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同的人对生死有不同的理解,记得有人说"生"与"死"实际上是不同生命形式的存在。老爷子的选择让我对"向死而生"这个命题有了另一种理解。老爷子在生前决定了他的死后,他的肉体生命停留在了75岁,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的选择又让他以一种更高的生命形式活着  相似文献   

2.
千灯寻灯     
四百年前的7月5日,一个生命诞生于美丽的江南小镇千灯。后来,这个生命以蓬勃的生机,为17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界写下了辉煌。七十年后,公元1682年的2月15日,这个生命悄然谢幕。这个生命就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他走了,千灯少了一盏最亮的灯;他去了,江南熄灭了一盏最明的灯。当精神的黑夜一旦被文明的星火照亮,我们才能渐渐的靠近他。  相似文献   

3.
许艳召 《神州》2014,(18):138-138
方东美的生命哲学理论蕴含着积极的生命基调和情感乐趣。他提出了著名的六境界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形而上理论。他的生命本体论,将西方的哲学理论与中国哲学思想相对比和融合,最终形成了以生命哲学为主旨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信念坍塌、碎片飘飞的年代,我们从《寻找天堂》中体会了作者王大卫,我们看到人类文明之旅上的一个志愿者。他构建了一个远离尘世(市俗社会)的生态环境,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站在历史、文化和人文的维度上,认识人类文明走向,他坚信自己寻找到了一个关于生命、精神与灵魂的丰富世界。这就是他心中至善至美的天堂。  相似文献   

5.
《南方人物周刊》2013,(5):30-39
托克维尔的朋友们都认为他不适合搞政治,但12年的政治生涯消耗了他近四分之一的生命。回到书斋后,托克维尔开始撰写将名垂青史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在人类史上屡见不鲜的现象:失去所有其他可能性之后,一个人终于回过头去做他最该做的事了  相似文献   

6.
正在信念坍塌、碎片飘飞的年代,我们从《寻找天堂》中体会了作者王大卫,我们看到人类文明之旅上的一个志愿者。他构建了一个远离尘世(市俗社会)的生态环境,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站在历史、文化和人文的维度上,认识人类文明走向,他坚信自己寻找到了一个关于生命、精神与灵魂的丰富世界,这就是他心中至善至美的天堂。  相似文献   

7.
不死的英雄     
万军 《文史天地》2005,(8):9-14
切·格瓦拉,一个出生在阿根廷的人,却帮助卡斯特 罗解放了古巴并担任了新古巴的二号领导人,然而,正 当他位高权重如日中天时,他却毅然辞去了一切职位, 投身到了另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将生命奉献给了 理想,也就在理想的王国里竖起一座不死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生命起跑线     
“呱呱”坠地的那几声啼哭,我们便开始了生命的长跑,绕了生命地球一周,又用别人的哭声送走已逝的躯壳,回到了终点。什么才是贯穿生命的主旋律?因为他们,我唱出了生命这首绝美的歌曲;因为他们,我在地平线上完成了对生命的守望;因为他们,我明白了爱在天平上的重量。她的爱孕育着生命的善良与真诚,而他的爱给了生命坚韧与顽  相似文献   

9.
明正彬,一个看起来很平凡的警察,却是让毒枭闻风丧胆的英雄。他深入虎穴106余次,整日与丧心病狂的涉毒分子周旋,其间惊险难以尽述。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推动他忘了生命之宝贵、家庭之珍贵?  相似文献   

10.
他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15个春秋,日日夜夜照料着总理的生活;他伴随着总理夫妇走完了生命最后的岁月,曾亲手撒下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骨灰。他就是周恩来的贴身警卫员高振普。20年前,笔者曾与高振普住在同一个宿舍院里,经常听他讲述周总理晚年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11.
七个多世纪以来,一个不朽的生命和着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在九州大地的精神领地支撑起共工氏也触不倒的擎天柱。他就是《正气歌》的作者、江西吉安人文天祥。文天祥除了曾领兵至衢州外,还与两位衢州籍的宰相有着干丝万缕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两位衢州籍宰相问接铸就了文天祥的生与死。  相似文献   

