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文海》《同音文海合编》所提供的反切拟音资料为基准,利用《番汉合时掌中珠》为辅助佐证材料,对番文辞书《同音》丁种本、《同音文海合编》中的252个轻唇音字与汉语进行比较和分析,看到番语与汉语在轻唇音的拟音上有很大差别,番语中反切上字与实际音值是相背离的。其中番语轻唇音微母与喉音影母、喻三、牙音疑母有联系;轻唇音奉母与喉音晓母有联系;轻唇音非母与喉音匣母有联系;喉音影母、喻三、牙音疑母之间围绕轻唇音微母又有联系,番语轻唇音的实际音值是混杂的。  相似文献   

2.
《昭明文选》注的音韵研究,自1950年以来共有论著六十余篇(部),其研究范围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李善注、五臣注及《文选音决》的声类、韵类、韵律等方面。通过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文选》音注音韵研究的经验,便于新世纪选学音韵研究的继续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金泽文库旧藏平安中期古写本《文选集注》残卷二十余卷。光绪间罗振玉影印出版,题为《唐写文选集注残本》。集注之次序依李善、钞、音诀、五家(即五臣注)、陆善经排列,亦时附编者案语於後。日本选学泰斗斯波六郎於《文选诸本的研究》中云:“此本所引之钞、音诀,虽均不知何人所撰,却堪称惊人之秘籍。特别是陆善经注,彼我书目一无所记,彼国之人且已久不问其名,诚不可不谓珍贵之极。”又於《文选索引序》中云:“《文选》  相似文献   

4.
胡克家《文选考异》纠谬正讹、考信存真,堪称《文选》校雠史上的最高典范,但囿于时代与版本所限,其当日所见仅一宋刻尤袤递翻本和袁本、茶陵本,对《文选》各版本间的交叉讹混认知不清晰,未能真正厘清各版本的演变之迹,致使其多将版本流传过程中造成的异文误认为是尤袤所增添、修改。又因除李善注和五臣注之外,从未见及其他唐人《文选注》,如日藏古抄本《文选集注》所援引汇录之《钞》《音决》与陆善经注等,故而多将版本间的淆乱现象归咎于"五臣乱善",抑或是对李善注释义例认知有偏差而导致判断失误,在具体的参鉴过程中需要认识其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4,(1)
<正>张平子《二京赋》乃《文选》中经典篇章,古来注家颇多,如晁矫、武巽、薛综等。李善为《二京赋》作注,就是在薛综注基础上进行。李善云:旧注是者,因而留之,并于篇首题其姓名。其有乖缪,臣乃具释,并称"臣善"以别之,他皆类此。~①今存各系统的《文选》都保存了薛综注,然而时间久远,其中究竟有多少保存了薛综注原貌实在不敢妄下断语。何焯云:薛综注,此注谓出于薛综,疑其假托。综是赤乌六年卒,安得见王肃《易注》而引用之耶?《综传》有述《二京解》之语,恐亦不谓此赋也。又孙叔然始造反切,未必遂行于吴。~②何焯大胆提出薛综注是伪托,理由有二,一是王肃在薛综之后,薛综注不当引王书;二是孙叔然和薛综同时,薛综不及用孙所造的反切。何说考虑到了引书  相似文献   

6.
中古音系统的《大广益会玉篇》、《切韵》、《广韵》、《集韵》、《礼部韵》、《韵镜》、《七音略》等述中的“邪”纽应归于几等?明代邵光祖《切韵指掌图》之《检例》中云:“精清两头为真的。”说“邪”纽有一、四等。清际江永《四声切韵表》中《等位图歌》也有:“舌齿之头一四等”,“有禅三等有邪四。”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普遍认为,《字林》继承并发展了《说文》,在字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分析《字林》的贡献,则必须对其具体的释义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解读。《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共138条,通过这138条引文,可以详细了解《字林》对《说文》继承和发展的具体情况:《字林》释义义的继承体现在继承《说文》释字义的同时,对《说文》的脱字有所补充,且加反切音注;《字林》补充《说文》未释之字形。总之,《字林》对《说文》的发展体现在对释义的发展、对释字词的增加、补《说文》音注之不足、纠正《说文》释义之失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反切源于合音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切注音法产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有关论说最早见于隋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卜“汉末人独知反语(即反切)”,同书《书证篇》又断言“郑立以前全不解反语”。宋人又提出反切出自梵文拼育法,如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韵补》条认为:“反切之学,自西域入中国。”两说合而为一,成为现代学界通行观点,即:反切注音法是在东汉末年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受梵大拼音法的启示而产生的。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提出另外一种推测,指出:“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签、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似西域二台之音,…  相似文献   

9.
一、《四库总目提要》释总集之失《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八六“总集类”小序云:文籍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此可谓释总集之名言,古今谈总集者多引之。如骆鸿凯《文选学》即以此为开篇。又张涤华《历代文学总集说略》亦引此而云:“据此,知总集可分两大类”。①然馆臣此说实有三失,而学者多忽之。(一)其说总集之起源与实际不符。检《隋书·经籍志》集部总集类小序云:总集者,从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  相似文献   

