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台反华的日本佐藤内阁在1971年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费尽心机,不仅是为台湾当局继存于联合国的“逆重要问题案”的始作俑者,甚至一度对美国将安理会席位交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张持“保留意见”。但随着尼克松访华计划的公布,视日美关系为日本对外关系核心的佐藤内阁迅速调整政策,公开与美国政府在联合国图谋“两个中国”并存局面。佐藤内阁顽固追随美国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政策立场,不仅遭到日本国内要求调整对华关系的反对力量的猛烈攻击,同时也使执政的自民党在对华政策上的内部分歧越发难以调和,并最终导致佐藤内阁失去调整对华政策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2.
政党内阁与日本政治现代化刍议解晓东日本战前政治现代化和政党内阁问题是日本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但却几乎被现行的世界史教材所遗漏。而我国史学界有关日本民主化的著述亦凤毛麟角,且论说不一,值得讨论的问题颇多。本文据有限资料拟就日本民主进程线索、政党内阁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福田新内阁成员的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最小的林芳正只有47岁。被称为"知华派"的他,成为日本防卫省历史上最年轻的大臣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始终有人歪曲历史,妄图为其侵略历史正名。对此,日本官方持何种态度?日本官方的认知与行动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首相对历史问题表态暧味,内阁成员公然否认侵略历吏;企图否认东京审判结果,竭力为战争罪犯张目;颁布法律宽待战时老兵,战犯及其遗属亦享受同样待遇;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代表国家悼念军国亡灵;拒不承担历史...  相似文献   

5.
日本内阁文库藏明抄本《皇明实录》,是由书贾舶载东渡的商品汉籍,大约抄录在万历十六年(1588)三月五日之后的晚明时期,其随商船从福建漳州府月港驶离,在日本长崎港登陆,先后贮藏于毛利高标、昌平阪学问所、浅草文库、太政官文库、内阁文库等处,其不仅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更是版本价值有待发掘的域外汉籍,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试论1924—1932年的日本政党政治李玉从1924年6月第一次加藤内阁(亦称护宪三派内阁)的成立至1932年5月犬养内阁下台的八年间是日本资产阶级政党,特别是政友会和民政党两大政党轮流组阁执政的时期,一般称其为“政党政治时期”。在此期间,日本的政党...  相似文献   

7.
论日本近卫文内阁的对华政策沈予卢沟桥事变爆发已经60年了,但战后日本某些历史论著歪曲了对华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例如,在日本有相当影响的堀场一雄著《支那事变战争指导史》论述中日战争的起因,持“中国对抗日本重建东亚”说,认为:觉醒了的日本感到近代欧...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第一届政党内阁的首相原敬极力强调:“国际协调”;改革对华外交,实行“不干涉政策”。当1920年直皖战争、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时,原敬内阁、高桥是清内阁先后声明:“不干涉中国内争”,不准日本军人介入  相似文献   

9.
在战后日本政治发展史上,执政8个月的片山内阁和执政18个月的村山内阁作为“万年在野党”——日本社会党史上的两次重要执政尝试,虽然都以联合政权的形式存在,执政时间都不长,执政期间社会党也未发挥多大作用,但是它们处在社会党发展史上的不同时期,上台执政有着不同的国际国内背景,它们的后果及影响也不同。因此,分析这两届内阁的区别对探索日本社会党由盛转衰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对全面研究战后日本政治也是很好的补充。  一、片山内阁与村山内阁诞生的国内外背景片山内阁是在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的“铁幕”尚未拉开,世界民…  相似文献   

10.
长时期以来,不断有日本内阁成员公然发表否认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言论,有的甚至说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对这种企图篡改历史,欺骗世人的卑劣行径,我们坚决不答应.我是一个在日军屠刀下死里逃生的受害者,我要用日军在新洲城一次杀害71人的惨痛事实,再次控诉侵略者的血腥罪行.  相似文献   

