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0年8月,南涧县浪沧乡三岔河村村民在村后山坡的泥潭边发现一件古代铜鼓。铜鼓出土时,鼓面朝下。铜鼓出土地点距南涧县城西约55公里。南涧县浪沧乡三岔河村出土的这件铜鼓,面径29.5、身高29.9、胸径44、腰径34、足径47.5厘米。胸腰附半环小扁耳两对,两耳间距8厘米。鼓身为二道合范,鼓面中心呈圆饼状凸起,直径6厘米。鼓腰由单线纵分为8格。鼓身胸部鼓突超过鼓面,腰部收细,至足部外敞(图一、二)。制作工艺粗糙而古朴。铜鼓现藏大理州博物馆。该铜鼓的形制特点鼓胸大于鼓面,鼓腰上部小,往下逐渐扩展呈梯形,足部短而足径宽。~~云南南涧县浪沧…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五年三月,我馆在南阳地区物资回收仓库拣选到古铜鼓一面。该铜鼓系黄铜铸造,鼓面中心有修补痕迹,敲击时声音依然宏亮。现将此铜鼓介绍如下: 鼓重16公斤,鼓面直径49厘米,鼓高27厘米。其体形扁矮,分为胴部、胸部、腰部和足部三段。通体呈束腰状。鼓面和胴部相接折处出现小垂檐,面径略小于胴部,胴部与腰部间无分界线,腰部靠上起一凸棱分腰部为两部分。  相似文献   

3.
叙永县出土铜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4月5日,叙永县普占乡大树村村民陈怀清在春耕整田中发现一面铜鼓。这面出土的铜鼓由青铜铸造,鼓面直径53厘米,鼓高29厘米,鼓壁厚约0.2至0.3厘米,重11.5公斤;鼓面中央为太阳图案,周围由象征神灵的图腾和装饰图案组成,图案清晰可见。从铜鼓的质地、造型、装饰图案看,铜鼓具有相当的价值,对进一步研究古代川南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4.
1982年夏,在惠来县神泉镇沃角村一处叫“港仔”的海滩发现了东汉铜鼓。出土时铜鼓仅存鼓面和高11厘米的部分胴部。铜鼓鼓面完整,上面有鹭鸟、羽人纹。鼓面直径11厘米,在唇边边缘有蹲蛙4只,其中1只残破,均逆时针排列(引自《惠来概况》)。据有关部门鉴证,确认为东汉时期铜鼓。  相似文献   

5.
1975年10月,广西桂平县蒙圩公社新阳大队第十三生产队社员在岭坡上种植甘蔗,掘获雷纹和翔鹭羽人纹铜鼓各一面。两鼓同穴埋藏,并列横陈,鼓面同向东南,相距10厘米。这种埋法,与常见的"鼓面向下,鼓底朝天,单独分散埋藏"不同,颇属罕见。此二鼓虽同穴出土,但形制、纹饰、大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七年六月,在湖北崇阳县大市河的岸边,出土了一件商代兽面纹两面铜鼓。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一件铜鼓,在考古学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这件兽面纹两面铜鼓,均由铜质铸成,凝重浑厚、造型华丽、纹饰清晰、气魄雄奇,极其引人。通高75.5厘米,鼓面直径39.2厘米,重约92.5公斤。鼓面呈圆形,素面,每面边缘饰排列均匀整齐的乳钉三列,鼓身遍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关于铜鼓的综合性研究渐趋广泛,资料积累不断丰富。现就我馆收藏的一件铜鼓略作考证,以便为研究我国铜鼓的流传和发展提供资料。该鼓为解放初期在民间收集。鼓面径为48、高26.2厘米,足径、同面径,重17公斤  相似文献   

8.
1956年河南省罗山县文化馆收集到一面铜鼓,同年六月送交到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现将这面铜鼓介绍如下: 这面铜鼓形如圆形柱础。鼓身可以明显的分为胴部、腰部和足部三段。胴部特别鼓胀、腰部猛收,向下又逐渐展开,到足部有一明显的折边。胴部与腰的衔接处有四个绳纹耳,均是焊在鼓上的。鼓高31.2、鼓面直径48.8、胴部直径57.6、圈足直径59厘米。  相似文献   

9.
蛙鼓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是世界上出土和收藏古代铜鼓最多的地区,是铜鼓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文物考古和科学文化机构收藏的近1400件铜鼓中,除900多件是明清时期的铸品以外,大约有近400件在鼓面上饰有立体蛙像,占了明清以前古代铜鼓的大部分,本文简称这部分铜鼓为“蛙鼓,,①在中国,蛙鼓主要发现于岭南的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和海南省,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也有少量发现。境外则在越南北部发现较多,迄今约有70件。此外,在其它东南亚国家也有少量遗留。蛙鼓形体硕大,装饰富丽,铸造精细,很早就引起学术界、收藏界的极大兴趣。关于蛙鼓源流、年代、…  相似文献   

10.
天津博物馆藏帆船纹铜鼓鼓面主晕包含三种纹饰,即十二芒太阳纹、帆船纹和鹭目组合纹饰。该鼓十二芒太阳纹是太阳纹体系中的成熟标志,其中蕴含了太阳崇拜、阴阳转化等思想哲理;第七主晕纹饰有别于游旗纹和抽象舞人纹,而帆船纹的特征及内涵体现较为深刻,应予定名;鹭目组合纹饰呈阴阳互动之态,反映出"阴阳交易"的哲学观念。作为麻江型铜鼓的代表,该鼓的年代应在"南宋至晚清"的时间范围内,并非传统臆断的"汉代";而鼓面边缘四个对称的磨痕,应为硬槌敲击所致,其原始产地应为黔、桂、滇地域范围内的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11.
古蔺县出土一面铜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蔺县德跃区粮油管理站 1985年10月在古蔺河畔修建门市部挖基脚时,先后发现一口高37厘米、直径79厘米的铜锅和一面铜鼓,现将铜鼓简介如下: 铜鼓系用熟黄铜铸造,保存基本完好,敲击时声音宏亮浑厚。鼓重约20公斤,鼓面直径58厘米,鼓高42厘米。其体形扁矮,胴、腰、足三段分明;面径小于胸径,胸径略小于足径;腰足间分界线明显;胸腰间  相似文献   