10.
同碑铭韵语一样,唐宋碑刻随文和集中标注汉字读音两类注音材料都是汉语音韵研究的重要对象。注音方式有标调、直音、描述发音方法和反切四种,以反切法为主。少数注音直接采录前代辞书所收字音,绝大部分注音暗借已有字音并加以改良,既强调音理,又贴近时音,因此注音效果总体良好。本文分类爬梳、补正阙误,为学界整理出一份完整、科学、准确的碑刻注音资料,可藉此考求汉字古音,抉发特殊语音现象,揭示字音的复杂来源和层次,从而为汉语断代音系和语音史研究提供积极支撑和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1.
《汉将王陵变》四次提到王陵家在“绥州茶城村”。学者初疑绥州为今之陕北绥德县,继依《史记&#183;陈丞相世家》云“王陵者,故沛人。”以为王陵家当在今江苏省;又疑“变文作者或为西北人,故牵西北以代东南”。笔者按:汉之沛县即唐之徐州。唐代敦煌方音“徐”“绥”二字音同。敦煌抄手就音书字,讹写“徐州”为“绥州”。据音韵学原理言,绥、徐二字同属合口,三等,平声;而“徐”属“遇撮”,“绥”属“止摄”,唐宋敦煌方音“止”、“遇”二摄往往混同,读sui。绥、徐二字遂同音致误。校勘家宜勘正“绥州”为“徐州”。又,《魏书》载徐州有“姹城”,《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皆载徐州附郭彭城县有“故姹城”,《太平寰宇记》特注“垲,直加切”,音“茶”。敦煌抄手又就音书字将“姹城”讹写为“茶城”。至明代,“姹城”迳改称“茶城”。就史志遗事言,刘向撰《王陵母传》以表彰陵母凛然大义;东汉赵苞母效王陵母以激励赵苞;陆机颂陵母为汉高祖功臣;唐天宝七裁诏于彭城郡置王陵母祠宇,祭陵母。知陵母之影响于后世者大矣!就史志遗迹言,北宋李昭圮记陵母葬于徐州,冢在徐州城南;《明一统志》、《清一统志》、清《江南通志〉亦相继载之。可为《王陵变》“绥州茶城”即徐州茶城作进一步补证。  相似文献   

12.
一、熏气 害气关于“熏”字的考释,诸说不同,可参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的解说。“熏气”即阳气,《白虎通·礼乐》云:“壎之为言熏也,阳气于黄泉之下,熏然而萌。”“熏气”即烝气。《说文》云:“熏,火烟上出也。”又云:“烝,火气上行也。”是知熏、烝同义,《汉书·路温舒传》云:“虚美熏心。”颜注:“熏,气烝也”。《文选·琴赋》云:“蒸灵液以播云。”李注:“蒸,气上貌。”烝气即热气,是阳气的别称,《淮南子·天文》云:“积阳之热气久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战国时代三晋字体的《行气玉铭》中“气”字从气从…  相似文献   

13.
《左传.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歜、白黑、形盐。”杜预注:“昌歜,昌蒲殖。”孔颖达疏:“昌歜,飨之所设必是篷豆之实。……《说文》云‘歜,盛气怒也。从欠蜀声’。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不知其字与彼为同为异。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文献学研究和语言本体研究两大类九小类,评述《经典释文》成书1400多年来对它的各类研究,认为对《经典释文》及其音切的性质、内容、作用等的基础研究很不够,必须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5.
《汉书·食货志下》:“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师古注云:“上币者,二等之中黄金为上而钱为下也”。汉承秦制,只是黄金以斤易溢。即《史记·平準书·集解》引臣讃所云:“秦以一溢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不论《史记》、《汉书》或汉唐时的注家都很明确地指出,秦汉时黄金被法定为“上币”,从珠玉龟贝银锡  相似文献   

16.
何英德 《南方文物》2000,(2):35-36,99
西周初年至春秋末年,我国西南地区的土著居民一直被称为“楚蛮”或“百濮”,这些“楚蛮”或“百濮”的社会组织尚属于原始村社时期,有的刚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左传,文公十六年》云:“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杜预注:“濮夷无屯聚,见难则散归”。在这同一时期,我国东南地区的土著居民一直被称为“百越”。《汉书&;#183;地理志》注引臣瓒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周时有越、杨越、于越、句吴和闽等,  相似文献   

17.
单国强 《收藏家》2000,(4):34-34
“九如”一词的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六章,注云:人君以“鹿鸣”诗赐臣后,臣即歌此诗以答其君。诗言天下安定,犹如永恒的高山和不息的河川。有第二章曰:“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又言天下获福,犹如月盈日出和南山之寿、松柏之茂,均相继而长新。有第六章曰:“如月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由于诗中连用九个“如”字,后人遂将“天保九如”联用,  相似文献   

18.
<正>会宁县博物馆藏有林则徐对联一副,为洒金蓝色腊笺纸八言大对联,该联长177厘米,宽33.5厘米,上联"声和被纸光影盈字",下联"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无上款,下款题"林则徐",钤"臣林则徐字少穆印"和"竢村退叟"两方印章,这是现今唯一能看到的林则徐在道光季年西行途中留在会宁的真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谥号文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因其虎门销烟  相似文献   

19.
一、释《古玺汇编》0545号玺作基中""字。《古玺文编》。失收.字从言从言字上部一横似与字下部采用借笔的方式构成.从古文字的演变规律看,字与字可能是由一个个形体分化而成的,古音在端纽叶部,在泥纽叶部.两字韵部相同,声皆为音,后世从的字,有的在战国文字中就从""作,如楚简字从作""(信阳2-012),字从""作""(曾候乙墓62).直到汉代,有时还可替代,如王年号"居"之,居延汉简有时就写作.准此,字从言从,显然应该释为。见于《说文》,在玺文中用为人名。二.释《古玺汇编》3946号玺作:基中""字《古玺文编》收入附录六八第十栏…  相似文献   

20.
镇江自古山水形胜、人文荟萃。北宋曾彦和所纂《润州类集·序》云:“朱方之重,非一日也。江山清绝,襟吴带楚,芙蓉名楼,甘露表寺,幽赏丽观,不出城市。水嬉,则焦庐、裴岩相望于西江之中;陆走,则鹤岭、鹿泉映带于南郊之外。秦潭庆井,则暴君戾臣之可鉴戒:谢堂许涧,则贤人端士之可想象其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