12.
时序进入20世纪70年代,守在台湾孤岛上的蒋介石,也进入了他生命的晚期.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著名军人政治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依然顽强、勇敢、无所畏惧,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凭靠这种品质和性格,在数十年的风云变幻中,他屡陷逆境,却常常能从逆境中脱身.而在70年代的斗争大漩涡中,他仍能走出逆境,紧握胜券么?一位外国传记作家评论说:“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其他军人政治家一样,蒋介石是个无所畏惧的人,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这样.但他只是一个战术大师而非战略家.他的真正天才是善于搞政治阴谋.”因为有此致命的缺陷,蒋介石在其生命的晚期,所能完成的不是成功,而是自己的悲剧.他的悲剧,是他亲手编导的.永别大陆严格点讲,蒋介石的最后岁月是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学者,在他91载的生命历程中,紫禁城的风风雨雨伴随他度过了71个春秋。他的品质、学识和贡献,赢得了学界同仁和社会上的广泛敬重。他就是当代著名古建筑学家、历史档案学家、古文物学家、原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单士元先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日本,是吴清源漫长一生身份认同的两个主题.他在中国成长至14岁,印上了挥之不去的文化胎记,又在日本较好的专业与生活环境中成才成名;但两国近现代史上的交恶与战争,一度给他造成了持续的心理紧张,并波及其生活。政治;麦驾于一个以棋艺为天职的天才头上时,确乎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5.
相声大师侯宝林走过了苦乐交融的75年人生路,度过了呕心沥血的65个艺术春秋,在他的生命临近终点时,还孜孜不倦地研究相声艺术。 他患的是胃癌,做了胃全切,术后病复发,进食困难,整整五个月全靠静脉输液来维持生命。 在病床上,侯宝林完成了《毛主席听我说过的相声》的编纂工作;为中国名人丛书撰写了6000余字的《我的少儿时代》;和亲朋好友讨论了有关相声的几篇论文、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以及“笑话集”的出版事宜;每天都要与前来探视的亲人谈相声的历史、发展和表演技巧等问题;还让女儿侯珍为他借一本《古优解》,买一本《梁实秋·林语堂妙语录…  相似文献   

16.
傅颐 《百年潮》2000,(2):45-51
1949年,新中国的脚步声在展曦中愈来愈近,远在大洋彼岸的司徒美堂也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呼唤。这位辛亥革命老人、美洲爱国侨领、致公党主席冲破了重重阻力,从美国纽约飞回香港,甩掉了跟踪他的国民党特务,于9月4日辗转来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年,他81岁高龄。此后在周总理的恳切挽留下,司徒美堂欣然留居京华,在北池子83号的一座四合院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6个年头。漂洋过海大半个世纪的司徒美堂,雨今能在故国安享晚年,目睹世间的沧桑巨变,兴奋与激动自不待言,在他眼里,任何变化都没有一个能与  相似文献   

17.
心灵的呼唤     
李明,一个刚从公安院校毕业的人民警察,血气方刚、爱憎分明。他屡次深入险境英勇擒凶。他对普通老百姓,嘘寒问暖,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好每一件事。因此,他得到了领导以及老百姓的一致称赞。前不久,一帮歹徒冲进人民商场,持枪抢劫。在与歹徒的搏斗中,李明为解救人质,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在经医生的全力抢救后,李明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将终生成为植物人,除非出现奇迹。消息传来,所有爱着他的人无不悲痛欲绝,纷纷来到他的病床前,声声呼唤,希望能唤醒沉睡的李明。  相似文献   

18.
刊中人     
密特朗,传奇也! 10年前,批评家们宣布了密特朗时代的结束,可这位前总统依然令法国人着迷。曾经与他共同走过的人怎样看待这个人物?他在历史上、在人们的记忆中到底留下了怎样的痕迹?第二个7年任期结束时,密特朗走到了生命的黄昏。他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垮了,他  相似文献   

19.
郑晓方 《世纪》2023,(4):33-35
<正>1998年春节后,爷爷的身体明显衰弱。他自知大限已至,总是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父母给他的生命快用光了,这个瓜成熟了,你不去摘它,它也要掉下来。在1998年4月爷爷98岁诞辰的那段日子,我们分别为他过了好几个生日。那时候,他一边加紧做他手头工作,对长文《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进行修改和订正,这是一篇爷爷在1997年下半年开始动笔的长篇文章,他自己说是“最后论文”,以后再也没有精力写这么长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20.
"我是谁?"一个古老而玄妙的话题,于人是这样,于虫亦如此。在大自然里,同为虫,形各异。要探寻生命的本源,破解形态的密语,需要悉心之人付出诸多的体力与精力。生态摄影师王江用他的仁心去感受,用他的金睛去发现,用他的独特视角,呈现给人们充满力量与希望的虫卵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