12.
1988年4月,果园 乡石庄村农民何永军放牛 时,在该村西南甘营湾坡 地中发现铜鼓一面。 (图)甘营湾位于县城西 南部,约7公里。据介绍 铜鼓仰理土中,里面装满 泥土,一截足边露于地表 而被发现,经实地察看鼓 坑内外无其它遗物共存。 铜鼓的胴部外凸,鼓 面小于胴部,腰内收,剖 面呈梯状,足外张,边沿 有部分损坏。鼓面直径 28.5,胴部直径33.7,腰 部直径24.5,圈足直径 34.8,鼓身通高24.1厘  相似文献   

13.
扬州市博物馆收藏我国南方古代的金属乐器铜鼓三件,其中一件铸造于义熙四年(408年)四蛙(?)军官鼓,器型大、铸造精、保存完好而又有刻铭,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藏品。该鼓的鼓面直径74.5、鼓身高44.5、底部直径73厘米。整体结构为平面、凸胸、束腰、侈足,是厚0.5厘米的薄壁铜铸件(图一)。  相似文献   

14.
铜鼓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种奇特的历史文物,自公元前7世纪产生起,一直流传至今,在许多民族中铸造和使用。铜鼓是用铜和铜的合金铸造的,平面曲腰,外形极像坐墩。铜鼓是乐器,也是神器,是拥有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鼓面和鼓身常常镂刻精致清晰的图案,铸造生动有趣的塑像,因而又是精美的艺术品。铜鼓上的雕塑品是在平面线刻、浅浮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饰。它自成流派,独树一帜,是古代雕塑艺苑中的一株异卉奇花。研究铜鼓的学者一般不大注意这些附饰在铜鼓上的“小件”,其实,正是这些小件饱含了铜鼓铸造者创造艺术的  相似文献   

15.
广西古代铜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鼓是一种由炊具演化而来的打击乐器。最早的铜鼓就是煮饭的铜釜,人们吃饱喝足以后,将铜釜翻转过来,敲击其底部,伴歌伴舞以自娱。后来将铜釜改进,作为专用乐器。早期的铜鼓面部较小,胸部突出,腰部较细,足部展开,没有纹饰或有较简单的纹饰;后来鼓面加大,腰部增粗,纹饰逐渐精美,出现写实图案。由于流传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使用民族众多,铜鼓的形制和纹饰不断发展变化,出现各种不同的类型,形成丰富多彩的铜鼓文化。铜鼓除了用于娱乐还有祭祀的用途。在古代,铜鼓曾作为一些民族统冶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用来指挥军阵和传递信息。在这些民族中,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拥有铜鼓越多,权力越大,越是富有,甚至“得鼓二三,便可潜号称王”。他们相信,铜鼓有神,可以与神灵沟通,所以在某些祭祀场合,一定要有铜鼓。因而对铜鼓敬畏有加,不能随便触动,启用和收藏都有很多繁缛礼仪,包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铜鼓,名副其实就是通体都用青铜铸成之鼓。它在我国古籍中早有记载,我国许多地方也常发现,至今华南一些少数民族仍有使用铜鼓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收藏和出土的铜鼓,已达一千三百六十多件(不包括私人藏  相似文献   

17.
1989年6月,蒙自县鸣鹫中学在平整球场时挖到了1面铜鼓。此铜鼓器型古朴,体形较小。鼓身分为胸、腰、足3段,胸部鼓突,足沿内折,胸腰间有两对鼓耳,耳宽仅1.1、耳距(?)厘米。鼓身中部有两道合范线,内壁无烟痕。腰下沿饰一周极简单的绳纹和以绳纹组成的三角形纹,其余部位无纹饰。身高23.5、面径24、胸径36、腰径90厘米,足径37、足高2.5厘米(图一、二)。  相似文献   

18.
四川境内今明确出土地点的铜鼓,主要发现于川南宜宾地区、川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川东、川北地区出土地点明确、保存完整的古代铜鼓,据笔者所知,仅达县文管所现藏的两面铜鼓。因此,它对研究这一地区中古时期的少数民族史,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叙述方便,以下将达县文管所现藏的两面铜鼓编号为DG1、DG2。DG1是解放初期达县新达机械厂修公路时,从地下挖出来的,似为古人的窖藏。出土地点位于距达县市区约1公里的南外乡,此鼓发现时无其他伴出物。 DG2是1953年达县城区马蹄街宫明廷先生捐献给县文化馆的。  相似文献   

19.
王宁 《中原文物》2008,(2):37-41
神人纹双鸟青铜鼓是目前仅存的两面商代青铜鼓之一,鼓上独特的神人主题纹、特有的辅助鱼(形)纹和虎首纹的形样,以及其中所具的文化内涵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器物有着明显的同一性,因而我们认为其应是江西地区所铸.弄清了此面青铜鼓铸地,将会促进对新干大洋洲器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972年,广西桂平县江口中转站收购到的一面牛撬骑士,鹭鸟羽人纹铜鼓。此鼓面径74、通高48、胸径72、腰径58.4、足径74厘米,重36.5公斤(图一)。鼓面刻铸鹭鸟羽人纹饰,周缘有四大蛙,蛙身饰带状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