最早出现于西汉早中期;第二类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文字瓦当主要为西汉中期之后产生;第三类祈祷个人富贵、升迁相关的吉语文字瓦当延续时间最长,从西汉中期偏晚至蜀汉时期甚至更晚可能都在使用。  相似文献   

10.
砖头瓦块,本来是极其寻常的建筑材料,然而就在我国,经过匠师的勤劳智慧的创造,却列入艺林,成为陶器工艺门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中国瓦当,起源于战国,汉代达到鼎盛时期。中国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四川等省。瓦当分为画像瓦当、文字瓦当、文字兼画像瓦当三种。近几十年来,四川陆续出土、收集了一批汉代瓦当。四川汉代画像瓦当  相似文献   

11.
“临廷”瓦当,出自陕西华阴县,西汉时物。已故陈直先生所著《关中秦汉陶录》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新编秦汉瓦当图录》均有著录。直径17厘米,文字竖读(图一)。《关中秦汉陶录》中对此瓦当文字仅有“笔画粗卤,文词未详”之语,未再加诠释。今试作浅释,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屋檐上的重要的构件,由于其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使得其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一直以来受到很重视。王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短暂但特殊的时期之一,却研究明显不足。本文仅对现有资料和研究中认为是王莽时期有断代意义的四神瓦当和部分文字瓦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徐玮 《考古学报》2022,(1):1-18+149-150
<正>目次一类型学考察二分期与特征三小结关于西汉时期瓦当的形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但总体而言,缺乏基于田野考古资料对汉长安城出土瓦当的系统梳理,尤其是类型学与制作工艺的综合研究,诸如文字瓦当出现的时间、西汉时期各类型瓦当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脉络等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长安城遗址(以长乐宫、未央宫、武库、桂宫、南郊礼制建筑遗址为主)出土的瓦当进行类型学考察,根据瓦当的制作工艺,结合当面纹饰及出土地点,构建基本的时代框架,总结其时代特征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汉代吉语文字瓦当大量使用于西汉中晚期,东汉时期已较少使用。汉长安城内外皇家宫廷、离宫、陵寝及中央官署、机构等建筑上吉语文字瓦当使用数量和种类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地方诸侯国及地方城邑内各类建筑上使用的吉语瓦当较少,内容多集中在"千秋万岁"或类似的内涵。以三杨庄遗址第二处宅院为代表的当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较富裕者的住房上也使用"益寿万岁"等吉语文字瓦当。汉代对吉语文字瓦当的使用可能没有十分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对使用者身份、地位等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秦汉文字瓦当当面结构形式,主要承继于战国图案及图像瓦当,而变化更富,主要有无界格式、十字四分式、×形四分式等多种。秦汉匠师们,灵活运用文字、纹饰、图像以及当心凸堆、界格、线栏诸因素,大胆创新,巧思迭出,依据均齐与平衡、动与静、统一与变化等形式法则,创造出千姿百态、丰美瑰奇的文字瓦当,并对后世瓦当及形式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古陶文明博物馆是座落在首都北京,得到国家文物局指导和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立的第一批民营博物馆。在任继愈、李学勤、李伯谦、刘庆柱等一批知名学者的关怀帮助下,逐渐形成了有相当质量与数量的瓦当、封泥、彩陶、陶俑、古砖等系列收藏,受到了海内外广泛关注。本期刊发了该馆收藏的重要秦汉瓦当标本,并邀请路东之馆长以诗句形式,阐述有关标本的征集、著录、研究等学术内容。作为一种学术文字的别体,以飨读者,以荣学林。  相似文献   

17.
"常山长昌"、"常山长贵"两种圆瓦当出河北赞皇县,现藏民间,是河北地区新发现的汉代文字瓦当品种。二瓦当与1976年河北元氏县汉元氏故城遗址所出"常山长贵"瓦当有相似之处,应皆属汉常山郡、常山国官署建筑用瓦。  相似文献   

18.
邵文宣 《文物天地》2023,(12):57-60
“与华无极”与“与华相宜”瓦当,出土极多,据考证,其二者为西汉中晚期瓦当,且仅见于汉华阴故城、汉京师仓、汉集灵宫遗址,此三遗址均在今华阴市市区及周边县城。目前对于“与华无极”“与华相宜”瓦当的考释,将其认定为对“华山”的赞颂以此求寿命长久。根据相关文献和学者研究,从文字训诂与地理人文上对“与华无极”“与华相宜”瓦当中的“华”字进行考释,华在秦汉语境中多指代树木,言华山则是比喻:山形如树木高耸,山势盛大美好。“与华”系列瓦当的释义自然不是简单地和华山一样长久,而是华山赠予某人或某物可以盛大美好。  相似文献   

19.
芦建华 《文博》2001,(6):34-36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保护屋顶的椽头免受风雨的侵蚀,从而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因瓦当在建筑中一般处在明显的受光位置,所以古代的建筑艺师们就在瓦当上施以各种各样的图象、图案或文字,在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内涵。本文主要对秦汉时  相似文献   

20.
吉林集安禹山JYM3319号墓是一座重要古墓。它以形制特殊、墓侧有人面刻石、出土过东晋瓷器,并出土二枚卷云纹铭文瓦当而深受人们关注。2003年,又发现一枚出自该墓的卷云纹铭文瓦当。本文连同前二枚瓦当一并考辨,完整识读瓦当铭文,为研究墓主人及其族属等问题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