11.
伪满纸币一直是由日本的内阁印刷局印制的。当时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扩大,华中、华南以及印尼、缅甸、太平洋各岛屿占领军为了确保新统治区的纸币发行,陆、海军都争先给日本内阁印刷局施加压力,纷纷争取优先印刷。这样曾一直在日本内阁印刷局印刷的伪满纸币,排到了最后一位。由于伪满纸币逐渐减少,库存见底,到了战局日益恶化的1944年9月,伪满的日本统治者,最伤脑筋的就是纸币不足。加上当时下关—釜山间的运输联系受到美国潜水艇的严重威胁,由日本印制伪满纸币,几乎已陷入绝境。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30日,在日本政坛上素来以“人品”著称的小渊惠三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当选自民党新任总裁之后,被日本国会指定为第84任首相,新一届内阁于当晚经日本天皇认证后宣告成立,标志着日本政局进入了“重振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小渊新内阁是跨世纪的新政府  相似文献   

13.
二战前日本两大政党内阁,宪政会.民政党与政友会的对中国政策变幻不定,缺乏一贯性。宪政会以《日英同盟》为基轴,强调维护从二十一条中获利的外交路线;但在护宪三派内阁以后,却转变为以国际协调、不干涉中国内政为内容的币原外交。政友会的对中国政策,从原敬内阁时期的对美协调、对中国内政不干涉,转变为田中义一内阁时期的自主外交。同一政党的不同时期,甚至同一人物主持内阁的不同时期,其对中国政策的变化幅度也极大。虽然中国反日爱国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等因素,对二战前日本两大政党内阁对中国政策的调整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在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支持政党组阁的势力的经济利益,才是日本对中国政策调整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七七事变以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日本方面现存的档案史料,论述了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在实施“满蒙政策”的同时,制定并实施的“对中国本部政策”;1933—1935年间,日本对华政策的基本形成与华北事变的发动;广田内阁期间,日本以华北分治政策为中心的对华政策的全面确立,以及“佐藤外交”对于该政策的调整与失败;七七事变前夕的近卫内阁,继承了上述政策,并最终发动了“中国事变”。以华北分治为中心的日本对华政策,是日本政府与军部的共同意志的体现,也是日本局部侵华行动的指导与依据。从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看,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经由华北事变,迅速走向“中国事变”,包括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在内的这个历史过程,并非偶然;它不但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而且构成了日本侵华“十五年战争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岸信介内阁时期是战后日本与美国、中国外交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时期。岸信介为与美国政府达成安保条约的修订,极力将日本打造成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可靠盟友,将对华政策居于次要地位。笔者认为岸内阁时期中日关系的破裂是岸信介亲美疏华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眼下,日本的菅直人内阁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 对内而言,菅直人内阁的支持率已经跌到不足18%。此外,围绕着前党魁小泽一郎的党员停权议题,党派争议越来越激烈,近20名议员酝酿自组新的党派。如果他们一旦脱党自立,菅直人内阁将应声而倒。  相似文献   

17.
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吉田内阁先后五次组阁,执政7年有余。在此期间,中日两国关系一直未能得到恢复,这不能不说与吉田内阁对华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日本战败后,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吉田内阁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比如:推行“倾斜生产方式”,执行道奇路线,实行产业合理化政策等,这些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中间内阁,是在要求变革或维持现状这两种相反的主张与行动中,倾向于维持现状,并想使两者妥协而产生的。”1932年的“5.15”事件,为战前日本的政党内阁划上了休止符,此后到1936年“2.26”事件后建立的完全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内阁止,共有斋藤实和冈田启介两届中间内阁。…………  相似文献   

19.
币原内阁媾和及安保政策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币原内阁时期(1945.10.9~1946.4.22),日本处于二战后美国主导下的盟国占领初期。以首相币原喜重郎、外相吉田茂为代表的战前“稳健派”,坚持对美英协调主义传统路线,探索媾和及安保对策,尽管尚未形成为政府决策,但其对美英圈倾向性前提的确立,却为占领后期日本制定对美英为主片面媾和及对美结盟政策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以币原内阁对美协调主义思想为主线,以美国占领政策为前提,具体分析币原内阁媾和及安保决策的阶段特征,进一步揭示币原内阁对美协调未臻彻底、美国对币原内阁由肯定到疑忌再到否定的原因所在。  一、初步表明亲美敌苏立…  相似文献   

20.
她是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日本战后最年轻的女阁员9月24日晚,新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外公布了他的内阁成员名单。日本舆论对此的反应普遍比较消极,认为这届内阁的人选了无新意,浑似一个"太子党俱乐部"。不过,有一个"太子党"成员一亮相就引起媒体的争相追捧,她就是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